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索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695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绳索连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吊钩组件、绳索卡扣组件以及握手组件,吊钩组件包括上钩件、下钩件以及吊钩连接件,吊钩连接件上设置有转动部,绳索卡扣组件包括上卡扣件以及与上卡扣件相应的下卡扣件,上卡扣件设置有上绳索连接部,下卡扣件设置有下绳索连接部,握手组件包括握手部以及传动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工作人员手握握手部并依次拉动握手部以及推动握手部,即可完成引绳穿过吊耳的穿绳动作,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引绳穿吊耳的效率,最终提高航标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调节握手组件的长度,从而满足工作人员远距离穿引绳的工作要求。而满足工作人员远距离穿引绳的工作要求。而满足工作人员远距离穿引绳的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绳索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航标
,尤其涉及绳索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标吊换吊检作业时,船舶吊机的吊钩与航标的吊耳需通过钢丝绳连接,在进行作业时,首先需要将吊标钢丝绳穿过航标吊耳。船上的操作人员与水中的航标距离较远,吊标钢丝绳较粗较重且有较大韧性,因此将钢丝绳直接穿过航标吊耳难度较大。为将钢丝绳穿过航标吊耳,船员在作业中一般先将钢丝绳与较为轻便的引绳连接,再将引绳穿过吊耳,最后通过引绳将吊标钢丝绳拉入吊耳。
[0003]引绳穿过吊耳需人工先将一部分引绳远距离抛投在吊耳上合适的位置,才能进行钩绳以及拉绳等操作步骤。人工远距离抛投引绳的准确率较低,尤其在目标是干舷较高的大标船或者大风浪环境作业时,通常需要至少抛投2至3次才能将引绳抛投成功。另外吊耳穿绳作业通常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这样不仅降低了作业效率以及提高了人工成本,还增加了舷边作业的安全风险。
[0004]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率的引绳穿入吊耳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绳索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人工抛投引绳穿入吊耳中效率过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绳索连接装置,包括吊钩组件、绳索卡扣组件以及握手组件,所述吊钩组件包括上钩件、下钩件以及吊钩连接件,所述吊钩连接件上设置有转动部,所述绳索卡扣组件包括上卡扣件以及与所述上卡扣件相应的下卡扣件,所述上卡扣件设置有上绳索连接部,所述下卡扣件设置有下绳索连接部,所述握手组件包括握手部以及传动部;所述上钩件的第一端在侧面通过所述上限位件设置有所述上卡扣件,所述上钩件的第一端具有上钩端面,所述上钩件的第一端内部设置有上限位件,所述上钩端面上设置有向其内部延伸且供所述上限位件做往复运动的上限位槽,所述上限位件具有上扣合部,所述上限位件的第一端为上限位凸部,所述上限位凸部沿所述上限位槽从所述上钩端面凸出时所述上扣合部将所述上卡扣件扣合,所述上限位凸部沿所述上限位槽进入所述上限位槽的内部时所述上扣合部与所述上卡扣件脱离;所述上钩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吊钩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下钩件的第一端在侧面通过所述下限位件设置有所述下卡扣件,所述下钩件的第一端具有下钩端面,所述下钩件的第一端内部设置有下限位件,所述下钩端面上设置有向其内部延伸且供所述下限位件做往复运动的下限位槽,所述下限位件具有下扣合部,所述下限位件的第一端为下限位凸部,所述下限位凸部沿所述下限位槽从所述下钩端面凸出时所述下扣合部将所述下卡扣件扣合,所述下限位凸部沿所述下限位槽进入所述下限位槽的内部时所述下扣合部与所述下卡扣件脱离;所述下钩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下钩件的第二端
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所述下钩件通过绕所述转动部转动使所述下卡扣件与所述上卡扣件卡扣连接;所述下钩件通过绕所述转动部转动使所述上限位凸部与所述下钩端面接触配合,同时使所述下限位凸部与所述上钩端面接触配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扣合部与所述上卡扣件扣合时,所述上卡扣件的端面从所述上钩端面凸出,所述上钩件的第一端在侧面具有第一上导向斜坡,所述上卡扣件沿所述第一上导向斜坡与所述上扣合部脱离。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扣合部与所述下卡扣件扣合时,所述下卡扣件的端面从所述上钩端面凸出,所述下钩件的第一端在侧面具有第一下导向斜坡,所述下卡扣件沿所述第一下导向斜坡与所述下扣合部脱离。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扣合部具有与所述第一上导向斜坡相应的第二上导向斜坡,所述上卡扣件依次沿所述第一上导向斜坡以及所述第二上导向斜坡与所述上扣合部脱离。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扣合部具有与所述第一下导向斜坡相应的第二下导向斜坡,所述下卡扣件依次沿所述第一下导向斜坡以及所述第二下导向斜坡与所述下扣合部脱离。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卡扣件设置有上卡扣插孔以及上卡扣夹,所述上卡扣夹的第一端设置有上卡扣钩且伸入所述上卡扣插孔内,所述上卡扣夹的第二端与所述上卡扣件转动连接,所述下卡扣件设置有与所述上卡扣插孔对应的下卡扣插件,所述下卡扣插件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卡扣钩相应的下限位钩槽;所述下钩件通过绕所述转动部转动使所述上卡扣钩与所述下限位钩槽卡扣连接;或者所述下卡扣件设置有下卡扣插孔以及下卡扣夹,所述下卡扣夹的第一端设置有下卡扣钩且伸入所述下卡扣插孔内,所述下卡扣夹的第二端与所述下卡扣件转动连接,所述上卡扣件设置有与所述下卡扣插孔对应的上卡扣插件,所述上卡扣插件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卡扣钩相应的上限位钩槽;所述下钩件通过绕所述转动部转动使所述下卡扣钩与所述上限位钩槽卡扣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上钩件第一端在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接触导向件,所述上卡扣件位于两侧的所述上接触导向件之间,所述下钩件第一端在两侧分别设置有下接触导向件,所述下卡扣件位于两侧的所述下接触导向件之间;所述下钩件通过绕所述转动部转动使所述上接触导向件与所述下接触导向件相互导向配合。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上限位件在其第二端设置在上弹性复位件,所述下限位件在其第二端设置在下弹性复位件,所述上钩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下限位凸部对应的上接触凸部,所述下钩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上限位凸部对应的下接触凸部;所述下钩件通过绕所述转动部转动使所述上限位凸部与所述下接触凸部接触配合,同时使所述下限位凸部与所述上接触凸部接触配合。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吊钩连接件内部设置有供所述握手组件往复运动的握手滑槽,所述握手滑槽从所述吊钩连接件的第二端向内延伸,所述传动部通过所述握手滑槽与所述下钩件的第二端传动连接,所述握手滑槽内部设置有滑槽防脱部,所述握手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滑槽防脱部对应的防脱配合部,所述滑槽防脱部与所述防脱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阻碍所述握手组件与所述握手滑槽脱离,所述滑槽防脱部与所述防脱配合部之间设置有滑槽弹性件。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下钩件的第二端具有齿轮部,所述传动部为与所述齿轮部相应的传动齿条部,所述齿轮部与所述传动齿条部传动啮合。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工作人员手握握手部并依次拉动握手部以及推动握手部,即可完成引绳穿过吊耳的穿绳动作,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引绳穿吊耳的效率,最终提高航标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调节握手组件的长度,从而满足工作人员远距离穿引绳的工作要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上钩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卡扣件的装配结构图。
[0022]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绳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钩组件(1)、绳索卡扣组件(2)以及握手组件(3),所述吊钩组件(1)包括上钩件(11)、下钩件(12)以及吊钩连接件(13),所述吊钩连接件(13)上设置有转动部(131),所述绳索卡扣组件(2)包括上卡扣件(21)以及与所述上卡扣件(21)相应的下卡扣件(22),所述上卡扣件(21)设置有上绳索连接部(211),所述下卡扣件(22)设置有下绳索连接部(221),所述握手组件(3)包括握手部(31)以及传动部(32);所述上钩件(11)的第一端在侧面通过上限位件(112)设置有所述上卡扣件(21),所述上钩件(11)的第一端具有上钩端面(111),所述上钩件(11)的第一端内部设置有所述上限位件(112),所述上钩端面(111)上设置有向其内部延伸且供所述上限位件(112)做往复运动的上限位槽(113),所述上限位件(112)具有上扣合部(1121),所述上限位件(112)的第一端为上限位凸部(1122),所述上限位凸部(1122)沿所述上限位槽(113)从所述上钩端面(111)凸出时所述上扣合部(1121)将所述上卡扣件(21)扣合,所述上限位凸部(1122)沿所述上限位槽(113)进入所述上限位槽(113)的内部时所述上扣合部(1121)与所述上卡扣件(21)脱离;所述上钩件(11)的第二端与所述吊钩连接件(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下钩件(12)的第一端在侧面通过下限位件(122)设置有所述下卡扣件(22),所述下钩件(12)的第一端具有下钩端面(121),所述下钩件(12)的第一端内部设置有所述下限位件(122),所述下钩端面(121)上设置有向其内部延伸且供所述下限位件(122)做往复运动的下限位槽(123),所述下限位件(122)具有下扣合部(1221),所述下限位件(122)的第一端为下限位凸部(1222),所述下限位凸部(1222)沿所述下限位槽(123)从所述下钩端面(121)凸出时所述下扣合部(1221)将所述下卡扣件(22)扣合,所述下限位凸部(1222)沿所述下限位槽(123)进入所述下限位槽(123)的内部时所述下扣合部(1221)与所述下卡扣件(22)脱离;所述下钩件(12)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部(131)转动连接,所述下钩件(12)的第二端与所述传动部(32)传动连接;所述下钩件(12)通过绕所述转动部(131)转动使所述下卡扣件(22)与所述上卡扣件(21)卡扣连接;所述下钩件(12)通过绕所述转动部(131)转动使所述上限位凸部(1122)与所述下钩端面(121)接触配合,同时使所述下限位凸部(1222)与所述上钩端面(111)接触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合部(1121)与所述上卡扣件(21)扣合时,所述上卡扣件(21)的端面从所述上钩端面(111)凸出,所述上钩件(11)的第一端在侧面具有第一上导向斜坡(114),所述上卡扣件(21)沿所述第一上导向斜坡(114)与所述上扣合部(1121)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扣合部(1221)与所述下卡扣件(22)扣合时,所述下卡扣件(22)的端面从所述上钩端面(111)凸出,所述下钩件(12)的第一端在侧面具有第一下导向斜坡(124),所述下卡扣件(22)沿所述第一下导向斜坡(124)与所述下扣合部(1221)脱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合部(1121)具有与所述第一上导向斜坡(114)相应的第二上导向斜坡(11211),所述上卡扣件(21)依次沿所述第一上导向斜坡(1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王鹏飞程洪曹钜旋董进李凤山李鹏宇张松松朱伟张永辉隋永举常鹏彭高红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