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向细孔钻颅脑立体定向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82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CT导向的脑立体定向仪,它由固定基架、旋转导向仪和颅骨导向器三部分构成。它的使用可以使颅骨应用细孔钻颅技术,使头皮无刀口,病人的痛苦少,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操作时间。另外本定向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对脑部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医疗器械,具体地说它是一种脑立体定向仪。脑立体定向术是近四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自创立以来,一直应用于神经外科。七十年代初,电子计算机断层X线扫描机(CT)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为传统的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应阔的前景。CT能够清楚地显示颅内解剖结构和病变的形态、位置与大小,并提供精确地三维数据。立体定向术与这一新的神经显像技术相结合,使定向手术更加准确、有效、安全、迅速,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应用CT导向的立体定向术,需适合CT扫描机配合的脑立体定向仪。据国外文献报道,目前国际上应用的CT导向的立体定向仪有Leksell定向系统、Patil定向系统、Bennetl立体定向仪、Montagno立体定向仪、B·R·W定向系统等,它们分别采用直角坐标、园柱坐标、球坐标的原理,其结构复杂、笨重、数据计算繁琐,多数需要昂贵的设备,手术操作需要在颅骨上环钻骨孔。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且数据计算简便,对人体损伤小的CT导向细孔钻颅脑立体定体仪以及和该定向仪配套使用的定位头架。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一个带有中心轴的圆盘,在圆盘的四周致少有三个和本圆盘固定为一体的固定臂构成的固定基架,由基座、垂直尺、水平尺和C形臂以及其上的游标构成的旋转导向仪和由近端球杆、远端球杆及将二者连为一体的双球夹板构成的颅钻导向器三部分组成。本技术所说的固定基架的具体结构是它由一个带有中心轴轴的圆盘构成,其中心轴在该圆盘的一个端面上伸出,该中心轴上有一个环形槽,在圆盘的四周致少有三个与固定为一体的固定臂,固定臂的前端部有与固定臂以螺纹连接的尖角螺钉,固定臂的后端部加工有定位孔。固定臂可以是三个,其形状为弓形,这样便于使固定臂前端部的夹角螺钉固定在病人的颅骨上。固定臂为三个的最佳固定方式为前臂为一个、原臂为两个,两后臂之间的夹角为60~80°,前臂与相邻后臂之间的夹角应相等,构成本固定基架的圆盘,其中心轴伸出的那个端面上还固定有一个角度盘,角度为360°,其O角度线通过前臂定位孔的圆心,以方便定位。角度盘也可以直接刻在圆盘上。本技术的定向仪构成为它有一个圆台形基座,其基座下端面有一个与固定基架中心轴滑动配合的中心孔,其侧面有一个与固定基架中心轴上环形槽相配合的螺钉,使基座和固定基架连为体。带有刻度的垂直尺一端就固定该基座的上端面,与基座的端面垂直,垂直尺上装有一个在其上滑动的游标,在该游标上固定连接一个与垂直尺相互垂直的水平尺,水平尺上也有刻度。在该水平尺上也装有一个水平滑动游标,水平滑动游标通过轴套结构与C形臂连接,C形臂可绕此连接轴进行360°旋转。C形臂为某特定圆的一部分弧,在其C形臂上也有一个游标,该游标上有一个指向C形臂所在圆的圆心的孔,双夹活检针取样时就从此孔穿过。在水平尺的中线所在的垂直平面与基座的交线处的基座上有一刻度线,该刻度线为旋转导向仪旋转的O刻度起点线。本旋转导向仪安装好后。当垂直尺上的游标在垂直尺O刻度线时,C形臂所在圆的圆心应在刻度盘所在的平面上。当水平游标在水平尺的0刻度线时,连接C形臂轴套的中心线与固定基架上中心轴重合。以方便于操作。本技术的颅钻导向器是这样构成的它有近端球杆和远端球杆,这两个球杆都有一端为球体,该球体通过双球夹板中间夹紧螺钉,分别被夹持在双球夹板的两端部。其近端球杆的另一端为板状,其上有一个连接孔,通过该连接孔,连接螺钉和固定基座上的定位孔与固定基座连为一体。其远端球杆的另一端为导向球夹板,带有中心孔的导向球被夹在其中,导向球夹板的顶端有一个导向球固定螺钉,将导向球定位,定出细孔颅钻钻颅的位置和方向。本CT细孔钻颅脑立体定向仪的使用方法是先将固定基架通过其固定臂前端的尖端螺钉固定在患者头的颅骨上,然后到CT室做X线扫描。扫描时,应将患者的头通过固定在患者头上的固定基架固定在CT床上。固定时应保证固定基架的角度盘上0~180°线和90~270°线分别与CT上的x、y轴线平行,固定基架上中心轴的轴线与CT扫描机的Z轴平行,即扫描时,保证每个扫描平面都与角度盘所在的平面平行。之后以角度盘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面进行扫描。扫描时要记录好每个扫描平面距基准面的距离,在扫描底片上打出0~180°线和90~270°线所在底片上的位置。由于患者的病变是根据扫描底片所确定的,待患者的病变确定后,让患者进入手术室,安装旋转导向仪,根据病变所在的角度将旋转导向仪转到病变所在的角度线上,并且利用旋转导向仪基座上侧面螺钉将旋转导向仪定位。根据病变离0~180°线和90~270°线交点的距离,可在水平尺上用其水平游标定出该距离。根据病变距角度盘平面的距离,可通过垂直尺上的游标定出垂直距离。这时病变就位于C形臂所在圆的圆心处。应用C形臂和C形臂上的游标,找出最佳钻颅点,这一点应位于脑的非重要功能区。颅钻导向器的固定,将颅钻导向器的近端球杆上的连接孔通过螺钉和固定基架上的定位孔,将其连接在固定基架上,将远端球杆上的导向球的导向孔与C形臂上的游标上的孔方向一致,然后将近端球杆与固定基架之间通过其连接螺钉固定。将两球杆通过双球夹板上的螺钉将其固定。再通过导向球夹板端部的螺钉将导向球夹紧,然后移开C形臂,用细孔颅钻按导向孔的方向在头颅骨上钻孔。孔钻好后,将C形臂移回,就可通过C形臂游标上的导向孔和根据C形臂所在圆的半径,用活检针取样、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对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为了使固定基架与CT床之间的固定更加方便,角度盘上的0~180°线和90~270°线采用标志就能在X线扫描底片上显示出来,能将角度盘所在的平面距各扫描平面的距离在X线扫描底片上显示出来,本技术还提供一个与CT细孔钻颅脑立体定向仪配套使用的固定头架。本固定头架是这样组成的它包括一个由四面体、八面体或十二面体构成的头罩,在头罩上有一端固定有底面,在该底面上加工有与固定基架的中心轴滑动配合的圆孔以及与固定基架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孔。头罩的上下两侧面分别固定有定位条,在某个截面上,上、下定位条的连线应与角度盘上0~180°线重合。在头罩的左右两侧地面也固定有定位条,左右两侧面定位条在某个截面上的连线应与角度盘上90~270°线相重合。头罩的侧面还固定有与定位条成一定角度的测量杆,定位条与测量杆之间的最佳角度为45°,这样可利用45°角的直角三个形的原理计算每个扫描平面距基准面的距离。头罩的下侧固定有一个与CT床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承架,其上有一圆孔和一椭圆孔,与CT床头的插杆相结合,在圆孔下方有一盘状螺钉起固定作用。本技术能对患者的病变进行精确地定位,因此,它的应用可以用细孔钻颅的方法代替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环钻颅骨的方法,其优点是病人头颅无大伤口,故损伤小。解决了低创活检和治疗的问题。其次是采用细孔颅钻钻颅的骨孔直径一般只有3mm,因此可以避免脑脊液的流失,从而解决了由于环钻颅骨孔丢失脑脊液过多使脑移位的问题,也可提高立体定向手术的准确性。本定向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电子计算机的处理即可应用,大大地加快了手术速度,减少病人的痛苦。附图说明图1是CT导向细孔钻颅脑立体定向仪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定向头架的结构图;图4是图3的B向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CT导向细孔钻颅脑立体定向仪,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带有中心轴的圆盘和在该圆盘上的四周致少有三个与圆盘固定为一体的固定臂(10)构成的固定基架(2);由基座(19)、垂直尺(3)、水平尺(5)、C形臂(7)和游标(4)、(5)、(18)构成的旋转导向仪和由近端球杆(10)远端球杆(16)及将两球杆连为一体的双球夹板(13)构成的颅钻导向器三部分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钢张成李国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