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6216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22
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所述第二循环包括蓄水箱、第二水泵、水净化器、进水口、第二喷淋区间和第二喷头组,所述蓄水箱内安装有水质检测装置,所述蓄水箱设有连接第二水泵一端的管道,所述第二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水净化器,所述水净化器内安装有滤芯,所述水净化器进水端和出水端设有用于检测滤芯两侧负压差值的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喷头组连接,所述蓄水箱下方设有用于将超过水净化器净化能力的污水排放到外界的排污口。通过设置水净化器净化污水,并设置进水口和排污口更换污水,通过安装在水净化器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滤芯两端负压差,并通过负压差值检测表来发出更换滤芯提醒。检测表来发出更换滤芯提醒。检测表来发出更换滤芯提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 。

技术介绍

[0002]在空气净化机中,需要气道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由于水的吸附效果有限,需要定期更换水循环系统内的水或安装水过滤装置使系统内的水保持清洁;水过滤装置内的滤芯经过使用吸附能力会逐渐饱和,如滤芯更换不及时,会对水体的吸附效果造成影响,设置滤芯更换提醒功能对维持水循环系统内水体洁净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 。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 ,包括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所述第二循环包括蓄水箱、第二水泵、水净化器、进水口、第二喷淋区间和第二喷头组,所述蓄水箱内安装有水质检测装置,所述蓄水箱设有连接第二水泵一端的管道,所述第二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水净化器,所述水净化器内安装有滤芯,所述水净化器进水端和出水端设有用于检测滤芯两侧负压差值的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喷头组连接,所述蓄水箱下方设有用于将超过水净化器净化能力的污水排放到外界的排污口。
[0006]在本技术中,所述水净化器通过管道连接到第二喷头组,所述第二喷头组设在第二喷淋区间中央靠下方。
[0007]在本技术中,第一循环包括蓄水箱、第一水泵、第一喷淋区间和第三喷淋区间,所述蓄水箱通过管道与第一水泵连接。r/>[0008]在本技术中,第一喷淋区间和第三喷淋区间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喷头组和第三喷头组,所述第一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到第一喷头组和第三喷头组。
[0009]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喷头组、第二喷头组和第三喷头组包括有多个喷头。
[0010]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喷头组的喷头分成两排分布在第一喷淋区间左右两侧,两排喷头与第一喷淋区间内风向的夹角为90
°
,且两排喷头高度相同,朝向中间喷淋。
[0011]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三喷头组与第一喷头组结构相同。
[0012]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喷头组的喷头排成一排并向两侧倾斜45
°
朝上喷淋。
[0013]在本技术中,所述蓄水箱位于第一喷淋区间、第二喷淋区间和第三喷淋区间的底部,所述第二喷淋区间和第三喷淋区间之间的隔板延伸到蓄水箱液面以下。
[0014]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三喷淋区间左侧设有吸附区间,所述吸附区间两侧设有吸水海绵。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水净化器,将经过喷淋吸附的污水净化,并设
置进水口和排污口,将超过水净化器处理的污水进行更换,保持水循环系统内的水体清洁;通过安装在水净化器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滤芯两端负压差,并通过负压差值检测表来发出更换滤芯提醒。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施例前视图;
[0017]图2为本实施例前视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实施例后方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施例前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 ,包括第一循环10和第二循环20,所述第二循环20包括蓄水箱21、第二水泵23、水净化器24、进水口26、第二喷淋区间15和第二喷头组252,所述蓄水箱21内安装有水质检测装置28,用于检测蓄水箱21内的水质情况以控制水净化器24的启停,所述蓄水箱21设有连接第二水泵23一端的管道,所述第二水泵2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水净化器24,所述水净化器24内安装有滤芯,所述水净化器24进水端和出水端设有用于检测滤芯两侧负压差值的压力传感器29,所述进水口26通过管道与第二喷头组252连接,所述蓄水箱21下方设有用于将超过水净化器24净化能力的污水排放到外界的排污口27,所述水净化器24通过管道连接到第二喷淋区间15的第二喷头组252;所述蓄水箱21通过另外一条管道与第一水泵22连接,第一喷淋区间14和第三喷淋区间16内分别设有第一喷头组251和第三喷头组253,所述第一水泵22通过管道连接到第一喷头组251和第三喷头组253,所述第一喷头组251、第二喷头组252和第三喷头组253包括有多个喷头;在本实施例中,水循环系统2通过两条水循环路线,将水供应到第一喷头组251、第二喷头组252和第三喷头组253,且所述第二水泵23连接水净化器24,所述水净化器24净化流量有限,能够避免集中一条循环路线导致水泵负荷过大,第一喷头组251、第二喷头组252和第三喷头组253喷淋流量过少,喷淋吸附效果减弱。
[0022]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系统2固定在机架3上,所述机架3将水循环系统2中的每个结构进行定位,使所述水循环系统2能够平稳运行,避免所述水循环系统2因结构发生位移导致系统失效。所述和水循环系统2运作时会产生震动和噪声,对用于固定和水循环系统2的机架3的结构有不利影响,需要在所述和水循环系统2与机架3的连接处安装减震垫片,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垫片减轻了所述和水循环系统2传递到机架3的震动,减少了震动对所述机架3的破坏,另外因震动产生的噪音也得到减轻,用户体验得到提高。
[0023]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箱21位于第一喷淋区间14、第二喷淋区间15、第三喷淋区间16和吸附区间17的底部,所述第二喷淋区间15和第三喷淋区间16之间的隔板19延伸到蓄水箱21液面以下,以防止空气窜逃到第三喷淋区间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箱21液面充当第一喷淋区间14、第二喷淋区间15和第三喷淋区间16的底板,既节省了单独安装一块底板的成本,又避免单独安装底板后设置喷淋水汇聚结构导致风道气密性降低。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头组的喷头分成两排分布在第一喷淋区间左右两侧,避免喷头组在风道中央形成风阻,两排喷头与第一喷淋区间内风向的夹角为90
°
,且两排喷头高度相同,朝向中间喷淋,使得喷淋出来的水流区域相互交叉重叠,水流与风向相交时,风道内的各部分受到的冲击力一致,使水流更均匀地将风道内的空气浮尘吸收,所述第三喷头组与第一喷头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喷头组252设在第二喷淋区间15中央靠下方,所述第二喷头组252的喷头排成一排并向两侧倾斜45
°
呈V字型向上喷淋,由于所述第二喷淋区间15的风向向上,V字型向上喷淋有利于在第二喷淋区间15形成水雾,并随风向传到第三喷淋区间16内,使得第三喷淋区间16内更多水分,增强污染物吸附效果;所述第二喷淋区间15与第三喷淋区间16连接处设有导流板151,有利于使第二喷淋区间15生成的水雾输送到第三喷淋区间16内,且导流板151为弧形结构,有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10)和第二循环(20),所述第二循环(20)包括蓄水箱(21)、第二水泵(23)、水净化器(24)、进水口(26)、第二喷淋区间(15)和第二喷头组(252),所述蓄水箱(21)内安装有水质检测装置(28),所述蓄水箱(21)设有连接第二水泵(23)一端的管道,所述第二水泵(2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水净化器(24),所述水净化器(24)内安装有滤芯,所述水净化器(24)进水端和出水端设有用于检测滤芯两侧负压差值的压力传感器(29),所述进水口(26)通过管道与第二喷头组(252)连接,所述蓄水箱(21)下方设有用于将超过水净化器(24)净化能力的污水排放到外界的排污口(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净化器(24)通过管道连接到第二喷头组(252),所述第二喷头组(252)设在第二喷淋区间(15)中央靠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循环(10)包括蓄水箱(21)、第一水泵(22)、第一喷淋区间(14)和第三喷淋区间(16),所述蓄水箱(21)通过管道与第一水泵(2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空气净化机上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喷淋区间(14)和第三喷淋区间(16)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喷头组(251)和第三喷头组(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汝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新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