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千文专利>正文

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936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及方法,应用于水产品智能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监测模块监测养殖池内部的Ph值、温度、溶解氧、盐度、浊度等,并反馈给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模拟室外原生态下养殖参数并监测模块给出的室内养殖池的养殖参数进行比对,控制养殖池内水质及养殖环境,并在出现异常通过养殖池内部的机械设备进行补偿的设置,实现了可以模拟原生态对室内水泥池内部的牡蛎进行智慧养殖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模拟牡蛎海域环境的生活情况,精确维持养殖池内部的水环境以及盐度和氧含量等,提高牡蛎的存活率,增加牡蛎的产量,同时使牡蛎养殖可以脱离海域的束缚,降低牡蛎养殖成本。降低牡蛎养殖成本。降低牡蛎养殖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品智能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牡蛎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其产量占我国贝类总养殖产量的1/3,以及占世界牡蛎总产量的85%以上,但我国牡蛎产值仅为世界牡蛎出口产值的3%,我国各大城市高档酒店生吃的牡蛎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单只牡蛎价格在40元以上,而我国养殖的牡蛎价格仅在几元一斤,单个牡蛎不足一元,与进口牡蛎价格相差甚远。我国除了没有像法国有世界著名牡蛎品牌外,主要是由于我国牡蛎养殖水环境和传统养殖方式的限制,难以出产可以生吃的高档单体牡蛎。
[0003]目前我国牡蛎养殖方式主要是传统的浅海表层的筏式吊绳养殖和室内采用水泥池加普通竹竿掉蚝进行养殖,养殖在室内水泥池内部不好控制水环境以及盐度和氧含量等,与我国内海海域环境差异较大,会降低牡蛎的存活率,减少牡蛎的产量,并且传统的普通竹竿掉蚝养殖需要人工对牡蛎进行换水、投食、检查,在牡蛎采收季节也需要人工进行一个个吊取、采收,劳动强度十分大,效率也比较低,同时人工也无法精准控制牡蛎换水、投食的量以及监测池内水质(Ph,温度,溶解氧,盐度,浊度等),并与室外原生态养殖参数进行比对,控制池内水质及养殖环境,在出现异常时进行补偿,保证牡蛎养殖期间的良好长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及方法,其优点是可以模拟原生态进行智慧养殖和机械化对蚝排收放、吊取进行采收。/>[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和栓接在养殖池内部两侧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顶部栓接有升降支撑柱,所述升降支撑柱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滑台,所述第一支撑滑台之间设置有连接滑杆,所述第一支撑滑台靠近连接滑杆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导槽,所述连接滑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第一支撑滑台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同限位导槽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同限位导槽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滑台的顶部通过轴承滑动连接有同驱动齿轮固定连接的转动电机,所述连接滑杆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吊环,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注水腔,所述养殖池内部的另外两侧均栓接有弧型金属板,所述弧型金属板靠近养殖池的一侧栓接有振动电机,所述弧型金属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养殖池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同导热板配合使用的加热丝,所述养殖池的内部固定安装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所述养殖池的内部还安装有同智慧渔业系统模块配合使用的监测模块。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养殖池内部的两侧还对称栓接有辅助支撑柱,所述辅
助支撑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同第一支撑滑台焊接的辅助升降支柱,所述辅助支撑柱的内部也开设有注水腔。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升降支柱和升降支撑柱的表面均固定套接分别与辅助支撑柱和支撑柱固定连接的第二密封环。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限位导槽的一侧固定套接有同限位导槽固定连接的第一密封环。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滑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移动滑套,所述移动滑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同连接滑杆卡接的限位螺栓。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滑套的底部焊接有固定吊钩,所述固定吊钩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养殖池的内部开设有同注水腔连通的连接通孔,所述注水腔靠近养殖池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滤网。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辅助支撑柱之间焊接有连接支撑板,所述养殖池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同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滑台。
[0013]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1.通过监测模块监测养殖池内部的Ph值、温度、溶解氧、盐度、浊度等,并反馈给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模拟室外原生态下养殖参数并监测模块给出的室内养殖池的养殖参数进行比对,控制养殖池内水质及养殖环境,并在出现异常进行补偿;
[0015]步骤2.在水质环境出现异常时:通过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控制注水腔和连接通孔向养殖池内部定量注入富含氧气、盐、藻的水源并加速水源循环速度,从而调节养殖池内部的水环境,并通过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控制养殖池内部的水位来模拟原生态下养殖下的早晚涨退潮以及暗流冲击牡蛎,同时通过智慧渔业系统模块向养殖池的内部注入定量富含有机物以及浮游生物的水源,可以精确控制牡蛎摄食量;
[0016]步骤3.在水温环境出现异常时:通过智慧渔业系统模块开启加热丝对导热板进行定温加热,使导热板将热量导入进养殖池内部的水体中,控制水体的温度,模拟原生态环境下的早晚温差。
[0017]步骤4.模拟海浪:通过智慧渔业系统模块开启振动电机带动弧型金属板进行反复震动,并控制弧型金属板震动的幅度,模拟原生态环境下的海浪拨动。
[0018]步骤5.日常检查:通过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控制顶升气缸开启带动升降支撑柱进行抬升,使升降支撑柱可以对第一支撑滑台顶升,将连接滑杆下方挂设的牡蛎吊高,对牡蛎进行检查去除病蚝。
[0019]步骤6.蚝排收放,通过智慧渔业系统模块开启转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使驱动齿轮同限位导槽的内部啮合后产生动力,带动转动电机和第二连接件通过与轴承联动在限位导槽的内部沿着第一支撑滑台进行滑动,使连接滑杆下方挂设的牡蛎,可以收集在一起进行采取或统一检查。
[0020]步骤7.蚝排收取:通过启用吊装设备,将吊钩挂设在固定吊环上面,转动第一连接件,使第一连接件脱离第二连接件的内部套在连接滑杆的两端,并开启吊装设备进行吊装,统一将连接滑杆挂设的蚝排进行采收。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通过监测模块监测养殖池内部的Ph值、温度、溶解氧、盐度、浊度等,并反馈给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模拟室外原生态下养殖参数并监测模块给出的室内养殖池的养殖参数进行比对,控制养殖池内水质及养殖环境,并在出现异常通过养殖池内部的机械设备进行补偿的设置,实现了可以模拟原生态对室内水泥池内部的牡蛎进行智慧养殖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模拟牡蛎海域环境的生活情况,精确维持养殖池内部的水环境以及盐度和氧含量等,提高牡蛎的存活率,增加牡蛎的产量,同时使牡蛎养殖可以脱离海域的束缚,降低牡蛎养殖成本;
[0023]2、通过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控制顶升气缸对第一支撑滑台顶升,可自动将连接滑杆下方挂设的牡蛎吊高,通过智慧渔业系统模块开启转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带动连接滑杆下方挂设的牡蛎进行滑动,通过吊装设备控制固定吊环将脱离第二连接件的连接滑杆底部挂设的蚝排吊起的设置,达到了可以机械化对蚝排收放、吊取进行采收的功能,从而大大降低了牡蛎养殖时的劳动强度,辅助方便人工养殖,提高对牡蛎检查、采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1)和栓接在养殖池(1)内部两侧的支撑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顶升气缸(3),所述顶升气缸(3)的顶部栓接有升降支撑柱(4),所述升降支撑柱(4)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滑台(5),所述第一支撑滑台(5)之间设置有连接滑杆(7),所述第一支撑滑台(5)靠近连接滑杆(7)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导槽(9),所述连接滑杆(7)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件(8),所述第一接件(8)靠近第一支撑滑台(5)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同限位导槽(9)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0),所述第二连接件(10)远离第一连接件(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同限位导槽(9)啮合的驱动齿轮(11),所述第一支撑滑台(5)的顶部通过轴承滑动连接有同驱动齿轮(11)固定连接的转动电机(12),所述连接滑杆(7)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吊环(15),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开设有注水腔(13),所述养殖池(1)内部的另外两侧均栓接有弧型金属板(17),所述弧型金属板(17)靠近养殖池(1)的一侧栓接有振动电机(16),所述弧型金属板(1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9),所述导热板(19)养殖池(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同导热板(19)配合使用的加热丝(18),所述养殖池(1)的内部固定安装智慧渔业系统模块,所述养殖池(1)的内部还安装有同智慧渔业系统模块配合使用的监测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内部的两侧还对称栓接有辅助支撑柱(23),所述辅助支撑柱(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同第一支撑滑台(5)焊接的辅助升降支柱(24),所述辅助支撑柱(23)的内部也开设有注水腔(13)。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升降支柱(24)和升降支撑柱(4)的表面均固定套接分别与辅助支撑柱(23)和支撑柱(2)固定连接的第二密封环(2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0)靠近限位导槽(9)的一侧固定套接有同限位导槽(9)固定连接的第一密封环(2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滑杆(7)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移动滑套(20),所述移动滑套(20)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同连接滑杆(7)卡接的限位螺栓(2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拟原生态的室内牡蛎智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滑套(20)的底部焊接有固定吊钩(22),所述固定吊钩(22)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千文黄冉喻达辉胡佳玲翁临歌
申请(专利权)人:吴千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