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58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包括角模本体、角模连接板组件、提升杆和联动杆组件,所述角膜连接板组件与所述角模本体端部可开合的连接,在所述角模本体内形成容纳腔,所述提升杆可上下移动的穿设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联动杆组件一端与所述提升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连接,以通过所述提升杆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做开合运动。当所述提升杆下移,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在远离所述容纳腔方向、向外打开,此时可通过角模结构以定型,当需要脱模时,通过上提所述提升杆,带动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向所述容纳腔方、向内收合,以将所述角模结构拿出、脱离。此角模结构方便脱模取出,方便用户使用。方便用户使用。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角模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角模结构在浇注固定后脱模困难,导致难以取出,用户使用不方便等问题。而往往容易脱模的角模结构其定型即不稳定,如果出现易位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方便脱模。
[0004]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包括角模本体、角模连接板组件、提升杆和联动杆组件,所述角膜连接板组件与所述角模本体端部可开合的连接,在所述角模本体内形成容纳腔,所述提升杆可上下移动的穿设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联动杆组件一端与所述提升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连接,以通过所述提升杆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角模连接板做开合运动。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角模本体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底座及抬升头组件,所述抬升头组件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杆铰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角模本体朝向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的一端形成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滑槽,所述联动杆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包括第一角模连接板和第二角模连接板,所述第一角模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角模本体的左端部处,所述第二角模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角模本体的右端部处。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角模连接板上连接有第一滑座,在所述第二角模连接板上设有第二滑座,所述联动杆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滑槽包括左滑槽和右滑槽,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左滑槽与所述第一滑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杆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一端穿过所述右滑槽与所述第二滑座2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杆可转动的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加强板上形成第一连通口,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有第二连通口,且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左滑槽相配合设置,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右滑槽相配合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加筋板,所述加筋板设置在所述容腔中,且所述加筋板与所述角模本体的四周内壁连接,用于加强所述角模本体的强度。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限位板,在所述角模本体顶板处向所述容腔方向延申形成所述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提升杆在所述角模本体上的安装位。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模本体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安装板连接,以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当所述提升杆下移,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在远离所述容纳腔方向、向外打开,此时可通过角模结构以定型,当需要脱模时,通过上提所述提升杆,带动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向所述容纳腔方、向内收合,以将所述角模结构拿出、脱离。此角模结构方便脱模取出,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角模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4]如图1

7,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包括角模本体1、角模连接板组件2、提升杆3和联动杆组件4,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与所述角模本体1端部可开合的连接,在所述角模本体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提升杆3可上下移动的穿设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联动杆组件4一端与所述提升杆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2连接,以通过所述提升杆3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2做开合运动。
[0025]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当所述提升杆3下移,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2在远离所述容纳腔方向、向外打开,此时可通过角模结构以定型,当需要脱模时,通过上提所述提升杆3,带动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2向所述容纳腔方、向内收合,以将所述角模结构拿出、脱离。此角模结构方便脱模取出,方便用户使用。
[0026]还包括驱动结构5,所述驱动结构5安装在所述角模本体1上,所述驱动结构5包括底座51及抬升头组件,所述抬升头组件一端与所述底座5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杆3铰接。
[0027]本实施中,所述抬升头组件包括第一抬升头连接件52和第二抬升头连接件53,所述第一抬升头连接件52一端与所述底座5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抬升头连接件53铰接,
所述第二抬升头连接件53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杆3铰接。所述第一抬升头连接件52与所述第二抬升头连接件53可将底座51与所述提升杆3连接。可通过向上撬动第一抬升头连接件52即可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二抬升头连接件53带动提升杆3的向上抬动。且通过向下推动所述第一抬升头连接件52即可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二抬升头连接件53带动提升杆3的向下移动复位。
[0028]所述角模本体1还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分别与所述安装板13连接,以在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二侧板12和所述安装板13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0029]在所述角模本体1朝向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2的一端形成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上形成滑槽,所述滑槽沿左右方向延申形成,所述联动杆组件4的一端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2连接。
[0030]且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顶板和底板。在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所述安装板13、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0032]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2包括第一角模连接板21和第二角模连接板22,所述第一角模连接板21设置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角模本体、角模连接板组件、提升杆和联动杆组件,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与所述角模本体端部可开合的连接,在所述角模本体内形成容纳腔,所述提升杆可上下移动的穿设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联动杆组件一端与所述提升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连接,以通过所述提升杆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做开合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角模本体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底座及抬升头组件,所述抬升头组件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杆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角模本体朝向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的一端形成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滑槽,所述联动杆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模连接板组件包括第一角模连接板和第二角模连接板,所述第一角模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角模本体的左端部处,所述第二角模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角模本体的右端部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角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角模连接板上连接有第一滑座,在所述第二角模连接板上设有第二滑座,所述联动杆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渭泉彭辉王朋郑新伟谢延义付勇涛童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