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甄海滨专利>正文

髓核摘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8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术器械。它是在小型吸引器前安装一金属保护环,配以环行刀具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手术。并可用于椎间植骨术。在手术中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免受损伤。使手术安全、简捷。(*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医疗器械,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现有手术器械于手术中不能完全隔离手术刀具与周围重要神经、脊髓等组织的接触,使刀具有可能损伤这些重要组织。手术中损伤血管、出血较多时可影响手术视野,使手术难度加大、危险性增高。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手术器械,使用该器械时可完全隔离手术切割刀具与周围重要组织间的接触,使其不可能被损伤。且可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有效止血,避免出血影响手术。使手术安全、可靠、省时、出血减少。为解除患者病痛提供一种更为安全的手术方式。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一带柄(1)的吸引管(2)前端安装一环行保护圈(3),配以环行切割刀具(图2)。手术中环状保护圈(3)置于须切除组织之上,使其他重要组织位于环状保护圈(3)外。放置好后可清晰显露病变组织,且与周围组织完全隔离。在切除病变组织时不被损伤。当环行保护圈(3)外仍有出血时可以棉片等止血,而不影响手术进行。保护器(图2)安装好后,以环行切割刀具(图2)自环内切割椎间盘及刮除残余髓核组织,而不必担心刀具(图2)损伤保护圈(3)外之重要组织。本技术的环状保护圈(3)设计有吸引孔(4)与吸引管(2)相通,并通过吸引器接口(6)与吸引器连接。吸引孔(4)与吸引器前端孔(5)同时具有吸引功能,使手术视野清晰。保护器(附图说明图1)安装好后,吸引管(2)前端吸引孔(5)可被组织封闭,而保护圈(3)内侧吸引孔(4)继续吸出血液,使保护圈(3)内视野清晰,可观察组织保护情况及需切除组织部分情况,便于手术。本技术中的环行切割刀具(图2)持长手柄(7)将管状切割器(8)置于已安装好之保护圈(3)内。切割器(8)前部组合齿状尖刀(9)于圈内切割形成一圆孔状切口达病灶内部,切除病变组织。取出切割刀具(图2)后,保护圈(3)内可放置、使用其他器械取出残余髓核组织。也可破坏上下椎体骨面,进行椎间植骨。切割器(8)设计有疏通孔(10)。便于取出切割出的组织并便于器械的清洗、消毒。使用本技术可在切除、清除残余髓核组织及破坏骨面的整个手术过程中,使手术刀具(图2)与周围重要组织完全隔离,并有效止血,而达到使手术安全、快捷的目的。避免周围重要组织被损伤的可能。且病人较原手术方式出血少、恢复快。本技术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可重复使用。清洁、消毒方便。本技术有不同型号,适用于不同椎间盘手术。附图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 保护器图2 切割刀具1 手柄2 吸引管3 保护圈4 吸引孔5 保护圈内吸引孔6 吸引器接口7 切割器手柄8 管状切割器9 组合齿状尖刀10 疏通孔权利要求一种髓核摘除器,其特征在于带吸引器的环行保护器和长柄管状刀具组成,环行保护器在一带柄(1)的吸引管(2)前端加装一环行金属圈(3),吸引管(2)前端与金属圈(3)内均设有吸引孔(4)(5),其手柄(1)末端配吸引器接口(6),长柄管状刀具其特征为在一长金属柄(7)前配一管状切割器(8),其前端为多个齿状尖刀(9),刀后部带有疏通孔(10)。专利摘要一种手术器械。它是在小型吸引器前安装一金属保护环,配以环行刀具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手术。并可用于椎间植骨术。在手术中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免受损伤。使手术安全、简捷。文档编号A61B17/32GK2405560SQ97233669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甄海滨, 宋义光 申请人:甄海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髓核摘除器,其特征在于带吸引器的环行保护器和长柄管状刀具组成,环行保护器在一带柄(1)的吸引管(2)前端加装一环行金属圈(3),吸引管(2)前端与金属圈(3)内均设有吸引孔(4)(5),其手柄(1)末端配吸引器接口(6),长柄管状刀具其特征为在一长金属柄(7)前配一管状切割器(8),其前端为多个齿状尖刀(9),刀后部带有疏通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海滨宋义光
申请(专利权)人:甄海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