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79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雨水口、第二雨水口、第三雨水口和第四雨水口,所述第一雨水口、第二雨水口、第三雨水口和第四雨水口的上表面均固定有连接剂,所述连接剂的上表面设有滤网机构,所述第一雨水口上设有安装机构,所述第三雨水口的正面固定有出水管。该道路雨水口结构,通过设置的安装机构,将连接管安装在通孔中,固定第一雨水口、第二雨水口、第三雨水口和第四雨水口,并将其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在它们的缝隙中填充填充剂,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并在它们的内腔填充垫层,方便雨水通过出水管排出,不仅安装方便,排水效果好,且壁厚薄,重量轻,有利于运输与吊装。有利于运输与吊装。有利于运输与吊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雨水口
,具体为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道路雨水口指的是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一般设置在街区、广场和街道边作为地表径流雨水流入排水系统的入口,以防止雨水没过道路或造成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而妨碍交通或损坏道路。
[0003]雨水口处通常设置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能够对水流中的杂物起到过滤截留的作用,同时也能防止车辆,行人等掉入雨水口,而现有的雨水口一般壁厚较厚,重量较大,在运输过程中,不便于吊装、运输与安装,且内尺寸大,不能保证雨水口上面的篦子与平石宽度一致,降低了道路的线性美观,且不能保证雨水篦子不会侵入道路行车范围,当入侵到道路行车范围后,车辆的多次碾压,会损害雨水篦子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具备安装方便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道路雨水口结构安装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雨水口、第二雨水口、第三雨水口和第四雨水口,所述第一雨水口、第二雨水口、第三雨水口和第四雨水口的上表面均固定有连接剂,所述连接剂的上表面设有滤网机构,所述第一雨水口上设有安装机构,所述第三雨水口的正面固定有出水管;
[0006]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开设于第一雨水口与第四雨水口相对一侧和开设于第二雨水口与第三雨水口左侧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有连接管,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填充于第一雨水口与第二雨水口之间、第二雨水口与第三雨水口之间、第三雨水口与第四雨水口之间的填充剂,所述第一雨水口、第二雨水口、第三雨水口和第四雨水口内腔的下表面固定有垫层。
[0007]进一步,所述连接剂和填充剂均为M水泥砂浆,所述垫层为C细石混凝土,所述底板为C混凝土。
[0008]进一步,所述垫层的顶部呈弧形,所述垫层上表面的最低处与出水管内腔的最低处相平齐。
[0009]进一步,所述滤网机构包括固定于连接剂上表面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腔的背部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卡杆,两个所述卡杆相背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正面固定有雨水篦子,所述底座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板,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限位机构。
[0010]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底座内部的腔体和开设于雨水篦子正面的限位槽,所述腔体内腔的正面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背
部固定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有贯穿并延伸至底座上方的拉杆,所述移动块的背部固定有卡块。
[0011]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拉杆滑动连接于限位孔的内部,所述卡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部。
[0012]进一步,所述弹簧的正面固定于腔体内腔的正面,所述弹簧的背部固定于移动块的正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道路雨水口结构,通过设置的安装机构,将连接管安装在通孔中,固定第一雨水口、第二雨水口、第三雨水口和第四雨水口,并将其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在它们的缝隙中填充填充剂,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并在它们的内腔填充垫层,方便雨水通过出水管排出,不仅安装方便,排水效果好,且壁厚薄,重量轻,有利于运输与吊装。
[0015]2、该道路雨水口结构,通过设置的滤网机构,拉动拉杆,带动移动块和卡块移动,并挤压弹簧,卡块远离限位槽的内部,即可旋转雨水篦子,需要关闭雨水篦子时,将雨水篦子与限位板相抵接,松开拉杆,移动块和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卡块卡入限位槽内,固定雨水篦子,操作方便,能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雨水篦子。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滤网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板、2第一雨水口、3第二雨水口、4第三雨水口、5第四雨水口、6连接剂、7滤网机构、701底座、702固定块、703卡槽、704卡杆、705连接杆、706雨水篦子、707限位板、708腔体、709限位槽、710伸缩杆、711弹簧、712移动块、713拉杆、714卡块、8安装机构、801通孔、802连接管、803填充剂、804垫层、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的上表面均固定有连接剂6,连接剂6的上表面设有滤网机构7,第一雨水口2上设有安装机构8,方便将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安装在一起,第三雨水口4的正面固定有出水管9,方便将进入的雨水排出。
[0023]请参阅图2,为了方便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8包括开设于第一雨水口2与第四雨水口5相对一侧和开设于第二雨水口3与第三雨水口4左侧的通孔801,通孔801的内部固定有连接管802,方便将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的内腔
相连通,安装机构8还包括填充于第一雨水口2与第二雨水口3之间、第二雨水口3与第三雨水口4之间、第三雨水口4与第四雨水口5之间的填充剂803,用于使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渗水,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内腔的下表面固定有垫层804。
[0024]其中,连接剂6和填充剂803均为M10水泥砂浆,强度为M10的水泥砂浆,垫层804为C20细石混凝土,指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5mm的混凝土,底板1为C15混凝土,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15N/

2的混凝土。
[0025]另外,垫层804的顶部呈弧形,垫层804上表面的最低处与出水管9内腔的最低处相平齐,方便通过出水管9排水。
[0026]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8,将连接管802安装在通孔801中,固定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并将其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在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的缝隙中填充填充剂803,使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形成一个整体,并在其内腔填充垫层804,方便雨水通过出水管9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所述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的上表面均固定有连接剂(6),所述连接剂(6)的上表面设有滤网机构(7),所述第一雨水口(2)上设有安装机构(8),所述第三雨水口(4)的正面固定有出水管(9);所述安装机构(8)包括开设于第一雨水口(2)与第四雨水口(5)相对一侧和开设于第二雨水口(3)与第三雨水口(4)左侧的通孔(801),所述通孔(801)的内部固定有连接管(802),所述安装机构(8)还包括填充于第一雨水口(2)与第二雨水口(3)之间、第二雨水口(3)与第三雨水口(4)之间、第三雨水口(4)与第四雨水口(5)之间的填充剂(803),所述第一雨水口(2)、第二雨水口(3)、第三雨水口(4)和第四雨水口(5)内腔的下表面固定有垫层(8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剂(6)和填充剂(803)均为M10水泥砂浆,所述垫层(804)为C20细石混凝土,所述底板(1)为C15混凝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804)的顶部呈弧形,所述垫层(804)上表面的最低处与出水管(9)内腔的最低处相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尧刘阳李文杰陈世轩张慧斌强俊波周汜岱徐若涵孙鑫鑫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