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定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027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定位仪,包括机壳和控制电路部分,所述机壳上安装有电流表盘和调节旋钮,控制电路中包含有电源、脉冲信号发生器和电流调节电路。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将产生具有一定频率的直流脉冲信号施加到病人的神经干上,就可以引起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肌肉产生一次兴奋,引起一次抽动。逐渐改变电流调节电路中电位器的阻值,减小输出电流的强度,当以最小电流,找出引起抽动的最小范围时,也就找到了神经干的准确位置,确定了穿刺点。此神经定位仪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对神经干的准确定位,避免了多次穿刺寻找神经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对解剖变异或无法准确叙述异感的病人,有了较为客观的指标,大大提高了实施麻醉的成功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通过电刺激引发神经肌肉反射,以此来辅助实施神经丛阻滞麻醉定位的仪器。
技术介绍
目前,神经丛阻滞麻醉是涉及颈、肩、四肢等诸多外科手术的常见的麻醉方法。在实施麻醉操作时,必须结合病人的解剖结构、体表标志等情况进行穿刺,并要根据病人的异常感觉来确定神经干的位置。凡是在遇到解剖变异或病人无法正确叙述其异常感觉的情况时,神经干的位置就难以确定,麻醉的效果也就难以保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外出现了一种神经检测定位装置,它通过对人体进行电刺激,根据人体神经肌肉对电流刺激的反映来确定神经干的位置,提高了神经定位的准确性。但是,此装置电路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价格昂贵,不利于在中国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神经干位置难以确定,以及现有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神经定位仪,它通过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对病人神经干的准确定位,确保了麻醉实施的准确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神经定位仪,包括机壳和控制电路,在所述机壳上安装有电流表盘和调节旋钮,控制电路中包含有电源、脉冲信号发生器和电流调节电路;其中,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供电端与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电流调节电路相连,向其提供具有一定频率的直流脉冲信号,在所述电流调节电路中串联有一电位器,通过旋转所述机壳上的调节旋钮,改变电位器的阻值,进而实现输出电流大小的调节。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发射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集电极经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经所述的电流表和电位器与电流输出端子相连。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采用一555时钟发生器实现,所述时钟发生器的放电端经一电位器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相连,经一电阻与其阈值电压端和触发端相连,而所述阈值电压端则经一电容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神经定位仪采用555时钟发生器产生具有一定频率的直流电压脉冲信号,经变压器降压后输出到电流调节电路中,通过改变电流调节电路中电位器的阻值,进而实现输出电流强度的调节。将所述神经定位仪输出的电子脉冲信号施加到病人的神经干上,根据病人神经肌肉对电刺激的反映来确定神经干的大体位置,并通过逐渐减小电流强度,来确定神经干的准确位置。此神经定位仪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对神经干的准确定位,避免了多次穿刺寻找神经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对解剖变异或无法准确叙述异感的病人,有了较为客观的指标,从而大大提高了实施麻醉的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神经定位仪的外部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中神经定位仪内部的具体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神经定位仪包括机壳1和控制电路两部分,在机壳1上安装有电流表盘2,调节旋钮3、电流输出端子4和信号指示灯5,参见图1所示。其控制电路包含有电源、脉冲信号发生器和电流调节电路,其具体电路结构参见图2所示。本技术的脉冲信号发生器采用型号为NE555的时钟发生器IC1实现,其电源供电端VCC与6V直流电源VDD相连,放电端DIS经电位器R1与电源VDD的正极相连,并经电阻R2与其阈值电压端THR和触发端TRI相连,所述阈值电压端THR经电容C1与电源VDD的负极相连。所述时钟发生器IC1的输出端OUT经电阻R3与PNP型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其发射极连接电源VDD的正极,集电极经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与电源VDD的负极相连。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组次级线圈与电阻R5和信号指示灯D(对应图1中的信号指示灯5)串联,根据时钟发生器IC1输出的脉冲信号频率进行闪烁;第二组次级线圈经电流表A和电位器R4与电流输出端子4相连。开关K1是仪器的电源总开关,当开关K1闭合时,电源VDD向时钟发生器IC1提供直流供电,通过调节电位器R1的阻值可实现对输出脉冲频率的调节。改变电位器R1的阻值,使其输出频率为1Hz的脉冲信号,经变压器T1降压后,由电流输出端子4作用到人体上,在人体表形成电流回路。将电流输出端子4的一个电极位于手术区域的体表,另一个电极在神经干的解剖部位进行试探,当电子脉冲信号作用到病人的神经干上时,就会引起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肌肉产生一次兴奋,引起一次抽动,旋转调节旋钮3,增大电位器R4的阻值,逐渐减小电流强度,当以最小电流,找出引起抽动的最小范围时,也就找到了神经干的准确位置,确定了实施麻醉的穿刺点。本技术的神经定位仪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现了对神经干的准确定位。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神经定位仪,包括机壳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上安装有电流表盘和调节旋钮,在所述控制电路中包含有电源、脉冲信号发生器和电流调节电路;其中,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供电端与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电流调节电路相连,向其提供具有一定频率的直流脉冲信号,在所述电流调节电路中串联有一电位器,通过旋转所述机壳上的调节旋钮,改变电位器的阻值,进而实现输出电流大小的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发射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集电极经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经所述的电流表和电位器与电流输出端子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采用一555时钟发生器实现,所述时钟发生器的放电端经一电位器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相连,经一电阻与其阈值电压端和触发端相连,而所述阈值电压端则经一电容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定位仪,包括机壳和控制电路部分,所述机壳上安装有电流表盘和调节旋钮,控制电路中包含有电源、脉冲信号发生器和电流调节电路。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将产生具有一定频率的直流脉冲信号施加到病人的神经干上,就可以引起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肌肉产生一次兴奋,引起一次抽动。逐渐改变电流调节电路中电位器的阻值,减小输出电流的强度,当以最小电流,找出引起抽动的最小范围时,也就找到了神经干的准确位置,确定了穿刺点。此神经定位仪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对神经干的准确定位,避免了多次穿刺寻找神经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对解剖变异或无法准确叙述异感的病人,有了较为客观的指标,大大提高了实施麻醉的成功率。文档编号A61B19/00GK2790419SQ200520082709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3日专利技术者王强, 张炳昌 申请人:青岛市人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神经定位仪,包括机壳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上安装有电流表盘和调节旋钮,在所述控制电路中包含有电源、脉冲信号发生器和电流调节电路;其中,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供电端与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电流调节电路相连,向其提供具有一定频率的直流脉冲信号,在所述电流调节电路中串联有一电位器,通过旋转所述机壳上的调节旋钮,改变电位器的阻值,进而实现输出电流大小的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张炳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