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及胸牌技术

技术编号:363893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及胸牌,该方法包括:步骤s1,用户在使用胸牌时输入验证信息以进行身份认证;步骤s2,监测环境温度以判定用户体温是否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并在判定用户体温受到环境温度影响时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修正;步骤s3,监测用户心率是否异常并在判定用户心率异常是由运动导致体温升高时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二次修正;步骤s4,根据胸牌剩余电量以判定测得的体温值是否为真实值;步骤s5,胸牌进入休眠模式后直至监测模块重新测得体温或心率,中控模块重新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监测环境温度、用户心率和剩余电量对用户体温进行修正,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测得的体温的准确性。得的体温的准确性。得的体温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及胸牌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体温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及胸牌。

技术介绍

[0002]胸牌,分为传统非电子胸牌和电子胸牌两种,传统非电子胸牌是通过纸质、塑料、铝合金板或不锈钢等载体,通过印刷、镭射、激光等方式,将显示内容显示在上述载体中,是一种一次性的、不可改变的胸牌显示方式。传统非电子胸牌的优点是成本低并且款式比较多,但缺点是内容不可以改变,使用后不能再生使用,不环保。
[0003]目前市面上电子胸牌类产品的主要功能都是基于身份铭牌及内容发布为主要需求来研发制造的,很少有实时检测体温的电子胸牌,功能较单一,对于使用单位和用户而言,缺少了人员管理功能。
[0004]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479225A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用智能体温电子胸牌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流程:电子胸牌开启后,通过蓝牙与体温监测设备通信连接,通过通信模块与主机建立连接,电子胸牌接收用户的实时体温并发送至主机,主机通过RFID阅读器从电子胸牌的RFID标签中读取用户医患身份信息,并根据对应身份信息存储体温数据;通过主机首先判断采集的体温数据是否大于正常体温阈值,如果大于正常体温阈值则为异常体温,继续判断所述体温数据属于中低热阈值、高热阈值以及超高热阈值中的哪一阈值,且控制对应电子胸牌启动一级报警信号。该方法虽然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体温,但是无法根据用户所处环境温度和用户本身的状况对测得的体温进行实时修正,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存在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及胸牌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针对外界环境温度异常和用户心率异常导致的监测到的体温异常的问题。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包括:
[0007]步骤s1,用户在使用胸牌时通过向胸牌中的验证模块输入验证信息以进行身份认证,胸牌中的中控模块在验证模块接收到验证信息时控制通信模块从物联网中检索与该验证信息相匹配的身份信息并在匹配到对应身份信息时完成针对该验证信息的检索;检索完成后,所述中控模块控制胸牌进入监测模式、控制监测模块启动以实时检测用户的体温和心率并通过显示模块输出监测模块测得的体温数据;
[0008]步骤s2,所述中控模块控制所述监测模块周期性检测用户体温,并在判定用户体温未处于预设温度区间时控制所述胸牌中的环境监测模块检测胸牌所处环境的温度以判定用户体温是否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并在判定用户体温受到环境温度影响时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修正;
[0009]步骤s3,若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未处于预设温度区间且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未受到环境温度影响,中控模块根据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心率判定用户体温升高的原因是否由运动导致并在判定用户运动导致体温升高时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二次修正;
[0010]步骤s4,若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低于预设区间,中控模块检测蓄电模块中的剩余电量以判定测得的体温值是否为真实值并在判定测得的体温值为非真实值时发出低电量预警;
[0011]步骤s5,若所述监测模块未测量到体温或心率的持续时长达到预设值,所述中控模块控制所述胸牌进入休眠模式直至监测模块重新测得体温或心率,所述胸牌在监测模式或休眠模式中,若所述验证模块接收到验证信息,所述中控模块控制所述通信模块从物联网中重新检索与该验证信息相匹配的身份信息以判定该胸牌监测的用户是否发生变更。
[0012]进一步地,用户在使用胸牌时,若用户未注册,用户通过胸牌中的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所述终端进行绑定、通过终端录入身份信息并通过胸牌中的所述验证模块录入验证信息。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中控模块控制所述监测模块周期性检测用户体温,在单个周期中,中控模块将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体温记为Ta,中控模块根据Ta初步判定该周期中用户的体温是否符合标准,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第一预设体温Ta1、第二预设体温Ta2和第三预设体温Ta3,其中,Ta1<Ta2<Ta3,
[0014]若Ta≤Ta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低于预设温度区间并检测所述蓄电模块中的剩余电量以判定测得的体温的数据真实性;
[0015]若Ta1<Ta≤Ta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低于预设温度区间并控制所述环境监测模块检测所述胸牌所处环境的温度以判定用户体温是否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并在判定用户体温受到环境温度影响时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修正;
[0016]若Ta2<Ta≤Ta3,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位于预设温度区间,此时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体温数据是真实的;
[0017]若Ta>Ta3,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高于预设温度区间并控制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心率判定用户体温升高的原因是否由运动导致并在判定用户运动导致体温升高时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二次修正。
[0018]进一步地,当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体温Ta满足Ta1<Ta≤Ta2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低于预设温度区间并判定用户体温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并根据环境温度T0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修正,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高温环境温度Tb1、第二预设高温环境温度Tb2、第一预设高温体温修正系数α1和第二预设高温体温修正系数α2,其中Tb1<Tb2,0.5<α1<α2<1,
[0019]若T0≤Tb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胸牌所处环境的温度位于预设允许区间内,胸牌所处环境温度不会对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体温产生影响,中控模块发出体温异常警报;
[0020]若Tb1<T0≤Tb2,所述中控模块使用α1调节用户体温Ta;
[0021]若T0>Tb2,所述中控模块使用α2调节用户体温Ta;
[0022]当所述中控模块使用αi对用户体温进行调节时,i=1,2,调节后的用户体温记为
Ta

,Ta

=Ta
×
αi。
[0023]进一步地,当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体温Ta满足Ta1<Ta≤Ta2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低于预设温度区间并判定用户体温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并根据环境温度T0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修正,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低温环境温度Tc1、第二预设低温环境温度Tc2、第一预设低温体温修正系数β1和第二预设低温体温修正系数β2,其中Tc1<Tc2,1<β1<β2<1.5,
[0024]若T0<Tc1,所述中控模块使用β2调节用户体温Ta;
[0025]若Tc1≤T0≤Tc2,所述中控模块使用β1调节用户体温Ta;
[0026]若T0>Tc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胸牌所处环境的温度位于预设允许区间内,胸牌所处环境的温度不会对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体温产生影响,中控模块发出体温异常警报;
[0027]当所述中控模块使用βj对用户体温进行调节时,j=1,2,调节后的用户体温记为Ta”,Ta”=Ta...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用户在使用胸牌时通过向胸牌中的验证模块输入验证信息以进行身份认证,胸牌中的中控模块在验证模块接收到验证信息时控制通信模块从物联网中检索与该验证信息相匹配的身份信息并在匹配到对应身份信息时完成针对该验证信息的检索;检索完成后,所述中控模块控制胸牌进入监测模式、控制监测模块启动以实时检测用户的体温和心率并通过显示模块输出监测模块测得的体温数据;步骤s2,所述中控模块控制所述监测模块周期性检测用户体温,并在判定用户体温未处于预设温度区间时控制所述胸牌中的环境监测模块检测胸牌所处环境的温度以判定用户体温是否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并在判定用户体温受到环境温度影响时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修正;步骤s3,若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未处于预设温度区间且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未受到环境温度影响,中控模块根据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心率判定用户体温升高的原因是否由运动导致并在判定用户运动导致体温升高时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二次修正;步骤s4,若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低于预设区间,中控模块检测蓄电模块中的剩余电量以判定测得的体温值是否为真实值并在判定测得的体温值为非真实值时发出低电量预警;步骤s5,若所述监测模块未测量到体温或心率的持续时长达到预设值,所述中控模块控制所述胸牌进入休眠模式直至监测模块重新测得体温或心率,所述胸牌在监测模式或休眠模式中,若所述验证模块接收到验证信息,所述中控模块控制所述通信模块从物联网中重新检索与该验证信息相匹配的身份信息以判定该胸牌监测的用户是否发生变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在使用胸牌时,若用户未注册,用户通过胸牌中的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所述终端进行绑定、通过终端录入身份信息并通过胸牌中的所述验证模块录入验证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中控模块控制所述监测模块周期性检测用户体温,在单个周期中,中控模块将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体温记为Ta,中控模块根据Ta初步判定该周期中用户的体温是否符合标准,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第一预设体温Ta1、第二预设体温Ta2和第三预设体温Ta3,其中,Ta1<Ta2<Ta3,若Ta≤Ta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低于预设温度区间并检测所述蓄电模块中的剩余电量以判定测得的体温的数据真实性;若Ta1<Ta≤Ta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低于预设温度区间并控制所述环境监测模块检测所述胸牌所处环境的温度以判定用户体温是否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并在判定用户体温受到环境温度影响时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修正;若Ta2<Ta≤Ta3,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位于预设温度区间,此时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体温数据是真实的;若Ta>Ta3,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高于预设温度区间并控制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心率判定用户体温升高的原因是否由运动导致并在判定用户运动导致体温升高时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二次修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
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体温Ta满足Ta1<Ta≤Ta2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低于预设温度区间并判定用户体温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并根据环境温度TO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修正,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高温环境温度Tb1、第二预设高温环境温度Tb2、第一预设高温体温修正系数a1和第二预设高温体温修正系数a2,其中Tb1<Tb2,0.5<a1<a2<1,若T0≤Tb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胸牌所处环境的温度位于预设允许区间内,胸牌所处环境温度不会对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体温产生影响,中控模块发出体温异常警报;若Tb1<TO≤Tb2,所述中控模块使用a1调节用户体温Ta;若T0>Tb2,所述中控模块使用a2调节用户体温Ta;当所述中控模块使用ai对用户体温进行调节时,i=1,2,调节后的用户体温记为Ta

,Ta

=Ta
×
ai。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电子胸牌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体温Ta满足Ta1<Ta≤Ta2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用户体温低于预设温度区间并判定用户体温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并根据环境温度TO对测得的用户体温进行修正,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低温环境温度Tc1、第二预设低温环境温度Tc2、第一预设低温体温修正系数β1和第二预设低温体温修正系数β2,其中Tc1<Tc2,1<β1<β2<1.5,若T0<Tc1,所述中控模块使用β2调节用户体温Ta;若Tc1≤T0≤Tc2,所述中控模块使用β1调节用户体温Ta;若T0>Tc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胸牌所处环境的温度位于预设允许区间内,胸牌所处环境的温度不会对所述监测模块测得的用户体温产生影响,中控模块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刘莉莉施亮高侠巢磊滕璐灵张宝林周澎洋刘昱蓉曹佩成
申请(专利权)人:刘莉莉施亮高侠巢磊滕璐灵张宝林周澎洋刘昱蓉曹佩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