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及割草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976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及割草机,所述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包括整体呈筒状且两端开口的壳体,壳体的中部具有将壳体沿轴向对称分隔的中间壁,中间壁的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减速齿轮组和盖板,齿轮减速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可转动地安装在中间壁和对应盖板上的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上设置有输入轴齿轮,输出轴上设置有输出轴齿轮,中间轴上设置有中间轴大齿轮和中间轴小齿轮,中间轴大齿轮与输入轴齿轮相互啮合,且中间轴小齿轮与输出轴齿轮相互啮合;盖板上具有与输入轴同轴设置的电机安装座,并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输入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既共用一个减速箱,又能实现零转向等优点。能实现零转向等优点。能实现零转向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及割草机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的涉及一种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及采用该驱动系统的割草机。

技术介绍

[0002]割草机又称除草机,是一种利用旋转的刀片将草地修剪至均匀高度的机械,小型的割草机可以由单手推动,当人在后面推着它行走时即可割草,大型的割草机可以是一辆可驾驶的车辆,而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是目前车辆动力装置的发展趋势,具有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优点;但是,草坪在修剪的过程中,需要调转车头对其他草坪进行修剪,由于转弯半径大,使用不方便,修剪草坪时易留死角。
[0003]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授权公告号为CN217532532U,但是该专利结构的电机各配备有一个减速箱,使得该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复杂,维修不方便,且该结构的左右半轴连成一个整体,在转向时无法实现零转向,因此配备在割草机上无法解决草坪死角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既共用一个减速箱,又能实现零转向的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及割草机。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包括整体呈筒状且两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具有将所述壳体沿轴向对称分隔的中间壁,所述中间壁的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减速齿轮组和盖板,所述齿轮减速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间壁和对应盖板上的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上设置有输入轴齿轮,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输出轴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中间轴大齿轮和中间轴小齿轮,所述中间轴大齿轮与所述输入轴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中间轴小齿轮与所述输出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的电机安装座,并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输入轴相连接。
[0007]采用上述结构,中间壁将壳体对称分隔成两个半壳体,使得设置在中间壁两侧上的减速齿轮组件共用一个减速箱,在实现双电机驱动功能的同时简化了结构,另外,通过安装在壳体两端盖板上的驱动电机带动输入轴转动,从而带动中间轴与输出轴同步运动,由于输入轴、输出轴、和中间轴在中间壁的两侧上对称设置且被中间壁隔开,使得中间壁两侧上的减速齿轮组件互不影响,这样,左电机就可以带动左边的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运动,右电机可以带动的右边的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运动;如果左电机运动,右电机静止,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就可以实现向右的零转向,如果右电机运动,左电机静止,则可以实现向左的零转向,若左右电机同时运动,则可以实现向前驱动或向后驱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壁和所述盖板上均突出地形成有分别与所述输入轴、中间轴
和输出轴同轴设置的环形凸台,所述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环形凸台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壁的两侧均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加油孔和放油孔,所述加油孔和放油孔分别位于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心连线两侧。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壁上与所述输出轴和中间轴对应的所述环形凸台上具有沿径向贯通设置的回油槽,所述回油槽位于所述环形凸台朝向所述放油孔的一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背离所述中间壁的一侧具有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的第一油封安装孔;所述输入轴背离所述中间壁的一端具有依次设置的输入轴承段、输入轴封段和输入轴段,所述输入轴承段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盖板上的环形凸台上,所述输入轴封段与所述第一油封安装孔之间设置有输入油封;所述输入轴段穿过所述盖板,并与所述驱动电机同轴相连。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段为花键轴,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端部具有同轴设置的花键孔,并与所述输入轴段花键配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安装有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设置的转向轴套,所述转向轴套内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有转向轴;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设置的安装孔,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孔同轴相连,另一端穿出所述转向轴套。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朝向所述中间壁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的轴承安装孔,另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的第二油封安装孔;所述转向轴朝向所述中间壁的一端具有依次设置的转向油封段、转向轴承段和转向轴段,所述转向油封段与所述第二油封安装孔之间配合有转向油封,所述转向轴承段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承安装孔上;所述转向轴段为花键轴,所述输出轴上具有对应设置的花键孔,所述转向轴段与所述输出轴通过花键配合相连。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壁上具有凸起形成的,并沿所述环形凸台的径向延伸设置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环形凸台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相连或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环形凸台上;所述加强板沿所述环形凸台的周向设置有多个。
[0016]这样,当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运行时,可以保证环形凸台的稳定,从而保证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之间的配合稳定。
[0017]一种割草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既共用一个减速箱,又能实现零转向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隐藏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一种采用了本技术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的割草机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具体实施时:一种割草机,包括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车轮,所述车架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所述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的转向轴与所述车轮相连接。
[0027]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包括整体呈筒状且两端开口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中部具有将所述壳体1沿轴向对称分隔的中间壁,所述中间壁的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减速齿轮组2和盖板3,所述齿轮减速组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间壁和对应盖板3上的输入轴21、中间轴22和输出轴23,所述输入轴21上设置有输入轴齿轮211,所述输出轴23上设置有输出轴齿轮231,所述中间轴22上设置有中间轴大齿轮221和中间轴小齿轮222,所述中间轴大齿轮221与所述输入轴齿轮211相互啮合,且所述中间轴小齿轮222与所述输出轴齿轮231相互啮合;所述盖板3上具有与所述输入轴21同轴设置的电机安装座,并安装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驱动轴与所述输入轴21相连接。
[0028]将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安装在车架上,通过安装在壳体两端盖板上的驱动电机带动输入轴转动,从而带动中间轴与输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筒状且两端开口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中部具有将所述壳体(1)沿轴向对称分隔的中间壁,所述中间壁的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减速齿轮组(2)和盖板(3),所述减速齿轮组(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间壁和对应盖板(3)上的输入轴(21)、中间轴(22)和输出轴(23),所述输入轴(21)上设置有输入轴齿轮(211),所述输出轴(23)上设置有输出轴齿轮(231),所述中间轴(22)上设置有中间轴大齿轮(221)和中间轴小齿轮(222),所述中间轴大齿轮(221)与所述输入轴齿轮(211)相互啮合,且所述中间轴小齿轮(222)与所述输出轴齿轮(231)相互啮合;所述盖板(3)上具有与所述输入轴(21)同轴设置的电机安装座,并安装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驱动轴与所述输入轴(21)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壁和所述盖板(3)上均突出地形成有分别与所述输入轴(21)、中间轴(22)和输出轴(23)同轴设置的环形凸台(24),所述输入轴(21)、中间轴(22)和输出轴(2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环形凸台(24)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壁的两侧均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加油孔和放油孔,所述加油孔和放油孔分别位于所述输入轴(21)和输出轴(23)的轴心连线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壁上与所述输出轴(23)和中间轴(22)对应的所述环形凸台(24)上具有沿径向贯通设置的回油槽(241),所述回油槽(241)位于所述环形凸台(24)朝向所述放油孔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半径转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上具有与所述输入轴(21)同轴设置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背离所述中间壁的一侧具有沿径向向外扩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集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