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636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釜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该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可以使得该反应釜具有良好的刮壁效果,便于原料在反应釜内部进行混合或反应的过程中对反应釜内壁粘附的原料进行刮附,提高对原料的使用率,避免原料粘附在反应釜内壁结块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该反应釜的实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使得该反应釜的实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使得该反应釜的实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其中真空反应釜是反应釜的一种,其内部物料可以在真空环境下混合或反应。
[0003]现有的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在使用的过程中刮壁效果较差,原料在反应釜内部进行反应或混合的过程中可能会粘附在反应釜内壁,降低对原料的使用率,同时增加后续对反应釜清理的难度,使得反应釜的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具备刮壁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刮壁效果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釜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
[0008]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杆,所述釜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可以使得该反应釜具有良好的刮壁效果,便于原料在反应釜内部进行混合或反应的过程中对反应釜内壁粘附的原料进行刮附,提高对原料的使用率,避免原料粘附在反应釜内壁结块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该反应釜的实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0009]优选的,所述旋转轴贯穿支撑座的内部并延伸至釜体的内部,且旋转轴与支撑座活动连接,便于达到对原料的混合工作。
[0010]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油箱,所述进油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进油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棒,所述进油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阀门,所述进油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便于对反应釜进行导热,提高对原料混合或反应的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釜体贯穿进油箱的内部并延伸至进油箱的顶端,且釜体与进油箱固定连接,便于对釜体进行检修维护工作。
[0012]优选的,所述刮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刮板以旋转轴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提高对釜体内壁原料的刮附效率。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杆的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第二搅拌杆为一组,且两组第二搅拌杆以旋转轴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提高刮杆的稳定性,同时提高对原料的混合效率。
[0014]优选的,所述排料管贯穿进油箱的内部并延伸至进油箱的底端,且排料管与进油箱固定连接,便于将釜体内部混合完成的原料进行排出。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通过设置的电机、旋转轴、固定环、第一搅拌杆、刮板、第二搅拌杆、刮杆和排料管,可以使得该反应釜具有良好的刮壁效果,便于原料在反应釜内部进行混合或反应的过程中对反应釜内壁粘附的原料进行刮附,提高对原料的使用率,避免原料粘附在反应釜内壁结块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该反应釜的实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0018]2、该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通过设置的进油箱、加热棒、进油管、排油管、第三阀门和排气管,可以使得该反应釜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便于对反应釜进行导热,提高对原料混合或反应的效果,从而使得该反应釜的适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固定环与第一搅拌杆连接结构立体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釜体;2、进料管;3、第一阀门;4、支撑座;5、电机;6、旋转轴;7、固定环;8、第一搅拌杆;9、刮板;10、第二搅拌杆;11、刮杆;12、排料管;13、第二阀门;14、进油箱;15、支撑腿;16、加热棒;17、进油管;18、排油管;19、第三阀门;20、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本技术所提供的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2,进料管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3,釜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4,支撑座4的顶端固
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6。
[0027]旋转轴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7,固定环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8,第一搅拌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9,旋转轴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10,第二搅拌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杆11,釜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料管12,排料管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13,可以使得该反应釜具有良好的刮壁效果,便于原料在反应釜内部进行混合或反应的过程中对反应釜内壁粘附的原料进行刮附,提高对原料的使用率,避免原料粘附在反应釜内壁结块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该反应釜的实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0028]本实施例中,旋转轴6贯穿支撑座4的内部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且旋转轴6与支撑座4活动连接,便于达到对原料的混合工作。
[0029]实施例2
[003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所提供的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釜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油箱14,进油箱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5,进油箱1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棒16,进油箱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油管17,进油箱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油管18,排油管1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阀门19,进油箱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0,便于对反应釜进行导热,提高对原料混合或反应的效果。
[0031]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2),所述进料管(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3),所述釜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8),所述第一搅拌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9),所述旋转轴(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10),所述第二搅拌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杆(11),所述釜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料管(12),所述排料管(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6)贯穿支撑座(4)的内部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且旋转轴(6)与支撑座(4)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内壁残留物料的真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油箱(14),所述进油箱(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伯琴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