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乌镇实验室专利>正文

一种光学系统用样品载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005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用样品载具,包括底座、安装座、载玻片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出气口,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底座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置可以调节多种角度的载玻片底座,通过调节多个螺栓高度,使得安装座上的载玻片底座在多个方向上可以调整其倾斜角度,便于试验时的观察,其中载玻片底座可以通过负压吸住载玻片,这种底座在使用时无传统夹具,仅有载玻片底面与底座接触,防止载玻片上表面受损影响后续使用,并且不会污染载玻片上的被测物体,载玻片底座的进光口上面开口小于下面开口,有利于光线透过载玻片后向下一光学元件的传导。一光学元件的传导。一光学元件的传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系统用样品载具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用样品载具。

技术介绍

[0002]光学系统是指由透镜、反射镜、棱镜和光阑等多种光学元件按一定次序组合成的系统,一个光学系统除了要考虑高斯光学的有关问题,诸如物像共轭位置、放大率、转像和转折光路等以外,还需考虑成像范围的大小、成像光束孔径角的大小、成像波段的宽窄以及像的清晰度和照度等一系列问题,传统光学系统中,对于被测物体的固定方式通常为夹持,如观察载玻片时,载玻片被夹持在光学系统中的载物支架上,这种固定载玻片的方式会导致载玻片拿取不方便,并且针对大小不同的载玻片需要多次调整夹子的位置和更换不同的夹具,另外由于夹具直接接触载玻片上表面,容易造成载玻片表面刮花损坏,造成样品损坏,对于某些检测样品,夹具还可能会污染载玻片上的样品。
[0003]传统光学系统中的载物支架一般是固定的,光学系统中,光线通过一系列转折后聚到载玻片上时,可能角度和位置与预计的有所偏差,固定的载物支架无法调节载玻片接收光线照射角度,以配合光路的偏差,导致观测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系统用样品载具,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光学系统用样品载具,包括底座、安装座、载玻片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出气口,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底座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大透光口,所述大透光口贯穿所述安装座上下端面,所述安装座上端面靠近支撑柱的一端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0006]所述安装座上安装设有载玻片底座,所述载玻片底座上正对所述大透光口的位置设有小透光口,所述小透光口贯穿所述载玻片底座上下端面,所述小透光口的两侧上设有若干吸气孔,所述载玻片底座下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口位置上下对应,所述载玻片底座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可与所述吸气孔连通,所述连接通道旁侧还连通设有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口位置相对且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大透光口面积大于所述小透光口最大处面积,所述小透光口靠近所述安装座一侧开口大于其另一侧开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小透光口两侧设有吸槽,且所述吸气孔设置在所述吸槽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可在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可通过套管连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后,所述出气口、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所述吸气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和所述吸气孔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安装座内安装设有多个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纹连接,多个所述螺栓支撑所述载玻片底座。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若干弹簧安装孔,每个所述弹簧安装孔远离所述载玻片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铆钉。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载玻片底座上设有若干弹簧连接孔,且所述弹簧连接孔与所述弹簧安装孔相对应,每个所述弹簧连接孔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设有第二铆钉。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弹簧连接孔与所述弹簧安装孔之间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二铆钉与所述第一铆钉进行固定,即所述载玻片底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多个所述弹簧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安装座内安装设有多个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纹连接,多个所述螺栓可以向上撑起载玻片底座,可通过调节不同位置的所述螺栓伸出所述安装座的高度,调节所述载玻片底座的高度、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内置可以调节多种角度的载玻片底座,通过调节多个螺栓高度,使得安装座上的载玻片底座在多个方向上可以调整其倾斜角度,便于试验时的观察,其中载玻片底座可以通过负压吸住载玻片,这种底座在使用时无传统夹具,仅有载玻片底面与底座接触,防止载玻片上表面受损影响后续使用,并且不会污染载玻片上的被测物体,本载玻片底座可以根据不同规格和尺寸的载玻片,快速更换配套的底座,适用性广,载玻片底座的进光口上面开口小于下面开口,有利于光线透过载玻片后向下一光学元件的传导。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A

A方向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B方向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载玻片底座组件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图4中C方向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图5中D

D方向示意图。
[0022]图中:底座10、出气口11、支撑柱12、安装座20、第一连接口21、弹簧安装孔22、第一铆钉23、弹簧24、螺栓25、大透光口26、载玻片底座30、小透光口31、吸槽32、吸气孔33、弹簧连接孔34、第二铆钉35、第二连接口36、连接通道37、吸气通道3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一种光学系统用样品载具,如图1

6所示,包括底座10、安装座20、载玻片底座30,所述底座10上固定设有出气口11,所述底座10与所述安装座20 之间通过支撑柱1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12通过所述底座10与所述出气口11 连通,所述安装座20上设有大透光口26,所述大透光口26贯穿所述安装座20 上下端面,所述安装座20上端面靠近支撑柱12的一端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口 21,所述第一连接口21通过所述支撑柱12与所述出气口11连通。
[0025]所述安装座20上安装设有载玻片底座30,所述载玻片底座30上正对所述大透光口26的位置设有小透光口31,所述小透光口31贯穿所述载玻片底座30 上下端面,所述小透光口31的两侧上设有若干吸气孔33,所述载玻片底座30 下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二连接口36,所述第二连接口36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口 21位置上下对应,所述载玻片底座30内设有连接通道37,所述连接通道37可与所述吸气孔33连通,所述连接通道37旁侧还连通设有吸气通道38,所述吸气通道38与所述第二连接口36位置相对且连通。
[0026]进一步地,所述大透光口26面积大于所述小透光口31最大处面积,所述小透光口31靠近所述安装座20一侧开口大于其另一侧开口。
[0027]进一步地,所述小透光口31两侧设有吸槽32,且所述吸气孔33设置在所述吸槽32内。
[0028]进一步地,可在所述第一连接口21与所述第二连接口36可通过套管连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口21与所述第二连接口36后,所述出气口11、所述底座10、所述支撑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用样品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安装座、载玻片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出气口,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底座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大透光口,所述大透光口贯穿所述安装座上下端面,所述安装座上端面靠近支撑柱的一端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安装座上安装设有载玻片底座,所述载玻片底座上正对所述大透光口的位置设有小透光口,所述小透光口贯穿所述载玻片底座上下端面,所述小透光口的两侧上设有若干吸气孔,所述载玻片底座下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口位置上下对应,所述载玻片底座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可与所述吸气孔连通,所述连接通道旁侧还连通设有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口位置相对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系统用样品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透光口面积大于所述小透光口最大处面积,所述小透光口靠近所述安装座一侧开口大于其另一侧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系统用样品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透光口两侧设有吸槽,且所述吸气孔设置在所述吸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竞博杨涛金跃王诣宸谭永王晓波周济
申请(专利权)人:乌镇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