框型绞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0353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绞线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框型绞线装置,包括底座、牵引传动机构、绞盘框架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与牵引传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绞盘框架机构套接在牵引传动机构的顶部,所述绞盘框架机构的内侧分别套接有线盘、固定限位杆件、活动限位杆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置的固定限位杆件、活动限位杆件、传动部件配合组装后,可形成线盘锁合机构,后续在配合线盘、绞盘框架机构组装过程中,可对线盘进行自动顶压限位后,自身的梯形丝杆与螺套进行移动自锁、抱闸伺服电机依靠电机抱闸器进二次自锁,由此保证线盘锁合机构的可靠性,解决传统装置,因为使用疲劳造成的气缸故障收缩,线盘脱落的问题。盘脱落的问题。盘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型绞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绞线装置
,具体为框型绞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框型绞线装置又称框绞机,是适用于绞制大长度、大截面积铝/铝合金线、裸铜线、钢芯铝绞线、扇形导体以及交联紧压缆芯的绞合的一种加工设备,主要由绞盘框架机构、设备牵引传动机构、线盘、线盘锁合机构等部件组成,具备自动化作业,加工效率高等特点,但是现有的框型绞线装置,其线盘锁合机构是使用气缸把夹头压在线盘的线盘孔中,虽然能达到目的,但是稳定一般,且只有一重防脱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因为使用疲劳造成的气缸故障收缩,线盘脱落的现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框型绞线装置来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框型绞线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框型绞线装置,包括底座、牵引传动机构、绞盘框架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与牵引传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绞盘框架机构套接在牵引传动机构的顶部,所述绞盘框架机构的内侧分别套接有线盘、固定限位杆件、活动限位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框型绞线装置,包括底座(1)、牵引传动机构(2)、绞盘框架机构(3),所述底座(1)的顶部与牵引传动机构(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绞盘框架机构(3)套接在牵引传动机构(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框架机构(3)的内侧分别套接有线盘(4)、固定限位杆件(5)、活动限位杆件(6),且线盘(4)顶部的内侧与固定限位杆件(5)的底部卡接,而线盘(4)底部的内侧则与活动限位杆件(6)的顶部卡接,所述活动限位杆件(6)中部的外侧安装有传动部件(7),所述传动部件(7)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保护壳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型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限位杆件(5)的内部包括有定顶杆(51),且定顶杆(51)顶部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轴承(53),所述第一轴承(53)套装在绞盘框架机构(3)的内侧,所述定顶杆(51)底部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一轴承(53),且第一轴承(53)与定顶杆(51)不可分离,所述第一轴承(53)的表面与线盘(4)顶部的内壁贴合,所述定顶杆(51)的底部为十字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型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限位杆件(6)的内部包括有活动顶杆(61),且活动顶杆(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62),所述第二轴承(62)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互动连接套杆(63),且互动连接套杆(63)不干涉第二轴承(62)的旋转,所述活动顶杆(61)顶部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二钢球(64),所述第二钢球(64)的表面与线盘(4)底部的内壁贴合,所述活动顶杆(61)的顶部也为十字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型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互动连接套杆(63)的底部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合韦陈爱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