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707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包括均匀设置在桩孔的混凝土侧面的第一承载浆体,其设置于混凝土中性点以下位置,设置一组或多组;首先钻桩孔,在桩孔侧面预埋第一高压注浆管,再向桩孔内注入混凝土;桩基凝固后,第一高压注浆管进行高压注浆,使第一承载浆体成型;再对桩基上部外周侧进行环切,形成环形空腔;最后,在环形空腔内填充砂;一方面通过在桩基中性点以下位置设置第一承载浆体,加大桩基承载力;另一方面通过填充砂,不仅有效地隔离湿陷性黄土,还对桩基起到了支持的作用,大大缩减桩基的深度,施工方便,适于多种施工场合。多种施工场合。多种施工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

技术介绍

[0002]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其具有低湿和高孔隙率,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但当受水浸湿后,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桩基工程中桩侧负摩阻力所产生的下拽力可能引起桩体破坏,桩基不均匀下沉等,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0003]现有技术中对减小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的技术均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提高承载力,所需施工现场占地大,底部不易施工,依然存在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对重度湿陷性黄土地区不适用。二是使用垫层或隔离桩基与湿陷性黄土的接触,从而消除湿陷性黄土对桩基产生负摩阻的影响。
[0004]如专利号为:2021107179597,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在桩基外周设置双层膜,在膜之间有润滑填充层,将桩基与土体隔离,从而减小灌注桩桩侧负摩阻力的危害;此方法在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只减小灌注桩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并不能对桩基起到正向支持的作用,即此时,桩基依然是失去原桩周土层的摩阻力,降低原桩基相应的承载力。再如专利号为:2018220992588,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消减负摩阻力的扩底灌注桩结构,在中性点以上的桩基直径缩小,在中性点以上桩基外侧预埋钢管,钢管外壁贴隔离层,隔离层外填充有填充体;所需桩孔大,钢管底部位置固定要求高,在钢管内注浆,钢管充当了桩基外壁,工程的工艺复杂,精确度要求高,物力和人力成本大,不适于推广使用。
[0005]现有技术中,减小桩基负摩阻力影响的方法中,存在施工现场占地大,隔离层使桩基失去原桩周土层的支持力,降低原桩基相应的承载力,或工程工艺复杂,精确度要求高,物力人力成本大,不适于推广使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到的,在重度湿陷性黄土地区,存在施工现场占地大,隔离层使桩基失去原桩周土层的支持力,降低原桩基相应的承载力,或工程工艺复杂,精确度要求高,物力人力成本大,不适于推广使用等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桩侧土体环切装置,包括桩孔、灌注入桩孔内的混凝土,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混凝土侧面的第一承载浆体,第一承载浆体设置于混凝土中性点以下位置,设置一组或多组;
[0008]桩孔还预埋有第一高压注浆管,第一承载浆体由第一高压注浆管高压旋喷成型。
[0009]在桩孔内设置一组或多组第一高压注浆管,向桩孔侧壁内部高压旋喷,形成第一
承载浆体,第一承载浆体和混凝土凝固后成为一体,即增大桩基的承载能力,高压旋喷工艺简单易操作,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适于推广使用。
[0010]优选地,混凝土底部还设有第二承载浆体,桩孔预埋有第二高压注浆管,第一承载浆体由第一高压注浆管高压旋喷成型。
[0011]在桩基底部设置第二承载浆体加固桩基,夯实桩基底部。
[0012]优选地,混凝土上部外周侧还设有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填充有砂。
[0013]为了规避在重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对桩基进行环切,环切至两土层的中性点上或中性点以下位置,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填充砂,且当有雨水浸湿土体后,砂不仅有效地隔离桩基和湿陷性黄土,砂还对桩基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0014]优选地,环形空腔的环宽至少15公分。
[0015]本技术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1:钻桩孔;
[0017]步骤2:预埋第一高压注浆管至桩孔中性点以下位置,且在同一平面的注浆口均匀分布;
[0018]步骤3:预埋完成后,桩孔内注入混凝土,完成桩基本体的施工;
[0019]步骤4:桩基凝固后,第一高压注浆管进行高压注浆,使第一承载浆体成型;
[0020]步骤5:第一承载浆体成型后,对桩基上部外周侧进行环切,形成环形空腔;
[0021]步骤6:在环形空腔内填充砂。
[0022]优选地,步骤2中,步骤2.1:第一高压注浆管与钢筋笼固定,随钢筋笼预埋至桩孔中性点以下位置;
[0023]步骤2.2:第二高压注浆管与钢筋笼固定,随钢筋笼预埋至桩孔底部。
[0024]优选地,步骤4中,步骤4.1:桩基凝固后,第一高压注浆管进行高压旋喷注浆,使第一承载浆体成型;
[0025]步骤4.2:第二高压注浆管进行高压旋喷注浆,使第二承载浆体成型。
[0026]优选地,在步骤2中,第一高压注浆管包括自上而下的竖管、水平的环管和三通,所述竖管和环管通过三通连接,所述环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向外的注浆口;第一高压注浆管和第二高压注浆管的注浆口上设置高压喷头。
[0027]使第一高压注浆管的所有高压喷头具有同等压力,在桩基周侧形成的第一承载浆体均匀分布在桩基周侧,可均匀增大桩基的承载力。
[0028]优选地,步骤2.1和步骤2.2中,在第一高压注浆管和第二高压注浆管的注浆口上分别安装单向控制机构。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0]一方面通过在桩基中性点以下设置第一承载浆体,加大桩基低部的承载力;另一方面通过桩基上部设置环形空腔,并填充砂,不仅有效地隔离桩基和湿陷性黄土,砂还对桩基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是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的A向局部放大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1

桩孔;2

混凝土;3

第一承载浆体;4

第一高压注浆管;401

竖管;402

环管;403

三通;404

高压喷头;5

第二承载浆体;6

第二高压注浆管;7

环形空腔;8

砂;9

环切机构;901

环切管;902

环切头;903

螺旋钻刀;10

外管套;11

护桩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包括桩孔(1)、灌注入所述桩孔(1)内的混凝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混凝土(2)侧面的第一承载浆体(3),所述第一承载浆体(3)设置于所述混凝土(2)中性点以下位置,设置一组或多组;所述桩孔(1)还预埋有第一高压注浆管(4),所述第一承载浆体(3)由所述第一高压注浆管(4)高压旋喷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消减负摩阻的半增强型非挤土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吉王志中李磊佟昊芯孙选科樊昊化梁建勋魏静和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