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660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涉及建筑防水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基准钢柱、混凝桩、牵拉机构和驱动机构,基准钢柱内设传动腔,混凝桩表面开设有应力槽,牵拉机构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混凝桩和基准钢柱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经过改造的基准钢柱和利用模具浇筑的混凝桩,辅以终生不固化型自粘的丁基防水胶带,对屋面叠合楼板与方型钢柱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改造,能够有效防止开裂;其中基准钢柱内部开设传动腔,内设驱动机构,与混凝桩应力槽中的牵拉机构配合,利用混凝桩板结固化过程中的收缩特性作为驱动力,在屋面表层板结固化过程中牵拉应力槽使混凝土与基准钢柱贴合,避免因收缩特性的差异带来的结合处的开裂现象。的开裂现象。的开裂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防水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水工作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对于屋面的防水工作而言,常见的都是利用防水卷材进行覆盖,虽然能够临时性地解决问题,但对于房屋整体构造而言,由于结构设计钢柱突出屋面,钢柱表面光滑,且防水卷材和钢柱的收缩系数相差较大,久而久之,钢柱与防水卷材泛水顶部收口部位容易产生缝隙,造成屋面渗水;而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难以避免的;另外,屋面防水卷材跟钢柱的固定也不牢固,极易产生裂缝,同样会造成屋面渗水;因此,我们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解决现有的由屋面开裂导致的屋面渗水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包括基准钢柱、混凝桩、牵拉机构和驱动机构,若干所述基准钢柱嵌套于混凝桩的内部,其中牵拉机构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基准钢柱和混凝桩之间;所述牵拉机构和驱动机构相互配合;其中混凝桩为屋面叠合楼板,材质为混凝土;基准钢柱为房屋建筑支撑构造;
[0006]所述混凝桩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应力槽,若干应力槽均匀分布于基准钢柱的周侧;其中基准钢柱为方形钢柱结构,应力槽在屋面叠合楼板初始浇筑前通过模具预留;所述牵拉机构包括固定板和牵拉板,两者结构尺寸均相同,且牵拉板与固定板之间安装有施压构件;所述固定板和牵拉板分别镶嵌于应力槽的相对两侧面,且牵拉板和固定板的尺寸略小于应力槽的内侧面,在施工时能够利用两块板材对应力槽进行施压;所述牵拉板一表面焊接有隔离管和牵拉索,其中牵拉索设置于隔离管内部,隔离管为瓦形管结构,轴向具备一定柔性;所述基准钢柱内部开设有传动腔,其中隔离管一端焊接延伸至基准钢柱的外表面,且与传动腔连通;所述牵拉索通过隔离管延伸至传动腔的内部;
[000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块、驱动索和隔板,其中驱动机构设置于牵拉机构的下方;所述隔板镶嵌于混凝桩的内部,所述隔板一表面与驱动索焊接,其中驱动索一端与驱动块焊接固定,且驱动块设置于传动腔的内部,且驱动块与传动腔滑动配合;若干所述牵拉索均与驱动块焊接固定;
[0008]结合前述结构,在施工完毕后,正对驱动机构的混凝桩部分在收缩过程中带动隔板向基准钢柱外侧滑动,滑动时利用驱动索牵拉驱动块下滑,进而利用牵拉索带动牵拉板向基准钢柱滑动;滑动过程中,牵拉板能够将其与基准钢柱之间的混凝土进行挤压,使其贴
合于基准钢柱外侧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施压构件包括固定管和滑杆,两者相互嵌套,且滑杆与固定管滑动配合,构成伸缩杆结构;所述牵拉板另一表面与滑杆焊接固定,固定板一表面与固定管焊接固定;所述滑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板之间焊接有施压弹簧,且施压弹簧的初始状态为压缩态,即在施工完毕后,牵拉板与基准钢柱之间的混凝土同时受到来自驱动机构的牵拉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增强挤压效果。
[0010]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基准钢柱之间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埋设于相邻两基准钢柱之间的混凝桩内部;所述加固板相对两端均与固定板焊接固定,其中加固板为设置于相邻两基准钢柱之间的固定构件,在牵拉挤压基准钢柱周侧面混凝土时能够确保混凝桩的主体构造稳固。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板表面开设有若干连通口;所述加固板下表面焊接有若干固定栓,且固定栓埋设于混凝桩内部,其中连通口能够使其上方的混凝土渗漏至下方,完成混凝桩内部材料对的流通,同时固定栓对加固板进行辅助固定,避免在牵拉挤压混凝土时加固板发生位移,影响混凝桩整体构造。
[0012]进一步地,所述基准钢柱周侧面与混凝桩之间设置有防水卷,其中防水卷缠绕于基准钢柱的周侧面,且两者之间通过热熔胶粘连固定;另外在防水卷与基准钢柱连接的上方接口处用丁基防水胶带胶接缠绕固定,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所述防水卷上端粘连有若干覆膜板,其中覆膜板与防水卷为同一材质,且两者为一体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覆膜板覆盖于混凝桩的上方,并与混凝桩贴合,对基准钢柱周侧的混凝桩部位进行覆盖防护,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而发生开裂现象;所述覆膜板一端粘连有压膜板,压膜板覆盖于应力槽上方;所述应力槽内部填充有补偿块,其中补偿块与混凝桩的材质相同,且补偿块的体积大于应力槽的容积;结合前述结构,在混凝桩内部收缩产生牵拉力时能够利用牵拉板扩张应力槽,此时应力槽的容积增大,在此过程中,初始状态为浆状的补偿块能够在压膜板和补偿块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滑填充应力槽,使应力槽内扩张的空间被混凝土填充。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经过改造的基准钢柱和利用模具浇筑的混凝桩,辅以终生不固化型自粘的丁基防水胶带,对屋面叠合楼板与方型钢柱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改造,能够有效防止开裂;其中基准钢柱内部开设传动腔,内设驱动机构,与混凝桩应力槽中的牵拉机构配合,利用混凝桩板结固化过程中的收缩特性作为驱动力,在屋面表层板结固化过程中牵拉应力槽使混凝土与基准钢柱贴合,避免因收缩特性的差异带来的结合处的开裂现象。
[0016]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的组装结构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的主视图;
[0020]图3为图2中剖面A

A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展示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的施工构造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的施工构造俯视图;
[0024]图7为图6中剖面C

C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7中D部分的局部展示图;
[0026]图9为图7中E部分的局部展示图;
[0027]图10为图7中F部分的局部展示图;
[0028]图11为图7中G部分的局部展示图;
[0029]图12为图7中剖面H

H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为图12中I部分的局部展示图。
[003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2]1、基准钢柱;2、混凝桩;3、应力槽;4、固定板;5、牵拉板;6、隔离管;7、牵拉索;8、传动腔;9、驱动块;10、驱动索;11、隔板;12、固定管;13、滑杆;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包括基准钢柱(1)、混凝桩(2)、牵拉机构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基准钢柱(1)嵌套于混凝桩(2)的内部,其中牵拉机构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基准钢柱(1)和混凝桩(2)之间;所述牵拉机构和驱动机构相互配合;所述混凝桩(2)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应力槽(3),若干应力槽(3)均匀分布于基准钢柱(1)的周侧;所述牵拉机构包括固定板(4)和牵拉板(5),两者结构尺寸均相同,且牵拉板(5)与固定板(4)之间安装有施压构件;所述固定板(4)和牵拉板(5)分别镶嵌于应力槽(3)的相对两侧面;所述牵拉板(5)一表面焊接有隔离管(6)和牵拉索(7),其中牵拉索(7)设置于隔离管(6)内部;所述基准钢柱(1)内部开设有传动腔(8),其中隔离管(6)一端焊接延伸至基准钢柱(1)的外表面,且与传动腔(8)连通;所述牵拉索(7)通过隔离管(6)延伸至传动腔(8)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块(9)、驱动索(10)和隔板(11),其中驱动机构设置于牵拉机构的下方;所述隔板(11)镶嵌于混凝桩(2)的内部,所述隔板(11)一表面与驱动索(10)焊接,其中驱动索(10)一端与驱动块(9)焊接固定,且驱动块(9)设置于传动腔(8)的内部,且驱动块(9)与传动腔(8)滑动配合;若干所述牵拉索(7)均与驱动块(9)焊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钢骨架的屋面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构件包括固定管(12)和滑杆(13),两者相互嵌套,且滑杆(13)与固定管(12)滑动配合;所述牵拉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超王超郝伟强宋晓龙颜浩洋王耀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