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轮起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65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棘轮起子结构。旋转座结合在握把上,旋转座包含转盘及至少两个卡掣块,转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驱动杆组包含驱动杆及棘齿轮,驱动杆设置在握把中并穿出转盘从而使棘齿轮位于转盘中,限位组包含齿块及弹性件,齿块具有至少两个卡齿,驱动座组包含驱动座及定位组,驱动座包含驱动盘,驱动盘设置容槽,定位组包含设置在容槽中的弹簧及凸露出定位槽的定位件,弹性件的二端分别弹性抵接驱动盘及齿块从而使卡齿弹性卡掣棘齿轮,据此提供运转顺畅的棘轮起子。提供运转顺畅的棘轮起子。提供运转顺畅的棘轮起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棘轮起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棘轮起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起子的功能为用来旋动螺丝,在日常生活中是必备的手工具之一。又,为了使用便利性的考量,目前市面上已发展出能够控制使用方向的棘轮起子。
[0003]再者,一般棘轮起子的使用方向限制透过棘轮驱动组件的设置来达成,其中,棘轮驱动组件是由棘轮、弹性元件、受弹性元件推抵的卡掣块及拨动部等元件所构成,实际使用时透过旋转拨动部去推抵卡掣块,使卡掣块能够选择性地卡掣棘轮,进而达到限制使用方向的目的。
[0004]然而,前述棘轮驱动组件的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弹性元件可能发生弹性疲乏或拨动部未旋转至定位处时,可能造成无法将卡掣块推抵到应有的位置,导致棘轮起子无法正常使用。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之问题点,即成为本专利技术人改良之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轮起子结构,借以简化棘轮起子结构的结构。
[0007]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一种棘轮起子结构,包括:
[0009]一握把;
[0010]一旋转座,结合在所述握把上,所述旋转座包含一转盘及至少两个卡掣块,所述转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
[0011]一驱动杆组,包含一驱动杆及结合在所述驱动杆上的一棘齿轮,所述驱动杆一端设置在所述握把中、另一端穿出所述转盘从而使所述棘齿轮位于所述转盘中;
[0012]一限位组,设置在所述转盘中,所述限位组包含一对齿块及一对弹性件,各所述齿块具有至少两个卡齿;以及
[0013]一驱动座组,包含一驱动座及一定位组,所述驱动座包含穿置所述转盘的一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一侧边设置一容槽,所述定位组包含一弹簧及抵接所述弹簧的一定位件,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容槽中,所述定位件凸露出所述定位槽;
[0014]其中,一对所述弹性件的二端分别弹性抵接所述驱动盘及一对所述齿块从而使所述卡齿弹性卡掣所述棘齿轮,旋转所述转盘而使所述定位件选择性地定位在其中一定位槽上,各个所述卡掣块能够选择性地插抵在所述齿块及所述棘齿轮之间,从而使所述卡齿能够卡掣或脱离所述棘齿轮。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卡掣块间隔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内部;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内壁面。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所述驱动盘设置有一挡块,所述挡块抵顶在一对所述齿块之间。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所述驱动盘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一对所述齿块在对应的所述滑槽中移动。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各个所述齿块在所述卡齿的一侧设置具有一推抵滑道,所述卡掣块的一侧贴抵在所述推抵滑道上。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各个所述齿块设置有一开孔,各个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各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穿置在所述开孔中。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所述限位组包括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齿块及所述转盘的壁面之间。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所述支撑板由金属片所构成。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所述驱动座包括连接所述驱动盘的一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结合在所述握把中。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一扣环,所述驱动杆设置有一环沟,所述扣环扣合在所述环沟上并设置在所述驱动杆及所述驱动座之间。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5]相较于习知,本技术之棘轮起子的限位组包含一对齿块及一对弹性件,且齿块具有复数卡齿及推抵滑道,据此,当卡掣块推抵齿块时,卡掣块贴抵在推抵滑道上,以提供卡掣块能够确实地将齿块推离棘齿轮;此外,限位组更在齿块及转盘之间设置支撑板,支撑板由金属片所构成,可避免齿块及转盘之间的摩擦损耗,增加齿块的使用寿命,增加本技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棘轮起子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棘轮起子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齿块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棘轮起子结构在组合后的剖视图。
[0030]图5及图6为本技术的棘轮起子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0031]图中,1:棘轮起子结构
[0032]10:握把
[0033]20:旋转座
[0034]21:转盘
[0035]211:定位槽
[0036]22:卡掣块
[0037]30:驱动杆组
[0038]31:驱动杆
[0039]310:环沟
[0040]311:工具端
[0041]312:结合端
[0042]32:棘齿轮
[0043]40:限位组
[0044]41:齿块
[0045]410:开孔
[0046]411:卡齿
[0047]412:推抵滑道
[0048]42:弹性件
[0049]43:支撑板
[0050]50:驱动座组
[0051]51:驱动座
[0052]510:容槽
[0053]511:驱动盘
[0054]512:固定筒
[0055]513:挡块
[0056]514:滑槽
[0057]52:定位组
[0058]521:弹簧
[0059]522:定位件
[0060]60: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62]请参照图1至图4,为本技术之棘轮起子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立体分解示意图、齿块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组合后的剖视图。如图1,本技术的棘轮起子结构1包括一握把10、一旋转座20、一驱动杆组30、一限位组40及一驱动座组50。旋转座20结合在该握把10上,驱动杆组30穿置在握把10及旋转座20中。驱动座组50结合在旋转座20中,且驱动座组50及旋转座20共同提供该限位组40的移动空间。
[0063]如图2所示,旋转座20结合在握把10上。旋转座20包含一转盘21及至少两个卡掣块22,转盘21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211。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卡掣块22间隔设置在转盘21的内部。此外,定位槽211设置在转盘21的内壁面。
[0064]驱动杆组30包含一驱动杆31及结合在驱动杆31上的一棘齿轮32。驱动杆31的一端设置在握把10中、另一端穿出转盘21从而使棘齿轮32位于转盘21中。本实施例中,驱动杆31具有相对的一工具端311及一结合端312。工具端311凸伸出转盘21,结合端312固定在握把10中。
[0065]限位组40设置在转盘21中,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棘轮起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握把;一旋转座,结合在所述握把上,所述旋转座包含一转盘及至少两个卡掣块,所述转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一驱动杆组,包含一驱动杆及结合在所述驱动杆上的一棘齿轮,所述驱动杆一端设置在所述握把中、另一端穿出所述转盘从而使所述棘齿轮位于所述转盘中;一限位组,设置在所述转盘中,所述限位组包含一对齿块及一对弹性件,各所述齿块具有至少两个卡齿;以及一驱动座组,包含一驱动座及一定位组,所述驱动座包含穿置所述转盘的一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一侧边设置一容槽,所述定位组包含一弹簧及抵接所述弹簧的一定位件,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容槽中,所述定位件凸露出所述定位槽;其中,一对所述弹性件的二端分别弹性抵接所述驱动盘及一对所述齿块从而使所述卡齿弹性卡掣所述棘齿轮,旋转所述转盘而使所述定位件选择性地定位在其中一定位槽上,各个所述卡掣块能够选择性地插抵在所述齿块及所述棘齿轮之间,从而使所述卡齿能够卡掣或脱离所述棘齿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起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卡掣块间隔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内部;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内壁面。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健国
申请(专利权)人:美事满工具海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