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双密度耐磨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304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U双密度耐磨鞋底。其技术方案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和中底胶接,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于所述中底胶接面脚后跟处开设的凹槽内;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承压块、支撑板、承压环和垫块;所述支撑板顶部对称固设有两个承压块,两个承压块的顶端面分别与凹槽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底端与大底胶接面脚后跟处固定连接,所述承压环固设在支撑板内侧,所述承压环内固设有垫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多重承压进行缓冲,使得使用者的脚后跟不会下陷的过多,并且承压块、支撑板、承压环和垫块分别会产生向上的弹力,使得回弹力较为集中,能够快速回弹,增强运动鞋脚后跟处的减震能力的优点。增强运动鞋脚后跟处的减震能力的优点。增强运动鞋脚后跟处的减震能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双密度耐磨鞋底


[0001]本技术涉及鞋底
,具体为一种PU双密度耐磨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鞋子的鞋底都包括有大底与中底,大底一般是由橡胶材料制成,而中底一般是PU材料制作。
[0003]鞋底的大底与中底通过胶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大底与中底的胶接面完全实心,尤其是在运动鞋鞋底的脚后跟处,是一个鞋底承受力最多的位置,实心的鞋底脚后跟处在承压后,由于实心的问题,回弹力分布在整个鞋底脚后跟处,回弹力较为分散,回弹比较慢,直接影响运动鞋脚后跟处的减震效果。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PU双密度耐磨鞋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U双密度耐磨鞋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U双密度耐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和中底胶接,还包括缓冲组件;
[0006]所述缓冲组件,设于所述中底胶接面脚后跟处开设的凹槽内;
[0007]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承压块、支撑板、承压环和垫块;
[0008]其中,所述支撑板顶部对称固设有两个承压块,两个承压块的顶端面分别与凹槽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底端与大底胶接面脚后跟处固定连接,所述承压环固设在支撑板内侧,所述承压环内固设有垫块。
[0009]优选的,所述承压块、支撑板、承压环和垫块的宽度分别与凹槽的宽度相一致。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承压块底部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成第一弧形面,两个所述承压块底部相背离一侧分别设置成横折面。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采用弧形结构设计,所述支撑板的凸面朝向中底。
[0012]优选的,所述承压环采用椭圆结构设计,所述承压环顶端与支撑板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承压环底端与大底胶接面脚后跟处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垫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成第二弧形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设置有缓冲组件,承压块、支撑板、承压环和垫块多重承压进行缓冲,使得使用者的脚后跟不会下陷的过多,并且承压块、支撑板、承压环和垫块分别会产生向上的弹力,使得回弹力较为集中,能够快速回弹,增强运动鞋脚后跟处的减震能力。解决了实心的鞋底脚后跟处在承压后,回弹力分布在整个鞋底脚后跟处,回弹力较为分散,回弹比较慢,直接影响运动鞋脚后跟处减震效果的问题。
[0016]2、本技术设置有承压块、支撑板、承压环和垫块,第一弧形面更好的与支撑板外壁接触,从承压块传递来的力更好的作用在支撑板上;横折面的设置使得承压块顶端外
侧受力时也能将力传递给支撑板。弧形结构的支撑板抵抗来自于承压块的力的效果更好,使得支撑板的抗震能力更强,并且回弹的效果更好。椭圆结构的承压环在受力时,承压环下压会向两侧伸,将受压的力分散,来提高抗能力,并且回弹的效果更好。垫块进一步的承担了承压环受到的压力,不会过度下陷,垫块在受压时,第二弧形面的设置使得垫块承压能力更好,回弹效果也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缓冲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3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垫块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大底;2、中底;3、凹槽;4、缓冲组件;
[0023]401、承压块;402、支撑板;403、承压环;404、垫块;
[0024]4011、第一弧形面;4012、横折面;
[0025]4041、第二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0]一种PU双密度耐磨鞋底,包括大底1和中底2,大底1采用橡胶材料制作,中底2采用PU材料制作,PU材料即为聚氨酯材料,聚氨酯具有弹性,因此能更一步提升鞋子的弹性,提高穿着舒适度。大底1和中底2胶接,聚氨酯的密度小于橡胶的密度,因此中底2的密度小于大底1的密度,大底1是密度更高的橡胶材料,能提高鞋底的耐磨性,而密度较低的中底2能提高穿着的舒适度,大底1和中底2双密度的设置使得鞋底兼具耐磨性和舒适性。
[0031]还包括缓冲组件4;
[0032]缓冲组件4,设于中底2胶接面脚后跟处开设的凹槽3内;大底1和中底2胶接后,缓冲组件4被隐藏在大底1和中底2构成的鞋底脚后跟处。
[0033]缓冲组件4包括承压块401、支撑板402、承压环403和垫块404,承压块401、支撑板402、承压环403和垫块404均采用PU材料制作。
[0034]其中,支撑板402顶部对称固设有两个承压块401,两个承压块401的顶端面分别与凹槽3内顶壁固定连接,支撑板402底端与大底1胶接面脚后跟处固定连接,承压环403固设在支撑板402内侧,承压环403内固设有垫块404。大底1和中底2胶接后构成的鞋底脚后跟处不再是实心,使用者穿上该鞋底的鞋子后,使用者的脚后跟踩在中底2脚后跟处,承压块401受力下移压迫支撑板402,支撑板402下移压迫承压环403,承压环403内部变窄挤压垫块404,多重承压进行缓冲,使得使用者的脚后跟不会下陷的过多,并且承压块401、支撑板402、承压环403和垫块404分别会产生向上的弹力,使得回弹力较为集中,能够快速回弹,增强运动鞋脚后跟处的减震能力。解决了实心的鞋底脚后跟处在承压后,回弹力分布在整个鞋底脚后跟处,回弹力较为分散,回弹比较慢,直接影响运动鞋脚后跟处减震效果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双密度耐磨鞋底,包括大底(1)和中底(2),所述大底(1)和中底(2)胶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组件(4);所述缓冲组件(4),设于所述中底(2)胶接面脚后跟处开设的凹槽(3)内;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承压块(401)、支撑板(402)、承压环(403)和垫块(404);其中,所述支撑板(402)顶部对称固设有两个承压块(401),两个承压块(401)的顶端面分别与凹槽(3)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02)底端与大底(1)胶接面脚后跟处固定连接,所述承压环(403)固设在支撑板(402)内侧,所述承压环(403)内固设有垫块(4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双密度耐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块(401)、支撑板(402)、承压环(403)和垫块(404)的宽度分别与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和士
申请(专利权)人:苍南县鼎恒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