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0285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属于钢铁企业余热发电技术领域,为了利用钢铁企业中不同品质的余热汽源发电,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电炉余热系统(1)、转炉余热系统(2)、烧结余热系统(3)、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蒸汽蓄能罐(5)、换热装置(6)和发电系统(7);蒸汽蓄能罐(5)中的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烧结余热系统(3)中的烧结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放热。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将钢铁企业中多种或多梯级不同品质的蒸汽汽源合并后综合利用,提高了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效率。了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效率。了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企业余热发电
,具体的是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企业中,有众多余热资源可被利用,并产生蒸汽向外输送。如:烧结余热蒸汽、转炉余热蒸汽、电炉余热蒸汽、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等。其中烧结余热蒸汽因其温度较高,通常会被应用于发电系统。但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及轧钢加热炉等系统,通过汽化冷却生成的大量饱和蒸汽,由于蒸汽品质的原因以及转炉、电炉工艺生产的间断性所致。所产蒸汽无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用户,只能大部分通过厂区低压蒸汽管网作为生活或采暖等低品质用户。并且由于用户的用量小且连续性差,仍会有大量的余热饱和蒸汽被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降低了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
[0003]因此,将不同品质汽源在联合后,再输送到工业用户或用于发电来增加使用效率,是近年来被推崇认可的技术方法。而常规的联合气源,只是将不同品质是蒸汽均送至用户侧,依靠用户来消纳使用汽源间的差异,从而达到联合使用的效果。但这种方式通常对用户的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电炉余热系统(1)、转炉余热系统(2)、烧结余热系统(3)、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蒸汽蓄能罐(5)、换热装置(6)和发电系统(7);电炉余热系统(1)中的电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或进入蒸汽蓄能罐(5)内储存,转炉余热系统(2)中的转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或进入蒸汽蓄能罐(5)内储存,蒸汽蓄能罐(5)中的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中的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烧结余热系统(3)中的烧结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放热,换热装置(6)排出的蒸汽能够进入发电系统(7)的汽轮机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装置(6)含有第一蒸汽吸热入口(61)、第一蒸汽吸热出口(62)、第一蒸汽放热入口(63)、第一蒸汽放热出口(64)、第二蒸汽吸热入口(65)、第二蒸汽吸热出口(66)、第二蒸汽放热入口(67)和第二蒸汽放热出口(6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炉余热系统(1)含有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转炉余热系统(2)含有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和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通过蒸汽混合母管(69)与换热装置(6)的第一蒸汽吸热入口(6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烧结余热系统(3)含有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1)和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32),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1)与第一蒸汽放热入口(63)连接,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32)与第二蒸汽放热入口(67)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一个蒸汽蓄能罐(5),蒸汽蓄能罐(5)通过第一蒸汽进出管(51)与蒸汽混合母管(69)连接。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星杨明华周春丽白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