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组合型DD线圈的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和参数设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组合型DD线圈的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和参数设定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用电场景的多元化和智能仪器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有线电能传输方式存在线路老化和接触起火的风险,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而无线电能传输的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不存在电气接触,相比有线电能传输更加灵活、稳定、安全,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0003]在静态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收发线圈间的相对偏移会增加系统的损耗、降低系统的传输效率,从而影响系统的传输稳定性。发射侧耦合线圈结构会影响整体充电区域的磁场分布,在接收平面产生均匀纵向磁场可以保证收发线圈间互感的相对稳定,限制耦合结构周围的磁感应强度能够减少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双线圈耦合结构的基础上,如何有效设计发射线圈的形状、匝数以及匝间距,使得接收平面产生均匀纵向磁场,对保证系统的高偏移容忍度具有重要意义。
[0004]现有技术中通过合理设计线圈的匝数以及匝间距可以有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组合型DD线圈的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频逆变电路、原边补偿网络、原边DD线圈、副边DD线圈、副边补偿网络和整流电路;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激励电压源,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原边补偿网络;所述原边补偿网络连接所述原边DD线圈,所述原边DD线圈与副边DD线圈耦合,所述副边DD线圈连接副边补偿网络,所述副边补偿网络和整流电路与负载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型DD线圈的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DD线圈由两个线圈组成,所述两个线圈结构相同,导线绕向相反,电流流经所述原边补偿网络时,从其中一个线圈流入,并由另一个线圈流出,后到达所述高频逆变器的输出端后,所述原边DD线圈与所述副边DD线圈发生耦合,在所述副边DD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型DD线圈的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DD线圈由单组线圈构成,所述副边耦合DD线圈的尺寸小于所述原边DD线圈,所述副边DD线圈一端与第三电容相连,另一端与第四电容以及整流电路第二输入端相连。4.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组合型DD线圈的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补偿网络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感,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与所述原边DD线圈串联,所述第三电感与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联,所述高频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所述高频逆变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电容以及所述原边DD线圈相连接。5.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组合型DD线圈的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补偿网络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四电感,所述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所述副边DD线圈串联,所述第四电感与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并联,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四电感相连,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副边线圈以及第四电容相连。6.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组合型DD线圈的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边DD线圈的下方和所述副边DD线圈的上方设置屏蔽铁氧体材料,所述屏蔽铁氧体材料采用全屏蔽式设置,所述原边DD线圈与副边DD线圈平行。7.一种基于组合型DD线圈的无线充电耦合装置的参数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组合型DD线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莉,张弛,孙红军,张明,葛富辰,曹旭东,朱丽萍,魏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