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剑锋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05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核辐射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系统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射线检测装置,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当前环境的关键射线强度值,并持续生成包含在预设时长内统计的关键射线强度总值的数据包;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电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以实时接收所述射线检测装置传输的所述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远程传输至终端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做到不需要技术人员进入有核辐射风险的被测环境中进行实地检测,保证了技术人员的安全。与机器人平台比较,本方案结构简单,造价成本远远低于机器人平台。造价成本远远低于机器人平台。造价成本远远低于机器人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系统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辐射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系统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对于核辐射监测大多采用手持式设备或机器人平台进行,对于一些具有潜在的核辐射威胁的场所或区域,采用这种方式一是难以做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二是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0003]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下基于LORA等无线通信手段建立的核辐射监测节点装置,解决了上述区域或场所实时监测和低成本的问题,但同样难以做到灵活机动,在布置过程中同样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系统远距离传输信息的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系统及装置,可以做到不需要技术人员进入有核辐射风险的被测环境中进行实地检测,保证了技术人员的安全。与机器人平台比较,本方案结构简单,造价成本远远低于机器人平台。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射线检测装置,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当前环境的关键射线强度值,并持续生成包含在预设时长内统计的关键射线强度总值的数据包;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电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以实时接收所述射线检测装置传输的所述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远程传输至终端设备。
[0006]优选地,所述射线检测装置包括:盖革管探测器,所述盖革管探测器用以当探测到关键射线时产生电脉冲;与所述盖革管探测器电连接的脉冲成型电路,用以转化所述电脉冲为脉冲信号;及与所述脉冲成型电路电连接的单片机,用以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计算得到所述关键射线强度值,并持续生成所述数据包。
[0007]优选地,所述单片机还用以记录所述关键射线强度总值的生成时刻,并将所述生成时刻写入对应的数据包。
[0008]优选地,所述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电连接,用以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0009]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北斗电台。
[0010]优选地,所述北斗电台还用以获取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并在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下与所述数据包一起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
[0011]优选地,所述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用于转化太阳能为电能,以向所述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供电。
[0012]优选地,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呈罩壳结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的内壁与所述壳体外
壁适配且固定。
[0013]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核辐射监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及与所述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无线连接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及显示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将所述数据包包含的关键射线强度总值通过所述显示器进行实时更新展示。
[0014]优选地,所述核辐射监测系统还包括报警器,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判断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关键射线强度总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判断所述关键射线强度总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通过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
[001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射线检测装置,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当前环境的关键射线强度值,并持续生成包含在预设时长内统计的关键射线强度总值的数据包;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电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以实时接收所述射线检测装置传输的所述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远程传输至终端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做到不需要技术人员进入有核辐射风险的被测环境中进行实地检测,保证了技术人员的安全。与机器人平台比较,本方案结构简单,造价成本远远低于机器人平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壳体;2、射线检测装置;3、无线通信装置;4、太阳能发电板;5、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20]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如图1

2所示,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射线检测装置2,所述射线检测装置2用以检测当前环境的关键射线强度值,并持续生成包含在预设时长内统计的关键射线强度总值的数据包;及设于所述壳体1内部与所述射线检测
装置2电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以实时接收所述射线检测装置2传输的所述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远程传输至终端设备。
[0022]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主要应用在存在核辐射风险的场所或区域,例如核电站,利用本实施例的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能够自动检测被测环境中所含关键射线(例如α射线或β射线)的强度值并远程发送至终端设备,并进一步判断被测环境中所含的关键射线的强度值是否超标。本实施例的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与传统的核辐射检测方式进行对比,例如手持式设备或机器人平台等检测方式。与手持式设备比较,本方案可以做到不需要技术人员进入被测环境中进行实地检测,保证了技术人员的安全。与机器人平台比较,本方案结构简单,造价成本远远低于机器人平台。本实施例的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具体包括壳体1、射线检测装置2及数据处理装置(例如CPU,图中未示出)。
[0023]其中,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包括的壳体1采用隔层结构设计,每一层安装不同的元器件,不仅方便后期维护,还能够保持各元器件之间错落有致,有利于元器件在工作中散热。
[0024]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包括的射线检测装置2设于壳体1内部,通过射线检测装置2能够自动检测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射线检测装置,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当前环境的关键射线强度值,并持续生成包含在预设时长内统计的关键射线强度总值的数据包;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电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以实时接收所述射线检测装置传输的所述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远程传输至终端设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检测装置包括:盖革管探测器,所述盖革管探测器用以当探测到关键射线时产生电脉冲;与所述盖革管探测器电连接的脉冲成型电路,用以转化所述电脉冲为脉冲信号;及与所述脉冲成型电路电连接的单片机,用以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计算得到所述关键射线强度值,并持续生成所述数据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还用以记录所述关键射线强度总值的生成时刻,并将所述生成时刻写入对应的数据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电连接,用以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北斗和太阳能技术的核辐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北斗电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剑锋李连刚甘信来胥飞燕孙健谢艳辉陈昊王俊景钟雨龙李康
申请(专利权)人:曹剑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