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色混合的3D打印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804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色混合的3D打印喷头,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包括: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的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间存在间距并放置有连通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的隔热机构,隔热机构通过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间固定螺栓产生的挤压力限位在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进料机构、隔热机构和出料机构,隔热机构位于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间且连通彼此,隔热机构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的横截面积,且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间的间距较大,能够隔热的同时,还能加快隔热机构在打印完成后自身热量的散发速度,避免热量加速隔热机构的老化,降低喷头的使用成本。喷头的使用成本。喷头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色混合的3D打印喷头


[0001]本技术属于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多色混合的3D打印喷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升级,被广泛应用在如: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不同领域中。
[0003]3D打印喷头是3D打印机的重要组成结构,为满足市场需求,已经从传统的单喷头上改进为多色混合喷头。
[0004]图1为现有技术多色3D打印机喷头的爆炸以及剖视结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多色丝料混合时,丝料经铁氟龙管1进入喉管2,经挤压进入上模块4的进料通道42,经槽腔43混合由下模块6的喷头7喷出,完成多色混合的3D打印,多色丝料混合过程中可向第一加热通孔31、第二加热通孔41和第三加热通孔61内穿设加热管,对丝料进行加热,使丝料流动进料更加流畅,同时在上模块4与下模块6间设置耐高温层5,避免热量在上模块4与下模块6间传递,延长局部模块的使用年限。
[0005]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装置的上模块4与下模块6完全覆盖住耐高温层5的上下面,导致打印完成后,耐高温层5上的自身温度仍难以快速流失,长期使用容易加速耐高温层5的老化,需频繁更换耐高温层5,提高装置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色混合的3D打印喷头,具有加快打印完成后自身的热量散发速度,避免热量加速隔热机构的老化,降低喷头使用成本的特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色混合的D打印喷头,包括: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的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间存在间距并放置有连通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的隔热机构,隔热机构通过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间固定螺栓产生的挤压力限位在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间,且隔热机构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料机构底端以及出料机构顶端横截面积。
[0008]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由两个对称且由固定螺栓固定的进料外壳形成的进料壳体,所述进料壳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多个进料管卡槽、上粗导料管和上细导料管,多个进料管卡槽、上粗导料管和上细导料管分别成扇形分布且对应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与进料壳体底端抵接的隔热块,所述隔热块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与上细导料管数量以及位置相同且对应连通的多个导料孔。
[0010]优选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与隔热块底端抵接的由两个对称且由固定螺栓固定的出料外壳形成的出料壳体,固定螺栓连接在进料壳体与出料壳体间,所述出料壳体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与导料孔数量以及位置相同且对应连通的多个下导料管,多个下导料管成扇形分布,所述出料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多个下导料管的底端交汇处开设有混合腔,所述出料
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混合腔的下方开设有出料喷口。
[0011]优选的,所述出料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多个下导料管的两侧开设有加热介质腔。
[0012]优选的,所述进料壳体的底端开设有与多个上细导料管连通的上卡槽,所述出料壳体的顶端开设有与多个下导料管连通的下卡槽,隔热块卡置在上卡槽与下卡槽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包括进料机构、隔热机构和出料机构,隔热机构位于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间且连通彼此,隔热机构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的横截面积,且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间的间距较大,能够隔热的同时,还能加快隔热机构在打印完成后自身热量的散发速度,避免热量加速隔热机构的老化,降低喷头的使用成本。
[0015]2、本技术多色丝料经上粗导料管、上细导料管、导料孔和下导料管进入混合腔内混合,再由出料喷口挤出,实现多色、多材质混合目的,由于下导料管为扇形分布,因此交汇处的混合腔面积极小,可以使多色混合的速度更为敏捷、色彩渐变锐利。
[0016]3、本技术隔热块通过进料壳体的上卡槽与出料壳体的下卡槽卡置连接实现限位,该种限位方式在喷头装配时无需找准上细导料管和下导料管的位置即可完成隔热块的装配,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进料机构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隔热机构的剖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出料机构的剖视图;
[0022]图中:1、进料机构;101、进料管卡槽;102、进料壳体;103、上粗导料管;104、上细导料管;105、上卡槽;
[0023]2、隔热机构;201、隔热块;202、导料孔;
[0024]3、出料机构;301、出料壳体;302、下卡槽;303、下导料管;304、加热介质腔;305、混合腔;306、出料喷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2

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色混合的3D打印喷头,包括: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的进料机构1和出料机构3,进料机构1与出料机构3间存在间距并放置有连通进料机构1与出料机构3的隔热机构2,隔热机构2通过进料机构1与出料机构3间固定螺栓产生的挤压力限位在进料机构1与出料机构3间,且隔热机构2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料机构1底端以及出料机构3顶端横截面积。
[0028]具体的,进料机构1包括由两个对称且由固定螺栓固定的进料外壳形成的进料壳体102,进料壳体102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多个进料管卡槽101、上粗导料管103和上细导料管104,多个进料管卡槽101、上粗导料管103和上细导料管104分别成扇形分布且对应连通。
[0029]具体的,隔热机构2包括与进料壳体102底端抵接的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隔热块201,隔热块201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与上细导料管104数量以及位置相同且对应连通的多个导料孔202。
[0030]具体的,出料机构3包括与隔热块201底端抵接的由两个对称且由固定螺栓固定的出料外壳形成的出料壳体301,固定螺栓连接在进料壳体102与出料壳体301间,出料壳体301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与导料孔202数量以及位置相同且对应连通的多个下导料管303,多个下导料管303成扇形分布,出料壳体301的内部且位于多个下导料管303的底端交汇处开设有混合腔305,出料壳体301的内部且位于混合腔305的下方开设有出料喷口306。
[0031]具体的,出料壳体301的内部且位于多个下导料管303的两侧开设有加热介质腔304。
[003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0033]多色混合前,将热源电阻或温度传感器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色混合的3D打印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的进料机构(1)和出料机构(3),所述进料机构(1)与出料机构(3)间存在间距并放置有连通进料机构(1)与出料机构(3)的隔热机构(2),隔热机构(2)通过进料机构(1)与出料机构(3)间固定螺栓产生的挤压力限位在进料机构(1)与出料机构(3)间,且隔热机构(2)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料机构(1)底端以及出料机构(3)顶端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色混合的3D打印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1)包括由两个对称且由固定螺栓固定的进料外壳形成的进料壳体(102),所述进料壳体(102)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多个进料管卡槽(101)、上粗导料管(103)和上细导料管(104),多个进料管卡槽(101)、上粗导料管(103)和上细导料管(104)分别成扇形分布且对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色混合的3D打印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机构(2)包括与进料壳体(102)底端抵接的隔热块(201),所述隔热块(201)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与上细导料管(104)数量以及位置相同且对应连通的多个导料孔(20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赟刘必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云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