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05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8
本公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空调器,该风道组件包括:蜗壳,包括背离设置的两个出风口;叶轮组件,设于蜗壳内;调节组件,转动连接于蜗壳;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出风口相对两侧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远离叶轮组件,第二调节件靠近叶轮组件,且第二调节件抵接于第一调节件,以隔断出风口;第一调节件靠近叶轮组件,第二调节件远离叶轮组件,以打开出风口。本公开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呈上下分布式出风的空调器在进行单出风口出风时出风量小的技术问题。量小的技术问题。量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0001]本公开涉及家用电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离心风机是空调器的重要送风零件,其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压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器送风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利用单个离心风机同时实现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大受市场青睐。
[0003]相关技术中,可同时实现上下出风的离心风机,其风道系统中的蜗壳型线与传统单出风口的蜗壳型线的完整形态差距较大,如此,使得空调器进行单上出风或者单下出风时,出风风量较小,室内温差变化慢,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空调器,以解决呈上下分布式出风的空调器在进行单出风口出风时出风量小的技术问题。
[0005]为此,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
[0006]蜗壳,包括背离设置的两个出风口;
[0007]叶轮组件,设于蜗壳内;
[0008]调节组件,转动连接于蜗壳;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出风口相对两侧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远离叶轮组件,第二调节件靠近叶轮组件,且第二调节件抵接于第一调节件,以隔断出风口;第一调节件靠近叶轮组件,第二调节件远离叶轮组件,以打开出风口。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蜗壳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朝远离第二调节件的方向延伸,第一调节件包括连接的调节部和限位部,调节部转动连接于蜗壳,调节部朝靠近第二调节件的方向延伸,限位部收容于限位槽。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件靠近叶轮组件以打开出风口时,调节部靠近限位部的一端与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为R1;第二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与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为R2;第二调节件抵接于第一调节件上以隔断出风口时,调节部靠近限位部的一端与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为R3,其中,R1<R2<R3。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槽的开口端设有第一限位凸台,第一限位凸台朝第一调节件延伸,限位部远离调节部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朝远离调节部的方向延伸;
[0012]第一调节件靠近叶轮组件,第二限位凸台抵接第一限位凸台。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部上设有抵接缺口,抵接缺口朝向第二调节件设置;
[0014]第二调节件抵接于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的一端插设于抵接缺口内。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节部和限位部之间设置有过渡圆角。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件包括轴部和挡风部,挡风部通过轴部转动连接于蜗壳。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挡风部的截面为弧形、波浪形、正弦形和直线形中的任一者;和/或,
[0018]第二调节件还包括密封部,密封部设于挡风部的外侧;第二调节件抵接于第一调节件,密封部抵接于第一调节件。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调节件和/或第二调节件靠近或远离叶轮组件。
[0020]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0021]根据本公开提供的风道组件和空调器,该风道组件包括:蜗壳,包括背离设置的两个出风口;叶轮组件,设于蜗壳内;调节组件,转动连接于蜗壳;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出风口相对两侧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远离叶轮组件,第二调节件靠近叶轮组件,且第二调节件抵接于第一调节件,以隔断出风口;第一调节件靠近叶轮组件,第二调节件远离叶轮组件,以打开出风口。本公开技术方案,通过优化风道组件的具体结构,以提高风道系统中的蜗壳型线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可同时实现上下出风的离心风机进行单出风口出风时的出风量,提高室内温差变化率,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具体而言,将风道组件配置为至少包括蜗壳、叶轮组件及调节组件的组合构件,该蜗壳具有两个出风口,以使得单个离心风机可同时实现上下出风;该叶轮组件设置在蜗壳内部,且叶轮组件的外壁与蜗壳的内壁围合形成风道;该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均可转动连接于蜗壳,且分别设置在出风口的相对两侧,如此,可通过调节第二调节件抵接至第一调节件上,以将整个出风口隔断,实现离心风机的单侧出风,并提高单侧出风口的出风量;或者,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至靠近叶轮组件处,同时调节第二调节件抵接在蜗壳内壁上,以提高蜗壳型线的完整性,降低空气在风道内运动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3]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局部图;
[0025]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单侧出风状态的俯视图;
[0026]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为图3中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0028]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双侧出风状态的俯视图;
[0029]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调节件的第一视角图;
[0030]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调节件的第二视角图;
[0031]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调节件的第一视角图;
[0032]图10为本公开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调节件的第二视角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00、蜗壳;101、出风口;102、限位槽;103、第一限位凸台;
[0035]200、叶轮组件;
[0036]300、调节组件;310、第一调节件;311、调节部;312、限位部;313、第二限位凸台;314、抵接缺口;315、过渡圆角;320、第二调节件;321、轴部;322、挡风部;330、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8]第一方面,参见图1至图1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蜗壳100、叶轮组件200及调节组件300。
[0039]蜗壳100,包括背离设置的两个出风口101;
[0040]叶轮组件200,设于蜗壳100内;
[0041]调节组件300,转动连接于蜗壳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包括背离设置的两个出风口;叶轮组件,设于所述蜗壳内;调节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蜗壳;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相对两侧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远离所述叶轮组件,所述第二调节件靠近所述叶轮组件,且所述第二调节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调节件,以隔断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调节件靠近所述叶轮组件,所述第二调节件远离所述叶轮组件,以打开所述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朝远离所述第二调节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连接的调节部和限位部,所述调节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蜗壳,所述调节部朝靠近所述第二调节件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部收容于所述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靠近所述叶轮组件以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调节部靠近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为R1;所述第二调节件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为R2;所述第二调节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调节件上以隔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调节部靠近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为R3,其中,R1<R2<R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设有第一限位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晓宏邵家成王于曹罗文君高玉平李金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