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自动一体化井下阀门加长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551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动自动一体化井下阀门加长操作装置,包括从动结构、驱动结构、链盒;所述从动结构包括用于与阀门手轮固定的锁紧装置、与所述锁紧装置连接的从动轴、套设于所述从动轴外侧的从动轮,所述链盒侧壁上设有从动孔,所述从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从动孔内,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链盒内;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侧板、主动轴、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外侧的主动轮,所述第一侧板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链盒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主动孔,所述主动轴同时转动设置于所述主动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该装置可有效解决人工开启井下阀门操作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难题。性差的难题。性差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自动一体化井下阀门加长操作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阀门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手动自动一体化井下阀门加长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口径阀门是用于输送流体或粉状固体、交换热能的管道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元件,在管道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及工艺需要,大口径管道通常位于地下较深处,用于管道上的阀门也因此设置在不同深度的阀门井中,导致阀门的开启和调节都十分困难,且阀门井为密闭空间,长时间不通风的情况下,内部可能出现有毒气体,开启阀门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安全、智能的实现阀门的启闭,是当前必须实现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动自动一体化井下阀门加长操作装置,该装置可有效解决人工开启井下阀门操作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难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动自动一体化井下阀门加长操作装置,包括从动结构、驱动结构、链盒;
[0005]所述从动结构包括用于与阀门手轮固定的锁紧装置、与所述锁紧装置连接的从动轴、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自动一体化井下阀门加长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动结构(1)、驱动结构(2)、链盒(3);所述从动结构(1)包括用于与阀门手轮固定的锁紧装置(11)、与所述锁紧装置(11)连接的从动轴(12)、套设于所述从动轴(12)外侧的从动轮(13),所述链盒(3)侧壁上设有从动孔,所述从动轴(12)转动设置于所述从动孔内,所述从动轮(13)设置于所述链盒(3)内;所述驱动结构(2)包括底座(21)、设置于所述底座(21)上的第一侧板(22)、主动轴(23)、套设于所述主动轴(23)外侧的主动轮(24),所述第一侧板(22)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25),所述链盒(3)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5)同轴设置的主动孔,所述主动轴(23)同时转动设置于所述主动孔和所述第一通孔(25)内,所述主动轮(24)与所述从动轮(13)通过链条(4)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24)、所述链条(4)均设置于所述链盒(3)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自动一体化井下阀门加长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轴(23)转动的驱动单元(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动自动一体化井下阀门加长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5)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21)上的第二侧板(51)和第三侧板(52)、套设于所述主动轴(23)外侧的第一锥形齿轮(53)、传动轴(54)、套设于所述传动轴(54)外侧的第二锥形齿轮(55)和第三锥形齿轮(56),所述第二侧板(51)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57),所述第三侧板(52)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58),所述第二通孔(57)与所述第三通孔(58)同轴设置,所述传动轴(54)同时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57)和所述第三通孔(58)内,所述传动轴(54)一端设有转动盘(59),所述第一锥形齿轮(53)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55)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55)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56)锯齿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动自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康萌王越江新卫张晗嘉赵欣喜程一雄郭道远刘遥翁端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