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707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及系统,其基于油田历史生产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地层流体状态和油田实际生产数据之间所存在的关系,通过划分相带的方式,将地层流体划分为五个相带并定义了各相带的判断标准,形成了地层流体状态的评价体系,可准确判断采油井在不同的生产时间处于不同的作业相带,从而指导油井在注气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生产时间段地层流体的变化趋势,制定合适的作业方案,能够指导其他油田对注气后的地下流体提高认识,在其他油田实际注气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相带的划分方法,结合地下流体性质的变化,判断目前注气生产处于何种阶段,指导下步注气调整,为提高全国各油田注气作业提供了评价方法,对于油田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意义。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碎屑岩油田注气效果评价
,具体为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碎屑岩油藏开采时,注入烃类气体后会导致地层原油饱和压力、生产气油比、含水率、原油组分等参数发生变化。目前国内外仅限于室内实验(包括PVT、长岩心、细管)分析注气后地层流体变化过程。具体可参考文献《注富烃气凝析/蒸发混相驱机理评价》、《CO_2_原油细管试验混相判定新方法》、《CO_2混相驱的可行性评价》、《CO_2混相驱模糊综合筛选评价方法研究》、《注气混相驱机理评价方法》。如果能够清楚地了解和评价注气后地层流体的状态对于油田开采具有重大的意义。
[0003]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对于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评价方法均是仅在室内实验给予评价,评价方法主要包括PVT法、长岩心法和细管法等。通过PVT实验拟合及状态方程参数调整对PVT相态实验进行拟合,以便使流体相态实验数据

状态方程模型

流体热力学参数场之间满足热力学相容性,从而使状态方程相态模拟的结果符合油气藏流体实际相态变化过程;通过P

X相图模拟计算流体在不同注气情况下的饱和压力变化过程;通过多级接触过程相态模拟,利用热力学

相平衡理论方程,计算地层流体不同组分含量下流体相态变化;通过细管实验进行模拟,细管实验是确定最小混相压力的主要实验手段,细管模型的作用是给油藏油和注入气提供一个在多孔介质中连续接触的环境,并能尽可能排除不利的流度比、粘性指进、重力分离、岩性的非均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0004]上述的各种评价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它们均是仅通过理论计算和室内试验进行评价注气后地层流体情况,其评价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现场的注气的相关性不强,对于注气后地层流体的状态了解和判断的指导意义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及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建立油藏注气后地层相带划分标准,通过油田实际生产数据确定地层流体状态,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油田开采施工工艺,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自注气井到产油井将地层原油划分为若干相带并设置各相带的标准;
[0009]步骤2、获取油田实际生产数据;所述的数据包括生产气油比、饱和压力、地面原油密度、地面原油粘度、地层原油轻质组分、地层原油中间烃组分、地层原油重质组分和井筒是否沥青质沉积;
[0010]步骤3、将所述的数据与所述的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地层流体状态。
[0011]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相带依次包括原油相带、前缘过渡带、混相带、两相带和气相带;
[0012]所述的原油相带是指地层原油为初始状态,其未受注入气体的影响;
[0013]所述的前缘过渡带是指注入气体溶解于原油中,靠近注气井一侧的地层原油中溶解的气体达到饱和状态;
[0014]所述的混相带是指注入气体多次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并携带轻质组分不断向产油井方向移动,与处于饱和状态的原油一起形成混相带;
[0015]所述的两相带是指被抽提的地层原油过饱和,与注入气体呈油气两相;
[0016]所述的气相带是指地层原油被注入气体驱替完全,地层中仅存在气体。
[0017]优选的,所述的原油相带的所述的数据同时满足以下标准:生产气油比<50m3/m3,饱和压力6

10Mpa,地面原油密度无变化,地面原油粘度无变化,地层原油轻质组分无变化,地层原油中间烃组分无变化,地层原油重质组分无变化,井筒没有沥青质沉积。
[0018]优选的,所述的前缘过渡带的所述的数据同时满足以下标准:生产气油比50

300m3/m3,饱和压力10

49.95Mpa,地面原油密度降低,地面原油粘度降低,地层原油轻质组分增加,地层原油中间烃组分降低,地层原油重质组分降低,井筒没有沥青质沉积。
[0019]优选的,所述的混相带的所述的数据同时满足以下标准:生产气油比300

400m3/m3,饱和压力10

49.95Mpa,地面原油密度降低,地面原油粘度降低,地层原油轻质组分增加,地层原油中间烃组分增加,地层原油重质组分降低,井筒没有沥青质沉积。
[0020]优选的,所述的两相带的所述的数据同时满足以下标准:生产气油比400

1500m3/m3,饱和压力>49.95Mpa,地面原油密度增加,地面原油粘度增加,地层原油轻质组分降低,地层原油中间烃组分降低,地层原油重质组分增加,井筒存在沥青质沉积。
[0021]优选的,所述的气相带的所述的数据同时满足以下标准:生产气油比>1500m3/m3,饱和压力>49.95Mpa,地面原油密度增加,地面原油粘度增加,地层原油轻质组分降低,地层原油中间烃组分降低,地层原油重质组分增加,井筒存在沥青质沉积。
[0022]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4:当地层流体状态由原油相区逐渐进入到气相区,在井筒和地面管线加入沥青分散剂,与原油混合后循环生产,保障油井生产时率和正常生产。
[0024]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的系统,包括,
[0025]标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由产油井到注气井的地层原油相带划分标准;
[0026]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油田实际生产数据;所述的数据包括生产气油比、饱和压力、地面原油密度、地面原油粘度、地层原油轻质组分、地层原油中间烃组分、地层原油重质组分和井筒是否沥青质沉积;
[0027]比较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的数据与所述的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地层流体状态。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其基于油田历史生产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地层流体状态和油田实际生产数据之间所存在的关系,通过划分相带的方式,将地层流体划分为五个相带并定义了各相带的判断标准,形成了地层流体状态的评价体系,可准确判断采油井在不同的生产时间处于不同的作业相带,从而指导油井在注气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生产时间段地层流体的变化趋势,制定合适的作业方案,能
够指导其他油田对注气后的地下流体提高认识,在其他油田实际注气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相带的划分方法,结合地下流体性质的变化,判断目前注气生产处于何种阶段,指导下步注气调整,为提高全国各油田注气作业提供了评价方法,对于油田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东河油田DH1

13号井地层流体状态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自注气井到产油井将地层原油划分为若干相带并设置各相带的标准;步骤2、获取油田实际生产数据;所述的数据包括生产气油比、饱和压力、地面原油密度、地面原油粘度、地层原油轻质组分、地层原油中间烃组分、地层原油重质组分和井筒是否沥青质沉积;步骤3、将所述的数据与所述的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地层流体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相带依次包括原油相带、前缘过渡带、混相带、两相带和气相带;所述的原油相带是指地层原油为初始状态,其未受注入气体的影响;所述的前缘过渡带是指注入气体溶解于原油中,靠近注气井一侧的地层原油中溶解的气体达到饱和状态;所述的混相带是指注入气体多次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并携带轻质组分不断向产油井方向移动,与处于饱和状态的原油一起形成混相带;所述的两相带是指被抽提的地层原油过饱和,与注入气体呈油气两相;所述的气相带是指地层原油被注入气体驱替完全,地层中仅存在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油相带的所述的数据同时满足以下标准:生产气油比<50m3/m3,饱和压力6

10Mpa,地面原油密度无变化,地面原油粘度无变化,地层原油轻质组分无变化,地层原油中间烃组分无变化,地层原油重质组分无变化,井筒没有沥青质沉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评价油藏注气后地层流体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缘过渡带的所述的数据同时满足以下标准:生产气油比50

300m3/m3,饱和压力10

49.95Mpa,地面原油密度降低,地面原油粘度降低,地层原油轻质组分增加,地层原油中间烃组分降低,地层原油重质组分降低,井筒没有沥青质沉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强陈利新黄铁军牛玉杰林清金姜许健郑伟涛张敏姚杰杨博陈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