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褶皱染色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49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褶皱染色布,涉及抗褶皱染色布技术领域,包括布料主体,所述布料主体包括柔软层、韧性层、混织层、连接层和亲肤层,所述柔软层底端固定连接有韧性层,所述混织层内部穿插有锦纶丝,所述棉筒外壁固定连接有纤维丝,所述涤纶丝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层,且连接层底端固定连接有亲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柔软层的纯棉纤维和氨纶丝材质,保证布料主体表面柔软度,使染色颜料更易上色和吸收,有利于布料主体后期在受力后快速恢复,利用韧性层配合柔软层,使布料主体表面更加柔软且韧性更强,由混织层作为主导将混织层顶端和底端的布料进行支撑,使布料主体在受力褶皱时快速恢复,提高布料主体抗褶皱效果。提高布料主体抗褶皱效果。提高布料主体抗褶皱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褶皱染色布


[0001]本技术涉及抗褶皱染色布
,具体是一种抗褶皱染色布。

技术介绍

[0002]染色布,将坯布通过专业的染色设备进行装箱、缝头、烧毛、退浆氧漂、丝光、定型、染色、后整理、预缩定型等工艺生产出来的成品布就是染色布。染色布按照原材料的不同分为全面染色布、化纤合成纤维染色布、毛麻染色布、丝绸染色布、混纺染色布等。其中,化纤合成纤维染色布中的涤纶染色布是应用最广和最受人们欢迎的染色布之一。
[0003]但现有市场上的染色布普遍存在韧性较差的问题,布料的内部结构及纺织材料使染色布在进行加工染色或受力后,表面容易出现褶皱,导致其不具备良好的抗褶皱能力,从而使其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褶皱并影响美观,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抗褶皱染色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褶皱染色布。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褶皱染色布,包括布料主体,所述布料主体包括柔软层、韧性层、混织层、连接层和亲肤层,所述柔软层底端固定连接有韧性层,且韧性层底端固定连接有混织层,所述混织层内部穿插有锦纶丝,且锦纶丝外围固定连接有棉筒,所述棉筒外壁固定连接有纤维丝,且纤维丝外围设有涤纶丝,所述涤纶丝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层,且连接层底端固定连接有亲肤层。
[0008]上述的,所述布料主体上表面设有柔软层,且柔软层由纯棉纤维和氨纶丝编织而成,所述柔软层表面设有单独印花层。
[0009]上述的,所述柔软层底端紧贴韧性层,且柔软层厚度低于韧性层,所述韧性层为聚酯纤维材质以网状结构纺织而成,且韧性层底端紧贴混织层,混织层位于布料主体内部中心,且混织层为化纤材质。
[0010]上述的,所述锦纶丝为化纤材质,且锦纶丝位于棉筒内部中心,所述棉筒位纯棉材质,且锦纶丝、棉筒和纤维丝均横向穿插于混织层内部。
[0011]上述的,所述涤纶丝从连接层低端穿插于混织层内部,且涤纶丝在混织层内部呈倒U字形,所述涤纶丝套接于锦纶丝、棉筒和纤维丝外围。
[0012]上述的,所述连接层内部设有透气小孔,所述亲肤层由聚酰胺纤维和蚕丝交织而成,且亲肤层通过棉线缝合连接于连接层底端。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抗褶皱染色布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5]一、本技术利用柔软层的纯棉纤维和氨纶丝材质,保证布料主体表面柔软度,
且纯棉纤维材质可有效在布料主体在进行染色时,使染色颜料更易上色和吸收,同时柔软层的柔软性更有利于布料主体后期在受力后快速恢复原样,利用韧性层聚酯纤维材质以网状结构,有利于提高布料主体的柔韧性,配合柔软层,使布料主体表面更加柔软且韧性更强。
[0016]二、本技术通过将涤纶丝一端从连接层底端穿插于混织层内部,同时涤纶丝一端再绕锦纶丝、棉筒和纤维丝外围穿插于连接层底端,形成套接缝合,将由锦纶丝、棉筒和纤维丝组成的若干圆柱形分别固定于混织层和连接层内部,利用锦纶丝、棉筒和纤维丝的材质及组成结构,进一步增加布料主体的整体强度和韧性,从而由混织层作为主导将混织层顶端和底端的布料进行支撑,使布料主体在受力褶皱时快速恢复,提高布料主体抗褶皱效果。
[0017]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布料主体;2、柔软层;3、韧性层;4、混织层;401、锦纶丝;402、棉筒;403、纤维丝;404、涤纶丝;5、连接层;6、亲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褶皱染色布,包括布料主体1,布料主体1包括柔软层2、韧性层3、混织层4、连接层5和亲肤层6,柔软层2底端固定连接有韧性层3,且韧性层3底端固定连接有混织层4,混织层4内部穿插有锦纶丝401,且锦纶丝401外围固定连接有棉筒402,棉筒402外壁固定连接有纤维丝403,且纤维丝403外围设有涤纶丝404,涤纶丝404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层5,且连接层5底端固定连接有亲肤层6
[0025]通过在布料主体1表面设有柔软层2,利用柔软层2的纯棉纤维和氨纶丝材质,使布料主体1表面柔软,且透气性和吸收性较好,布料主体1在进行加工染色时,上色快,同时利用韧性层3内部聚酯纤维材质以网状结构,有效增加布料主体1强度的同时提高布料主体1柔韧性,减少布料主体1因拉扯造成损坏,布料主体1内部各层之间紧密连接,由混织层4作为中心,利用混织层4涤纶和锦纶混织面料材质,使混织层4强韧度更高,同时配合锦纶丝401、棉筒402和纤维丝403的组成结构,若干锦纶丝401、棉筒402和纤维丝403组成细长圆柱形穿插于混织层4内部,进一步提高混织层4的强韧度,有助于布料主体1在受力过后恢复原
状,可塑性更强,从而降低和减少布料发生褶皱。
[0026]如图1

2所示,布料主体1上表面设有柔软层2,且柔软层2由纯棉纤维和氨纶丝编织而成,柔软层2表面设有单独印花层,柔软层2底端紧贴韧性层3,且柔软层2厚度低于韧性层3,韧性层3为聚酯纤维材质以网状结构纺织而成,且韧性层3底端紧贴混织层4,混织层4位于布料主体1内部中心,且混织层4为化纤材质。
[0027]利用柔软层2的纯棉纤维和氨纶丝材质,保证布料主体1表面柔软度,且纯棉纤维材质可有效在布料主体1在进行染色时,使染色颜料更易上色和吸收,同时柔软层2的柔软性更有利于布料主体1后期在受力后快速恢复原样,利用韧性层3聚酯纤维材质以网状结构,有利于提高布料主体1的柔韧性,配合柔软层2,使布料主体1表面更加柔软且韧性更强。
[0028]如图3所示,锦纶丝401为化纤材质,且锦纶丝401位于棉筒402内部中心,棉筒402为纯棉材质,且锦纶丝401、棉筒402和纤维丝403均横向穿插于混织层4内部,涤纶丝404从连接层5低端穿插于混织层4内部,且涤纶丝404在混织层4内部呈倒U字形,涤纶丝404套接于锦纶丝401、棉筒402和纤维丝403外围。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褶皱染色布,包括布料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主体(1)包括柔软层(2)、韧性层(3)、混织层(4)、连接层(5)和亲肤层(6),所述柔软层(2)底端固定连接有韧性层(3),且韧性层(3)底端固定连接有混织层(4),所述混织层(4)内部穿插有锦纶丝(401),且锦纶丝(401)外围固定连接有棉筒(402),所述棉筒(402)外壁固定连接有纤维丝(403),且纤维丝(403)外围设有涤纶丝(404),所述涤纶丝(404)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层(5),且连接层(5)底端固定连接有亲肤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褶皱染色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主体(1)上表面设有柔软层(2),且柔软层(2)是由纯棉纤维和氨纶丝编织而成,所述柔软层(2)表面设有单独印花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褶皱染色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软层(2)底端紧贴韧性层(3),且柔软层(2)厚度低于韧性层(3),所述韧性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幼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明山针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