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轮胎组装装置及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668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U轮胎组装装置,适用对PU轮胎进行组装,所述PU轮胎包括胎本体和轮毂,该装置包括底座、锥筒和驱动装置,底座用于定位所述轮毂,锥筒呈锥形且具有小端和大端,所述胎本体可滑动套接于所述锥筒的小端,所述锥筒的大端可分离地抵接于所述底座;所述锥筒位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驱动装置被操作升降可控且可分离地滑动套接于所述锥筒,所述驱动装置可从所述锥筒的小端顶推所述胎本体沿所述锥筒向下滑动,所述胎本体滑离所述锥筒后套装于所述轮毂上。借助该装置能够快速、高效且方便地对PU轮胎进行组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PU轮胎组装方法。还提供一种PU轮胎组装方法。还提供一种PU轮胎组装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U轮胎组装装置及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U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U轮胎组装装置及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婴儿车或儿童玩具的轮子有着许多不同的设计。传统的充气轮胎具有一外胎及一内胎,外胎是由橡胶材质做成,而内胎为空心,使用时需先将内胎充气,此种充气轮胎会有容易爆胎的缺点,即使不会爆胎亦有需要经常充气的麻烦。
[0003]鉴于充气轮胎的缺点,仿充气轮胎诞生了并得到很好的发展。仿充气轮胎主要包括填充胎及轮毂,其中,填充胎是采用发泡材料制备而成,其中最典型的发泡材料为聚氨酯(PU)树脂,聚氨酯(PU)树脂具有弹性较高、耐磨性能优异(为NR的2~10倍)以及耐油性能、耐臭氧性能和低温性能良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仿充气轮胎,因此,PU轮胎的填充胎至少含PU树脂。目前,PU轮胎的组装方式是利用机械爪撑开填充胎,再放入治具中,卡住硬质塑胶件,然后安装于轮毂上。然而,PU树脂制得的填充胎强度较高,机械爪不易撑大,导致组装效率较低。
[0004]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组装方便且高效的PU轮胎组装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U轮胎组装装置及PU轮胎组装方法,能够快速、高效且方便地对PU轮胎进行组装。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U轮胎组装装置,适用对PU轮胎进行组装,PU轮胎包括胎本体和轮毂,包括:
[0007]底座,用于定位轮毂,
[0008]锥筒,锥筒呈锥形且具有小端和大端,胎本体可滑动套接于锥筒的小端,锥筒的大端可分离地抵接于底座;
[0009]驱动装置,锥筒位于驱动装置和底座之间,驱动装置被操作升降可控且可分离地滑动套接于锥筒,驱动装置可从锥筒的小端顶推胎本体沿锥筒向下滑动,胎本体滑离锥筒后套装于轮毂上。
[0010]较佳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及凸出底座本体的定位件。
[0011]较佳地,定位件与底座本体呈一体结构。
[0012]较佳地,所述锥筒的大端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轮毂的直径。
[0013]较佳地,所述锥筒包括底部和壁部,所述底部和所述壁部围成中空的所述锥筒。
[0014]较佳地,所述底部设有避让孔,所述定位件具有与所述避让孔配合定位的凸台。
[0015]较佳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压环,所述压环包括下底板和上底板,所述下底板呈环形,所述下底板和所述上底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下底板和所述上底板之间设有若干支撑件。
[0016]较佳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压环进行升降运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PU轮胎组装装置,适用对PU轮胎进行组装,包括底座、锥筒和驱动装置,在使用时,先将轮毂定位于底座,接着将胎本体经小端套入锥筒,接着将锥筒抵接底座并位于轮毂上,然后借助驱动装置对胎本体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得胎本体移动至大端后套入轮毂中,完成胎本体和轮毂的组装,从而避免“PU轮胎强度高,机械爪不易撑大,导致组装效率较低”的难题,因此,借助底座、锥筒和驱动装置能够快速、高效且方便地对PU轮胎进行组装。
[001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PU轮胎组装方法,采用上述PU轮胎组装装置进行组装,组装步骤包括:
[0019]将所述轮毂定位于所述底座;
[0020]将所述胎本体经所述锥筒的小端套入所述锥筒;
[0021]将所述锥筒的大端抵接所述底座并位于所述轮毂上;
[0022]操作所述驱动装置对所述胎本体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得所述胎本体沿所述锥筒向下滑动,移动至所述大端后,所述胎本体滑离所述锥筒后套装于所述轮毂上。
[0023]较佳地,所述胎本体含PU材料。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PU轮胎组装装置中PU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所示PU轮胎的分解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PU轮胎组装装置中展示胎本体从小端套入锥筒的状态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PU轮胎组装装置中展示驱动装置驱动胎本体移动至大端套入轮毂的状态图。
[0028]图5是图3的截面图。
[0029]元件标号说明
[0030]PU轮胎10,胎本体11,内层111,外层113,轮毂13,底座30,底座本体31,定位件33,凸台331,锥筒50,底部51,壁部53,避让孔55,小端57,大端59,驱动装置70,压环71,上底板711,开口712,下底板713,支撑件7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0032]请参考图1

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U轮胎组装装置,适用对PU轮胎10进行组装,PU轮胎10包括胎本体11和轮毂13,使用该装置是将胎本体11组装于轮毂13上,组装方便且组装效率高。其中,该PU轮胎组装装置包括底座30、锥筒50和驱动装置70,底座30用于定位轮毂13,锥筒50呈锥形且具有小端57和大端59,胎本体11可滑动套接于锥筒50的小端57,锥筒50的大端59可分离地抵接于底座30,锥筒50位于驱动装置70和底座30之间,驱动装置70被操作升降可控且可分离地滑动套接于锥筒50,驱动装置70可从锥筒50的小端57顶推胎本体11沿锥筒50向下滑动,胎本体11滑离锥筒50后套装于轮毂13上。
[003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PU轮胎组装方法,采用上述PU轮胎组装装置将胎本体11组装于轮毂13上,其组装步骤包括:
[0034]将轮毂13定位在底座30上;
[0035]将胎本体11经锥筒50的小端57套入锥筒50;
[0036]将锥筒50的大端59抵接底座30并位于轮毂13上;
[0037]操作驱动装置70对胎本体11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得胎本体11沿锥筒50向下滑动,移动至大端59后,胎本体11滑离锥筒50后套装于轮毂13上。
[0038]请继续参考图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30包括底座本体31及凸出底座本体31的定位件33。将轮毂13定位于底座30时,定位件33伸入轮毂13的槽中,定位件33可设置多个,定位件33的具体设计位置和数量可根据不同型号轮毂13进行设计,以保证轮毂13能稳固定位于底座30。进一步,为延长底座30的使用寿命,定位件33与底座本体31呈一体结构。
[0039]请继续参考图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锥筒50呈锥形结构,即一端尺寸较大,称为锥筒50的大端59,另一端尺寸较小,称为锥筒50的小端57。将胎本体11从小端57套入至锥筒50中,由于小端57的尺寸比较小,方便胎本体11套入。进一步,锥筒50的大端59直径大于或等于轮毂13的直径。若锥筒50的大端59直径小于轮毂13的直径,则不利于胎本体11顺利套入轮毂13中。当锥筒50的大端59直径大于或等于轮毂13的直径时,胎本体11从大端59脱离后能顺畅进入轮毂13。更进一步,锥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轮胎组装装置,适用对PU轮胎进行组装,所述PU轮胎包括胎本体和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用于定位所述轮毂,锥筒,所述锥筒呈锥形且具有小端和大端,所述胎本体可滑动套接于所述锥筒的小端,所述锥筒的大端可分离地抵接于所述底座;驱动装置,所述锥筒位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驱动装置被操作升降可控且可分离地滑动套接于所述锥筒,所述驱动装置可从所述锥筒的小端顶推所述胎本体沿所述锥筒向下滑动,所述胎本体滑离所述锥筒后套装于所述轮毂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U轮胎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及凸出所述底座本体的定位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U轮胎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底座本体呈一体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U轮胎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的大端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轮毂的直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U轮胎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包括底部和壁部,所述底部和所述壁部围成中空的所述锥筒。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U轮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学民何石勇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