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变模组系统、电子设备及调焦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842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变模组系统、电子设备及调焦方法,所述光变模组系统包括: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所述镜头组件中的多个镜头组件沿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并能够相对移动调节各镜头组间的距离;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镜头组和/或第二镜头组移动而实现变焦及对焦;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均为非球面镜,且镜片结构不同,以使得所述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至少能够配合实现第一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与第二拍摄模式的焦距范围不同。第一拍摄模式与第二拍摄模式的焦距范围不同。第一拍摄模式与第二拍摄模式的焦距范围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变模组系统、电子设备及调焦方法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具有拍摄
,特别涉及一种光变模组系统、电子设备及调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的显微镜采用的是目镜+物镜手动调整对焦的方式,方法比较笨重并且尺寸非常大,无法小型化设计;
[0003]而对于手机摄像头,要想实现在原本的第一拍摄模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款第二拍摄模组来实现软件切换不同拍摄模式的功能,或是用外挂的方式增加镜片组做手动切换,实现切换不同拍摄模式的功能。
[0004]但是现有的调整拍摄模式方案,包括缺点如下:
[0005]1、a.需要手动调焦,用户体验不好,学习曲线长;b.显微镜尺寸大,笨重,无法小型化;c.成本高;
[0006]2、a.需要额外增加一款拍摄模组,如此会导致增加设备整机开孔区域,占用整机空间;b.增加模组,成本增加;
[0007]3、a.外挂式拍摄模组,容易丢失;b.外挂式模组与原装配的拍摄模组进行对齐有困难,需要学习;c.需要额外的拍摄APP辅助实现拍摄,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变模组系统,包括:
[0009]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所述镜头组件中的多个镜头组件沿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并能够相对移动调节各镜头组间的距离;
[0010]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镜头组和/或第二镜头组移动而实现变焦及对焦;
[0011]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均为非球面镜,且镜片结构不同,以使得所述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至少能够配合实现第一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与第二拍摄模式的焦距范围不同。
[0012]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沿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且至少所述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能够相对所述壳体组件移动,以实现变焦、对焦。
[0013]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到外依次嵌套设置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所述第一镜头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镜头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三镜头组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移动,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壳体一同相对所述第三壳体移动。
[0014]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镜头组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组、第一镜头组一同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0015]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第一磁力
件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第一磁力件处的第一线圈组件,控制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线圈组件的通电量及通电方向以产生与所述第一磁力件相吸或相斥的磁力,进而驱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镜头组移动,实现对焦;
[0016]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外侧的第二磁力件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对应所述第二磁力件处的第二线圈组件,控制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线圈组件的通电量及通电方向以产生与所述第二磁力件相吸或相斥的磁力,进而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第二镜头组件、第一壳体、第一镜头组件移动,实现变焦。
[0017]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镜头组与第二镜头组联动的距离范围为0mm

1.2mm,所述第一镜头组的移动范围为0mm

1mm,当所述第二镜头组带动第一镜头组移动至相对所述第三镜头组距离为第一数值范围时,所述光变模组系统呈第二拍摄模式,当所述第二镜头组带动第一镜头组移动至相对所述第三镜头组距离为第二数值范围时,所述光变模组系统呈第一拍摄模式。
[0018]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镜头组具有第一非球面镜片,所述第一非球面镜片朝向所述第二镜头组的一侧具有第一弧形区域;
[0019]所述第二镜头组具有第二非球面镜片,所述第二非球面镜片朝向所述第三镜头组的一侧具有第二弧形区域,所述第二弧形区域的弧度、厚度与所述第一弧形区域的弧度、厚度不同;
[0020]所述第三镜头组具有第三非球面镜片,所述第三非球面镜片朝向第二镜头组的一侧具有第三弧形区域,另一侧具有连续的形成波浪状的第四弧形区域及第五弧形区域,所述第三弧形区域至少与第四弧形区域、第五弧形区域的弧度、厚度不同。
[0021]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光变模组系统。
[0022]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调焦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0023]确定光变模组系统中镜头组件内各镜头组的当前位置;
[0024]至少根据获得的成像结果以及所述当前位置,调整所述镜头组件中的第一镜头组和/或第二镜头组的位置进行变焦及对焦,以至少实现第一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与第二拍摄模式的焦距范围不同。
[0025]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至少根据获得的成像结果以及所述当前位置,调整所述镜头组件中的第一镜头组和/或第二镜头组的位置进行变焦及对焦,包括:
[0026]响应用户指令,确定所述当前位置所能实现的拍摄效果是否与用户指令匹配,若不匹配,则调整所述第一镜头组及第二镜头组的位置实现变焦,同时调整所述第一镜头组的位置实现对焦,以使拍摄效果匹配所述用户指令,所述拍摄效果包括第一拍摄效果或第二拍摄效果,所述第一拍摄效果由第一拍摄模式拍摄实现,第二拍摄效果由第二拍摄模式拍摄实现;或
[0027]至少根据所述成像效果的清晰度以及所述当前位置确定当前的拍摄模式是否满足成像需求,若不满足,则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实现所述成像需求的拍摄模式,若具有,则调整所述第一镜头组及第二镜头组的位置实现变焦,同时调整所述第一镜头组的位置实现对焦,以切换拍摄模式,使拍摄效果满足所述成像需求,所述拍摄模式包括第一拍摄模式、第
二拍摄模式。
[0028]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申请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均为非球面镜,且镜片结构不同的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同时至少将第一镜头组与第二镜头组设置为可相对移动的形式,以利用控制组件根据实际拍摄需求来调整第一镜头组与第二镜头组的位置,进而实现变焦、对焦,使光变模组系统能够支持至少两种具有不同焦距的拍摄模式,且能够随意切换拍摄模式,操作方便快捷,结构稳定,无需安装有光变拍摄模组的电子设备再开设其他孔位,便可实现拍摄,降低了设备制备工艺,减少了设备的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变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变模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不同拍摄模式下的拍摄效果图。
[003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变模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变模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变模组系统,包括: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所述镜头组件中的多个镜头组件沿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并能够相对移动调节各镜头组间的距离;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镜头组和/或第二镜头组移动而实现变焦及对焦;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均为非球面镜,且镜片结构不同,以使得所述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至少能够配合实现第一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与第二拍摄模式的焦距范围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变模组系统,其中,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及第三镜头组沿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且至少所述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能够相对所述壳体组件移动,以实现变焦、对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变模组系统,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到外依次嵌套设置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所述第一镜头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镜头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三镜头组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移动,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壳体一同相对所述第三壳体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变模组系统,其中,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镜头组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组、第一镜头组一同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变模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第一磁力件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第一磁力件处的第一线圈组件,控制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线圈组件的通电量及通电方向以产生与所述第一磁力件相吸或相斥的磁力,进而驱动所述第一壳体、第一镜头组移动,实现对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外侧的第二磁力件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对应所述第二磁力件处的第二线圈组件,控制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线圈组件的通电量及通电方向以产生与所述第二磁力件相吸或相斥的磁力,进而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第二镜头组件、第一壳体、第一镜头组件移动,实现变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变模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与第二镜头组联动的距离范围为0mm

1.2mm,所述第一镜头组的移动范围为0mm

1mm,当所述第二镜头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凤阳张洲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