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组件及其泄漏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5810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组件及其泄漏检测系统,涉及充电线缆技术领域,其中一种电缆组件,包括电缆主体,电缆主体内至少耦合两组载流导体,且每组载流导体处至少耦合一冷却管;多组冷却管内循环输送冷却剂流体;以及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一条耦合到电缆主体内的检测线,检测线为双股等间距设置的通电导体,且两通电导体外侧均包覆透水性绝缘层,以确保较高的热传导效率和泄漏预警工作;一种电缆泄漏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电缆组件,还包括电源和检测预警器;利用耦合在电缆组件内部的检测线,结合电源和检测预警器实时监测冷却管的泄漏情况,有效保证电缆使用的安全性。效保证电缆使用的安全性。效保证电缆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组件及其泄漏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线缆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组件及其泄漏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辆的进步已经增加了对向车辆的可再充电电池输送电力的充电设备的需要。一些这样的应用(诸如大电流快速充电的车辆充电器)被设计为以350安培或更大的连续电流工作。为了更快传递能量并且减少充电时间,电缆组件(包括电缆和充电连接器)应当能够承受高电流负载。通常,通过充电设备的电流越高,所生成的热量就越多。
[0003]而现阶段为了减少热量的增加,通过在电缆组件内增加冷却导管以提高散热量,从而确保大电流的工作,其中冷却导管内承载冷却剂流体。但是在应用冷却导管进行降温时,需要考虑热传导效率以及冷却导管的泄漏问题,一方面,如果冷却导管和载流导体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较低,则冷却剂流体带走热量的能力下降,则电缆的最大电流值依旧会受到局限,另一方面,如果冷却导管发生泄漏,会因泄漏而导致线缆组件失效,同时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组件,通过对每组载流导体至少耦合一冷却管,从而能够通过合理布局冷却管以及载流导体之间的位置提高热传导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检测组件方便监测冷却管泄漏情况,进行泄漏预警,预防安全隐患。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缆组件,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内至少耦合两组载流导体,且每组所述载流导体处至少耦合一冷却管;多组所述冷却管内循环输送冷却剂流体;以及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一条耦合到电缆主体内的检测线,所述检测线为双股等间距设置的通电导体,且两所述通电导体外侧均包覆透水性绝缘层。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每组载流导体处至少耦合一冷却管,能够实现对载流导体和冷却管的合理布局,从而有效保证载流导体产生热量稳定传递到冷却管内,从而有效提高载流导体输送电流的最大值,同时通过设置双股等距通电导体的检测线进行泄漏检测,当冷却管产生泄漏时,能够进行泄漏检测并预警,从而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载流导体为一根或多根,且所述载流导体设置在冷却管周围或一侧,其中载流导体与冷却管之间的间隙填充设置有具有渗透性且热传导率高的填料。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载流导体设置在冷却管周围或一侧,同时利用高热传导率的填料进行填充,从而能够确保载流导体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多传递到的冷却管处,并通过冷却剂流体带走热量,同时填料具备渗透性,从而能够确保填料泄漏时会流至检测线处,有效保证检测线的检测能力。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载流导体为多根包胶导体或非包胶导体,且各所
述载流导体均匀设置在冷却管周侧,各所述载流导体外侧包覆设置有二次绝缘层,所述检测线设置在二次绝缘层内侧和/或外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载流导体环绕设置在冷却管周侧,有效保证载流导体与冷却管的紧密接触,同时在载流导体外侧再包覆一层二次绝缘层,进一步为载流导体与冷却管之间的紧密接触提供预紧力,同时在二次绝缘层内侧或外侧或者二次绝缘层的内侧和外侧设置检测线,确保对流体泄漏的检测。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性绝缘层为绝缘纤维束编织而成,且透水性绝缘层外侧还设置有透水性收束层,所述透水性收束层为弹性纤维束编织而成,所述检测线外侧或者载流导体外侧或载流导体与检测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层透水性隔离层,所述透水性隔离层为绝缘纤维束编织而成。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编织的透水性绝缘层和透水性收束层确保对透水性绝缘层稳定压覆在通电导体外侧,进一步保证两通电导体之间的间距一致性,同时利用透水性隔离层对位于二次绝缘层内部的载流导体和检测线进行隔离,从而防止大电流对击穿空气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提高泄漏检测的精准性。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性绝缘层的编织密度为≥95%;所述透水性收束层的编织密度为≥35%;透水性隔离层的编织密度≥30%。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不同编织密度的绝缘层,一方面能够确保对确保透水性收束层对透水性绝缘层的收束作用,透水性隔离层对检测线和载流导体的隔离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不同编织密度,多层设置的编织层,能够确保多层结构之间的透水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管包括内部导热层、加强编织层和外覆固结层,其中内部导热层为高热传导性材料制成,而加强编织层编织套设在内部导热层外侧,且外覆固结层设置在加强编织层外侧并与内部导热层固结。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冷却管设置为多层复合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冷却管的热传导效率的同时确保冷却管的强度,降低冷却管泄漏的概率,进一步提高冷却管的使用寿命。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充电枪和连接器,所述充电枪设置在电缆组件的一端,且各冷却管在充电枪内形成环绕充电枪手柄的循环通道,所述连接器设置在远离充电枪的一端,所述连接器内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各组载流导体一一对应的载流端子,且冷却管从对应的载流端子中穿过,其中二次绝缘层两端分别与载流端子和充电枪之间以及冷却管外壁与载流端子之间均密封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充电枪进行充电输出,同时冷却管内在充电枪手柄处形成循环通道,确保冷却管内的冷却剂流体循环,同时在载流端子处做密封处理,从而在内部冷却管出现短时泄露时二次绝缘层对冷却液起到二次阻隔的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缆组件使用的安全性。
[001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泄漏检测系统,通过耦合在电缆组件内部的检测线,结合电源和检测预警器实时监测冷却管的泄漏情况,以确保使用人员及时发现泄漏并停止电缆的使用,有效保证电缆使用的安全性。
[0020]一种电缆泄漏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电缆组件,还包括电源和检测预警器;电源,用
于向检测线的两股通电导体施加电压,且上述电压施加在检测线与冷却剂流体接触点处;检测预警器,用于检测检测线两股通电导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并基于绝缘电阻值变化来监测所述冷却管内冷却剂流体的泄漏,所述检测预警器内置有预警指示器,所述预警指示器在检测预警器检测到冷却流体泄漏时给出预警指示。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电源持续为两股通电导体施加电压,同时通电导体之间等间隙设置,绝缘电阻值处于稳定数值,当冷却剂流体泄漏并与两股通电导体之间接触时,会在接触点位处形成电接触,从而会形成绝缘电阻值的下降,当检测预警器检测到绝缘电阻值的变化时,会通过预警指示器给出预警指示。
[002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预警器内部还内置有控制器,其在检测到冷却流体泄露时自动切断电缆组件的外部电流输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在接收到检测信号时自动切断电缆组件的外部电流输出,确保电缆组件使用的安全性。
[002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主体(1),所述电缆主体(1)内至少耦合两组载流导体(2),且每组所述载流导体(2)处至少耦合一冷却管(3);多组所述冷却管(3)内循环输送冷却剂流体;以及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一条耦合到电缆主体(1)内的检测线(6),所述检测线(6)为双股等间距设置的通电导体(601),且两所述通电导体(601)外侧均包覆透水性绝缘层(6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载流导体(2)为一根或多根,且所述载流导体(2)设置在冷却管(3)周围或一侧,其中载流导体(2)与冷却管(3)之间的间隙填充设置有具有渗透性且热传导率高的填料(5)。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载流导体(2)为多根包胶导体或非包胶导体,且各所述载流导体(2)均匀设置在冷却管(3)周侧,各所述载流导体(2)外侧包覆设置有二次绝缘层(7),所述检测线(6)设置在二次绝缘层(7)内侧和/或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绝缘层(602)为绝缘纤维束编织而成,且透水性绝缘层(602)外侧还设置有透水性收束层(603),所述透水性收束层(603)为弹性纤维束编织而成,所述检测线(6)外侧或者载流导体(2)外侧或载流导体(2)与检测线(6)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层透水性隔离层(604),所述透水性隔离层(604)为绝缘纤维束编织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绝缘层(602)的编织密度为≥95%;所述透水性收束层(603)的编织密度为≥35%;透水性隔离层(604)的编织密度≥30%。6.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3)包括内部导热层(301)、加强编织层(302)和外覆固结层(303),其中内部导热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泉聂立军石江郭艳会焦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有容蒂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