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光学装置与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10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透镜组,具有一光路。透镜组包含一透镜以及一遮光膜层。透镜具有一光学部,且光路通过光学部。遮光膜层披覆于透镜上且毗邻设置于光学部。遮光膜层具有一远侧端以及一近侧端。近侧端较远侧端靠近光学部。近侧端包含两个延伸结构以及一凹陷结构。延伸结构分别沿远离远侧端的方向延伸,且延伸结构在平行于光路的方向上不重叠。凹陷结构连接延伸结构,且沿朝向远侧端的方向凹陷。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具有上述透镜组的光学装置及具有光学装置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组、光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镜组、光学装置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透镜组与光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具有高光学品质的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且,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0003]然而,近年来传统的光学镜头已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下的电子产品的高光学品质需求,特别是在镜片上用来消除杂光而设置的遮光膜层。已知的遮光膜层具有难以控制遮光范围、过度遮光或通光量严重下降的缺点,故无法满足目前日渐严格的光学品质市场需求。因此,如何改良遮光膜层以控制遮光范围来消除明显杂光,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高规格的需求,已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的重要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透镜组、光学装置与电子装置,有助于在消除明显杂光的同时避免过度遮光,借此提升总体的光学品质。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透镜组,具有一光路。透镜组包含一透镜以及一遮光膜层。透镜具有一光学部,且光路通过光学部。遮光膜层披覆于透镜上且毗邻设置于光学部。遮光膜层具有一远侧端以及一近侧端。近侧端较远侧端靠近光学部。近侧端包含两个延伸结构以及一凹陷结构。延伸结构分别沿远离远侧端的方向延伸,且延伸结构在平行于光路的方向上不重叠。凹陷结构连接延伸结构,且沿朝向远侧端的方向凹陷。
[0006]延伸结构在最远离远侧端处彼此间的最短距离为ΔG,其满足下列条件:0.1[微米]≤ΔG≤299.5[微米]。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透镜组,具有一光路。透镜组包含一反射元件以及一遮光膜层。反射元件具有一光学部,且光路通过光学部。遮光膜层披覆于反射元件上且毗邻设置于光学部。遮光膜层具有一远侧端以及一近侧端。近侧端较远侧端靠近光学部。近侧端包含两个延伸结构以及一凹陷结构。延伸结构分别沿远离远侧端的方向延伸,且延伸结构在平行于光路的方向上不重叠。凹陷结构连接延伸结构,且沿朝向远侧端的方向凹陷。
[0008]延伸结构在最远离远侧端处彼此间的最短距离为ΔG,其满足下列条件:0.1[微米]≤ΔG≤299.5[微米]。
[0009]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透镜组,具有一光路。透镜组包含一透光元件以及一遮光膜层。透光元件具有一光学部,且光路通过光学部。遮光膜层披覆于透光元件上且毗邻设置于光学部。遮光膜层具有一远侧端以及一近侧端。近侧端较远侧端靠近光学部。近侧端包含两个延伸结构以及一凹陷结构。延伸结构分别沿远离远侧端的方向延伸,且延伸结构在平行于光路的方向上不重叠。凹陷结构连接延伸结构,且沿朝向远侧端的方向凹陷。
[0010]延伸结构在最远离远侧端处彼此间的最短距离为ΔG,其满足下列条件:0.1[微
米]≤ΔG≤299.5[微米]。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透镜组,具有一光路。透镜组包含一透光元件以及一遮光膜层。透光元件具有一光学部,且光路通过光学部。遮光膜层披覆于透光元件上且毗邻设置于光学部。遮光膜层具有多个遮光区块,且遮光区块彼此间隔设置。遮光区块包含一第一遮光区块以及一第二遮光区块,且第一遮光区块较第二遮光区块靠近光路。
[0012]第一遮光区块与遮光膜层的其余部分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遮光区块与遮光膜层的其余部分的最短距离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0.15≤D2/D1≤1.5。
[0013]本专利技术的再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透镜组,具有一光路。透镜组包含一透光元件以及一遮光膜层。透光元件具有一光学部,且光路通过光学部。遮光膜层披覆于透光元件上且毗邻设置于光学部。透光元件更具有一第一通光孔隙以及一第二通光孔隙。第一通光孔隙与第二通光孔隙由遮光膜层所环绕,且第一通光孔隙较第二通光孔隙靠近光路。
[0014]定义出一参考平面,且参考平面垂直于光路。第一通光孔隙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HA1,第一通光孔隙与光路在参考平面上的最短距离为HD1,第二通光孔隙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HA2,第二通光孔隙与光路在参考平面上的最短距离为HD2,其满足下列条件:0.02≤(HA2^0.5/HD2)/(HA1^0.5/HD1)≤0.98。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光学装置,包含前述的透镜组。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又再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光学装置。
[0017]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透镜组、光学装置与电子装置,其遮光膜层具有可图形化的特性,使得遮光膜层的遮光范围能进一步地被控制,借此提升光学品质及增加设计自由度。
[0018]当ΔG满足上述条件时,可通过改变延伸结构之间的距离,使得遮光的程度可控,借以提升光学品质。
[0019]当D2/D1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得光线自光学部的中心到边缘平滑地过渡。
[0020]当(HA2^0.5/HD2)/(HA1^0.5/HD1)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得光线自光学部的中心到边缘平滑地过渡。
[0021]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光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光学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的光学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的光学装置的第五透镜与载体元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的第五透镜尚未披覆有遮光膜层的像侧示意图。
[0027]图6为图4的第五透镜已经披覆有遮光膜层并组装于载体元件的像侧示意图。
[0028]图7为图6的第五透镜的A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8为图6的第五透镜的侧面示意图。
[0030]图9为图6的第五透镜的像侧示意图。
[0031]图10为图9的第五透镜沿10

10切线剖切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0032]图11为图9的第五透镜沿11

11切线剖切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0033]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光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13为图12的光学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35]图14为图12的光学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0036]图15为图13的光学装置的第四透镜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16为图15的第四透镜的物侧示意图。
[0038]图17为图15的第四透镜的侧面示意图。
[0039]图18为图16的第四透镜沿18

18切线剖切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0040]图19为图16的第四透镜的B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41]图2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光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42]图21为图20的光学装置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光路,且所述透镜组包含:一透镜,具有一光学部,其中所述光路通过所述光学部;以及一遮光膜层,披覆于所述透镜上且毗邻设置于所述光学部,其中所述遮光膜层具有:一远侧端;以及一近侧端,较所述远侧端靠近所述光学部,其中所述近侧端包含:两个延伸结构,分别沿远离所述远侧端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两个延伸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光路的方向上不重叠;以及一凹陷结构,连接所述两个延伸结构,且沿朝向所述远侧端的方向凹陷;其中,所述两个延伸结构在最远离所述远侧端处彼此间的最短距离为ΔG,其满足下列条件:0.1微米≤ΔG≤299.5微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延伸结构与所述凹陷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光路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ΔH,其满足下列条件:0.5微米≤ΔH≤249.5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更具有一端部,所述端部沿朝向所述光路的方向内缩或沿远离所述光路的方向凸出,所述端部用以对应于一载体元件的一对应部,且所述端部用以与所述对应部相对设置,以将所述透镜容置于所述载体元件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光路的一参考平面上定义有一第一轴线以及一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光路相互垂直,且所述光学部对称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当中至少一者;其中,所述光学部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宽度为S1,所述光学部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宽度为S2,其满足下列条件:0.3<S1/S2<0.9。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遮光膜层披覆于所述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包含一光致变化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还包含一包覆层,其中所述包覆层将所述光致变化层与空气间隔开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的平均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9微米≤T≤10微米。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的厚度自所述凹陷结构向所述两个延伸结构渐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一模造玻璃透镜,所述透镜具有至少一非球面,且所述光学部通过所述至少一非球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更具有多个遮光区块,所述遮光区块彼此间隔设置,所述遮光区块包含一第一遮光区块以及一第二遮光区块,且所述第一遮光区块较所述第二遮光区块靠近所述光路;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区块与所述遮光膜层的其余部分的最短距离为D1,所述第二遮光区块与所述遮光膜层的其余部分的最短距离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
0.15≤D2/D1≤1.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更具有一第一通光孔隙以及一第二通光孔隙,所述第一通光孔隙与所述第二通光孔隙由所述遮光膜层所环绕,且所述第一通光孔隙较所述第二通光孔隙靠近所述光路;其中,定义出一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垂直于所述光路,所述第一通光孔隙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HA1,所述第一通光孔隙与所述光路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最短距离为HD1,所述第二通光孔隙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HA2,所述第二通光孔隙与所述光路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最短距离为HD2,其满足下列条件:0.02≤(HA2^0.5/HD2)/(HA1^0.5/HD1)≤0.98。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更具有:一光学面,其中所述光学部通过所述光学面;以及一连接面,以一边界相接于所述光学面;其中,所述遮光膜层同时披覆于所述光学面及所述边界,且所述两个延伸结构披覆于部分的所述光学面上。14.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1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装置。16.一种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光路,且所述透镜组包含:一反射元件,具有一光学部,其中所述光路通过所述光学部;以及一遮光膜层,披覆于所述反射元件上且毗邻设置于所述光学部,其中所述遮光膜层具有:一远侧端;以及一近侧端,较所述远侧端靠近所述光学部,其中所述近侧端包含:两个延伸结构,分别沿远离所述远侧端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两个延伸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光路的方向上不重叠;以及一凹陷结构,连接所述两个延伸结构,且沿朝向所述远侧端的方向凹陷;其中,所述两个延伸结构在最远离所述远侧端处彼此间的最短距离为ΔG,其满足下列条件:0.1微米≤ΔG≤299.5微米。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具有一V形沟,所述V形沟具有两个遮光表面,所述两个遮光表面自所述光学部沿远离所述光路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两个遮光表面当中至少一者披覆有所述遮光膜层,且所述两个延伸结构设置于所述V形沟靠近所述光路的一端。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的厚度自所述两个延伸结构靠近所述光路的一端向所述凹陷结构渐增。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沟更具有多个弧形突起,所述弧形突起依序排列且连接所述两个遮光表面,且所述遮光膜层披覆于所述弧形突起,以形成所述两个延伸结构及所述凹陷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包含一光致变化层。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还包含一包覆层,其中所述包覆层将所述光致变化层与空气间隔开来。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的平均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0.9微米≤T≤10微米。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的厚度自所述凹陷结构向所述两个延伸结构渐减。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具有一非球面,且所述光学部通过所述非球面。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层更具有多个遮光区块,所述遮光区块彼此间隔设置,所述遮光区块包含一第一遮光区块以及一第二遮光区块,且所述第一遮光区块较所述第二遮光区块靠近所述光路;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区块与所述遮光膜层的其余部分的最短距离为D1,所述第二遮光区块与所述遮光膜层的其余部分的最短距离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0.15≤D2/D1≤1.5。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更具有一第一通光孔隙以及一第二通光孔隙,所述第一通光孔隙与所述第二通光孔隙由所述遮光膜层所环绕,且所述第一通光孔隙较所述第二通光孔隙靠近所述光路;其中,定义出一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垂直于所述光路,所述第一通光孔隙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HA1,所述第一通光孔隙与所述光路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最短距离为HD1,所述第二通光孔隙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HA2,所述第二通光孔隙与所述光路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最短距离为HD2,其满足下列条件:0.02≤(HA2^0.5/HD2)/(HA1^0.5/HD1)≤0.98。2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具有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以及一出光面,所述光学部沿所述光路依序通过所述入光面、所述至少一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且所述两个延伸结构设置于所述入光面、所述至少一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其中一者。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更具有:一光学面,其中所述光学部通过所述光学面;以及一连接面,以一边界相接于所述光学面;其中,所述遮光膜层同时披覆于所述光学面及所述边界,且所述两个延伸结构披覆于部分的所述光学面上。29.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组。3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学装置。31.一种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光路,且所述透镜组包含:一透光元件,具有一光学部,其中所述光路通过所述光学部;以及
一遮光膜层,披覆于所述透光元件上且毗邻设置于所述光学部,其中所述遮光膜层具有:一远侧端;以及一近侧端,较所述远侧端靠近所述光学部,其中所述近侧端包含:两个延伸结构,分别沿远离所述远侧端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两个延伸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光路的方向上不重叠;以及一凹陷结构,连接所述两个延伸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俊嘉赖昱辰周明达林正峰黄澄仪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