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磁致伸缩式自动紧急避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772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超磁致伸缩式自动紧急避让装置,所述自动紧急避让装置包括:动力室外壳,所述动力室外壳左右两侧均开有出油口和进油口,所述动力室外壳上设有转向机构;出油油路,所述出油油路设置在所述动力室外壳上,且所述出油油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回收油路,所述回收油路设置在所述动力室外壳上,且所述回收油路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紧急避让装置,通过设置有GMM棒,在紧急制动且紧急避让时,转向辅助系统工作,基于其GMM棒特性响应速度达到微妙级且位移输出线性可控,转向系统产生一定转向位移,达到转向目的,节省驾驶员反应时间。节省驾驶员反应时间。节省驾驶员反应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磁致伸缩式自动紧急避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超磁致伸缩式自动紧急避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转向系统中现大规模应用的是电控液压动力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更好的转向感及更低的能耗,然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运行时,因电机与齿轮具有传输迟滞现象,反应速度不灵敏;转向行程大,在特殊情况下,不能判断转向距离,如在紧急制动避让时,驾驶员没有反应时间,从而往往会出现驾驶员急打方向,导致方向过大致使侧翻,进而可能会造成二次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磁致伸缩式自动紧急避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紧急制动避让时,驾驶员没有反应时间,从而往往会出现驾驶员急打方向,导致方向过大致使侧翻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磁致伸缩式自动紧急避让装置,所述自动紧急避让装置包括:
[0005]动力室外壳,所述动力室外壳左右两侧均开有出油口和进油口,所述动力室外壳上设有转向机构;
[0006]出油油路,所述出油油路设置在所述动力室外壳上,且所述出油油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0007]回收油路,所述回收油路设置在所述动力室外壳上,且所述回收油路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0008]泵壳,所述泵壳与同侧的所述出油油路与所述回收油路连接,所述泵壳内壁设有绕线架,所述绕线架中间开有通孔;
[0009]收油单向阀,所述收油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回收油路内;
[0010]出油单向阀,所述出油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出油油路内;
[0011]GMM棒,所述GMM棒设置在所述绕线架的通孔中,所述GMM棒与所述泵壳内壁接触;
[0012]GMM上端盖,所述GMM上端盖设置在所述泵壳内;
[0013]推杆,所述推杆滑动式贯穿设置在所述GMM上端盖上,所述推杆一端与所述GMM棒紧密接触;
[0014]线圈,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绕线架上;
[0015]预紧弹簧,所述预紧弹簧套设在所述推杆上,所述预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GMM上端盖连接;
[0016]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推杆的另一端;
[0017]泵腔,所述活塞与所述泵壳内壁之间形成泵腔,所述出油油路与所述回收油路与
所述泵腔连通,所述泵腔内充有液压油。
[0018]进一步,所述转向机构包括:
[0019]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转动式设置在所述动力室外壳上;
[0020]转向齿轮,所述转向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转向齿轮位于所述动力室外壳外侧;
[0021]扇齿,所述扇齿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扇齿位于所述动力室外壳内侧;
[0022]齿条活塞,所述齿条活塞滑动式设置在所述动力室外壳内,所述齿条活塞与所述扇齿啮合,所述齿条活塞两侧与所述动力室外壳内壁之间分别形成腔室。
[0023]进一步,所述腔室包括左转向动力室和右转向动力室。
[0024]进一步,所述活塞上设有密封圈。
[0025]进一步,所述泵壳外表面设有GMM上端盖定位螺栓及线孔,所述GMM上端盖定位螺栓及线孔用于固定所述GMM上端盖。
[0026]进一步,所述泵壳内壁设有油封垫片,所述油封垫片位于所述泵腔内。
[0027]进一步,所述线圈上绕有软铁。
[0028]进一步,所述齿条活塞的两侧和所述动力室外壳的内壁两侧上均设有密封垫片。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30]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紧急避让装置,通过设置有GMM棒,在紧急制动且紧急避让时,转向辅助系统工作,基于其GMM棒特性响应速度达到微妙级且位移输出线性可控,转向系统产生一定转向位移(不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达到转向目的,为驾驶员预留反应时间,便于驾驶员后续介入转向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工作,避免出现急打方向的情况,提高驾驶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有出油油路、回收油路、收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如此本装置在在工作环境下,基于单独油路使得转向系统更加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剖面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室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室外壳侧视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泵壳截面剖视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表盘的GMM上端盖定位螺栓及线孔结构示意图;
[003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9]1、动力室外壳;2、转向齿轮;3、扇齿;4、连接轴;5、左转向动力室;6、密封垫片;7、右转向动力室;8、齿条活塞;9、出油口;10、进油口;11、泵壳;12、出油油路;13、GMM上端盖定位螺栓及线孔;14、回收油路;15、收油单向阀;16、出油单向阀;17、油封垫片;18、泵腔;19、密封圈;20、活塞;21、GMM上端盖;22、推杆;23、线圈;24、软铁;25、预紧弹簧;26、GMM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3]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磁致伸缩式自动紧急避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紧急避让装置包括:动力室外壳(1),所述动力室外壳(1)左右两侧均开有出油口(9)和进油口(10),所述动力室外壳(1)上设有转向机构;出油油路(12),所述出油油路(12)设置在所述动力室外壳(1)上,且所述出油油路(12)与所述进油口(10)连通;回收油路(14),所述回收油路(14)设置在所述动力室外壳(1)上,且所述回收油路(14)与所述出油口(9)连通;泵壳(11),所述泵壳(11)与同侧的所述出油油路(12)与所述回收油路(14)连接,所述泵壳(11)内壁设有绕线架,所述绕线架中间开有通孔;收油单向阀(15),所述收油单向阀(15)设置在所述回收油路(14)内;出油单向阀(16),所述出油单向阀(16)设置在所述出油油路(12)内;GMM棒(26),所述GMM棒(26)设置在所述绕线架的通孔中,所述GMM棒(26)与所述泵壳(11)内壁接触;GMM上端盖(21),所述GMM上端盖(21)设置在所述泵壳(11)内;推杆(22),所述推杆(22)滑动式贯穿设置在所述GMM上端盖(21)上,所述推杆(22)一端与所述GMM棒(26)紧密接触;线圈(23),所述线圈(23)绕设在所述绕线架上;预紧弹簧(25),所述预紧弹簧(25)套设在所述推杆(22)上,所述预紧弹簧(25)的一端与所述GMM上端盖(21)连接;活塞(20),所述活塞(20)设置在所述推杆(22)的另一端;泵腔(18),所述活塞(20)与所述泵壳(11)内壁之间形成泵腔(18),所述出油油路(12)与所述回收油路(14)与所述泵腔(18)连通,所述泵腔(18)内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长宝贾兴建贠长林赵耀庭何璟莹曾黄君刘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