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09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包括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侧的联集管、填充在外壳体和联集管之间的发泡保温层、安装在外壳体和联集管前端和后端上的端盖和设置在外壳体两侧的多个集热管,还包括安装在联集管和两个端盖之间的换热管,所述联集管的两侧端上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侧端呈垂直分布且贯穿外壳体的插装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原先的联集管上设置了插装筒和滑环,同时在集热管上设置了插装座和锁柱,可实现集热管与集热器之间的免工具快捷安拆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安拆集热管的工作量,从而便于集热管后期的检修维护及更换操作。换操作。换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集热器,又叫集热板,是太阳能行业对太阳能热水器室外集热部件的称谓,性能良好的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空调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太阳光中的热能收集起来,通过连通管路传递给水箱,加热水箱中的冷水。
[0003]然而现有的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仍存在不足:集热管大多通过插入后胶封的方式安装到集热器上,整个集热管安装和拆卸操作均需要操作人员使用工具参与,整个安拆过程费事费力,增加了集热管安拆的工作量,不便于集热管后期的检修维护及更换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难以进行集热管的免工具快捷安拆操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包括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侧的联集管、填充在外壳体和联集管之间的发泡保温层、安装在外壳体和联集管前端和后端上的端盖和设置在外壳体两侧的多个集热管,还包括安装在联集管和两个端盖之间的换热管,所述联集管的两侧端上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侧端呈垂直分布且贯穿外壳体的插装筒,所述集热管和插装筒之间设置有用于集热管快捷安拆的插锁机构。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插锁机构包括固定在集热管内端且与插装筒呈过渡配合的插装座、等角度固定在插装座外侧且贯穿插装筒的多个锁柱和开设在插装筒上且与多个锁柱相对应的L型槽。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插锁机构还包括滑动安装在插装筒外侧的滑环、开设在滑环上且朝向L型槽水平端和竖直端之间的竖槽、固定在插装筒外侧的限位条和开设在滑环上且与限位条相对应的限位槽。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联集管和插装筒之间嵌设有与插装座内端弹力抵接的密封胶圈。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联集管的下端为水平状,上端为圆弧状,且两侧端与下端之间的夹角为95
°‑
105
°
之间。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端盖外侧位于换热管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与联集管相连通的注液管。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换热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角度分布且向外凸起的外翅片,所述换热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角度分布且向内凸起的凸块。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换热管、外翅片和凸块均是由紫铜材料制成。
[00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技术中,通过在原先的联集管上设置了插装筒和滑环,同时在集热管上设置了插装座和锁柱,集热管上的插装座可通过锁柱预先滑入到插装筒L型槽的竖直端内,然后将插装座转动至与L型槽的水平端相贴合时,再将滑环向集热管方向滑动,插装座便会锁定在插装筒和滑环之间,这种结构可实现集热管与集热器之间的免工具快捷安拆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安拆集热管的工作量,从而便于集热管后期的检修维护及更换操作。
[0023]2、本技术中,通过在原先的换热管外侧设置了外翅片,同时在换热管的内侧设置了凸块,这种结构提升了换热管外表壁以及内腔的接触面积,有效提升了液体通过换热管的承压加热效果,从而提升了集热器换热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的结构示意简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拆解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正剖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例说明:
[0029]1、外壳体;2、联集管;3、发泡保温层;4、端盖;401、注液管;5、集热管;501、插装座;502、锁柱;6、插装筒;601、L型槽;602、限位条;7、滑环;701、竖槽;702、限位槽;8、换热管;801、外翅片;802、凸块;9、密封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包括外壳体1、设置在外壳体1内侧的联集管2、填充在外壳体1和联集管2之间的发泡保温层3、安装在外壳体1和联集管2前端和后端上的端盖4和设置在外壳体1两侧的多个集热管5,还包括安装在联集管2和两个端盖4之间的换热管8,联集管2的两侧端上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侧端呈垂直分布且贯穿外壳体1的插装筒6,集热管5和插装筒6之间设置有用于集热管5快捷安拆的插锁机构。
[0032]具体的,如图1

3所示,插锁机构包括固定在集热管5内端且与插装筒6呈过渡配合的插装座501、等角度固定在插装座501外侧且贯穿插装筒6的多个锁柱502和开设在插装筒6上且与多个锁柱502相对应的L型槽601。
[0033]插锁机构还包括滑动安装在插装筒6外侧的滑环7、开设在滑环7上且朝向L型槽
601水平端和竖直端之间的竖槽701、固定在插装筒6外侧的限位条602和开设在滑环7上且与限位条602相对应的限位槽702,限位条602和限位槽702的设置,降低了滑环7在插装筒6上偏转问题的发生,从而提升了滑环7与插装筒6之间组装的稳定性。
[0034]联集管2和插装筒6之间嵌设有与插装座501内端弹力抵接的密封胶圈9,密封胶圈9的设置,可将安装到插装筒6内的插装座501进行阻塞密封处理,从而提升了集热管5安装后的密封效果。
[0035]联集管2的下端为水平状,上端为圆弧状,且两侧端与下端之间的夹角为95
°‑
105
°
之间,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安装后的集热管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
°‑
15
°
,可使得集热管5和联集管2之间的热运动效果更佳。
[0036]具体的,如图1

4所示,端盖4外侧位于换热管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与联集管2相连通的注液管401,注液管401的设置,便于液体加入到联集管2和多个集热管5的内腔之间。
[0037]换热管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角度分布且向外凸起的外翅片801,外翅片801的设置,提升了换热管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包括外壳体(1)、设置在外壳体(1)内侧的联集管(2)、填充在外壳体(1)和联集管(2)之间的发泡保温层(3)、安装在外壳体(1)和联集管(2)前端和后端上的端盖(4)和设置在外壳体(1)两侧的多个集热管(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联集管(2)和两个端盖(4)之间的换热管(8),所述联集管(2)的两侧端上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侧端呈垂直分布且贯穿外壳体(1)的插装筒(6),所述集热管(5)和插装筒(6)之间设置有用于集热管(5)快捷安拆的插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锁机构包括固定在集热管(5)内端且与插装筒(6)呈过渡配合的插装座(501)、等角度固定在插装座(501)外侧且贯穿插装筒(6)的多个锁柱(502)和开设在插装筒(6)上且与多个锁柱(502)相对应的L型槽(6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锁机构还包括滑动安装在插装筒(6)外侧的滑环(7)、开设在滑环(7)上且朝向L型槽(601)水平端和竖直端之间的竖槽(701)、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刘泉澄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鑫新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