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573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4
本申请提供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及系统,包括: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检修区,如有人员进入检修区,则核验人员的身份信息,若身份信息核验不通过,则发出报警,反之,则进入下一步骤;进行入场登记,拍摄工具的外观照片,记录工具的重量;如有人员离开检修区,则触发带出登记,对比工具的外观照片及重量;若外观照片及重量均相符,则完成带出登记,反之,若外观照片或重量不相符,则将对比结果上传至远程服务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及系统,提高工具的登记和管理效率,便于工具的管理更加规范,同时降低了工具遗留在检修区时给核电站生产运行及设备安全带来的风险,保证核电站的生产及设备正常运行。电站的生产及设备正常运行。电站的生产及设备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核电站检修
,尤其是涉及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核电站设备检修期间,现场重要检修设备如发电机、汽轮机、电池等检修区域需要通过隔离栅将作业区域围合,建立防异物隔离区。防异物隔离区内只留有一个通道门,现场检修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均须通过此门进出,并且在现场配置两名工作人员核查进入该区域人员的身份和权限,确保只有相应的授权人员才能进入现场作业。
[0003]检修设备在检修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测试及维修,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异物进入设备中的风险,若设备在检修过程中发生异物进入事件,不仅会损坏设备还会影响机组的运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核安全风险。
[0004]检修过程中参与人员多,需使用的工具种类繁杂。传统管理模式主要靠人工登记,人工目视巡检等方式来规范相关工作过程,降低异物事件风险,存在较多不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管控依赖登记人员的责任心和个人能力,容易存在疏漏现象;

手工登记效率低,导致影响人员、工具、材料的通行效率;

登记防异物表格的规范性与全面性对记录人员的要求较高,检查危险等级级防异物工单记录发现存在部分人员记录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工具的规格型号都未记录。此外,不同的登记人员对同一工具选用的单位或规格描述不一致,记录不规范;检查到异物的时间与异物遗留在现场的时间往往间隔时间较久,手工台账记载信息少且难以追溯;即使追溯到手工台账记录,但因缺少图像等信息难以用于比对确认是否还存在同批工具遗留在现场。
[0005]为降低核电站检修工作中异物事件的风险,急需一种提高核电站检修过程中管理工具效率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及系统,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查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及系统,提高工具管理的效率,便于工具管理更加规范,同时降低工具遗留在核电站检修区给核电站生产运行及设备安全带来的风险。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包括: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检修区,如有人员进入检修区,则核验人员的身份信息,若身份信息核验不通过,则发出报警,反之,则进入下一步骤;进行入场登记,拍摄工具的外观照片,记录工具的重量;如有人员离开检修区,则触发带出登记,对比工具的外观照片及重量;若外观照片及重量均相符,则完成带出登记,反之,若外观照片或重量不相符,则将对比结果上传至远程服务端。
[0008]进一步地,进行入场登记的方法包括:按照工具内置信息和/或工具种类选择入场登记方式,入场登记方式包括RFID登记、二维码扫码登记、移动终端登记及手动登记。
[0009]进一步地,按照工具内置信息选择入场登记方式的方法包括:内置RFID芯片的工具通过RFID登记,若工具未内置RFID芯片则通过二维码扫码登记、移动终端登记及手动登记。
[0010]进一步地,按照工具种类选择入场登记的方式的方法包括:根据工具种类对应的入库信息、危险等级及重量,选择入场登记方式;若入库信息为二维码则通过二维码扫码登记,若入库信息非二维码则通过移动终端登记及手动登记;若工具种类对应的危险等级为I

III级或重量超过预设值时通过移动终端登记;若未录入入库信息或入库信息仅为编码时,则通过手动登记。
[0011]进一步地,按照工具内置信息和工具种类选择入场登记方式的方法包括:设置入场登记方式的优先级为:RFID登记、移动终端登记、二维码扫码登记及手动登记;根据工具内置信息和工具种类分别获得允许的入场登记方式,记为允许方式集合;使用允许方式集合中优先级最高的入场登记方式为工具的入场登记方式。
[0012]进一步地,入场登记方式还包括AI图像识别登记,AI图像识别登记仅用于预设工具种类的工具入场登记。
[0013]进一步地,AI图像识别登记的方法包括:拍摄预设工具种类的工具照片,作为样本图片;建立AI模型并训练,获取入场登记的工具图像,输入到AI模型中,获得AI模型输出,将AI模型的输出作为入场登记内容,完成入场登记。
[0014]进一步地,AI模型训练方法包括:将每张工具照片标注类型,获得训练集;使用训练集训练并测试AI模型,得到训练后的AI模型。
[0015]进一步地,所述核验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预先录入人员的人脸信息及权限信息,通过人脸识别对进出检修区的人员身份信息进行核验;将人脸识别结果与预先录入的人脸信息比对,若不存在相符的人脸信息,则人员权限信息核验不通过,反之,若存在相符的人脸信息,则获得对应的权限信息,若权限信息与检修区相符,则人员身份信息核验通过,反之,若权限信息与检修区不相符,则人员身份信息核验不通过。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系统,用于执行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该系统包括:识别单元,用于核验人员的身份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工具记录单信息及取放操作信息;登记单元,用于登记带入及带出检修区的工具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人员带入及带出工具的外观照片及工具的重量信息;
对比单元,用于对比工具带入检修区与带出检修区时的外观照片、重量是否相符。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核验进入检修区人员的身份信息触发入场登记,根据工具内置信息和/或工具种类选择入场登记方式,提高工具的登记和管理效率,降低了工具遗留在检修区时给核电站生产运行及设备安全带来的风险,保证核电站的生产及设备正常运行。
[0018]2.通过设置RFID登记、AI图像识别登记、二维码扫码登记、移动终端登记及手动登记等多种入场登记方式,解决了不同人员登记工具的规格和型号不一致的问题,便于工具的管理更加规范。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流程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包括: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检修区,如有人员进入检修区,则核验人员的身份信息,若身份信息核验不通过,则发出报警,反之,则进入下一步骤;进行入场登记,拍摄工具的外观照片,记录工具的重量;如有人员离开检修区,则触发带出登记,对比工具的外观照片及重量;若外观照片及重量均相符,则完成带出登记,反之,若外观照片或重量不相符,则将对比结果上传至远程服务端。
[0023]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检修区,当有人员进入检修区时,在检修区入口处进行身份核验。人脸识别设备识别人员的身份信息,检修区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是否有人员进入检修区,如有人员进入检修区,则核验人员的身份信息,若身份信息核验不通过,则发出报警,反之,则进入下一步骤;进行入场登记,拍摄工具的外观照片,记录工具的重量;如有人员离开检修区,则触发带出登记,对比工具的外观照片及重量;若外观照片及重量均相符,则完成带出登记,反之,若外观照片或重量不相符,则将对比结果上传至远程服务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入场登记的方法包括:按照工具内置信息和/或工具种类选择入场登记方式,所述入场登记方式包括RFID登记、二维码扫码登记、移动终端登记及手动登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工具内置信息选择入场登记方式的方法包括:内置RFID芯片的工具通过RFID识别登记,若工具未内置RFID芯片则通过二维码扫码登记、移动终端登记及手动登记。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工具的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工具种类选择入场登记的方式的方法包括:根据工具种类对应的入库信息、危险等级及重量,选择入场登记方式;若入库信息为二维码则通过二维码扫码登记,若入库信息非二维码则通过移动终端登记及手动登记;若工具种类对应的危险等级为

或重量超过预设值时通过移动终端登记;若未录入入库信息或入库信息仅为编码时,则通过手动登记。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工具的管理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工具内置信息和工具种类选择入场登记方式的方法包括:设置入场登记方式的优先级为:RFID登记、移动终端登记、二维码扫码登记及手动登记;根据工具内置信息和工具种类分别获得允许的入场登记方式,记为允许方式集合;使用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豪陈春华崔晓雷李继贤周志鹏周景金昱辉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