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状轴、垂直轴旋转平衡训练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5372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冠状轴、垂直轴旋转平衡训练测试装置,该装置的底板上固定有外框架,外框架的上端固定有箱型悬吊单元,箱型悬吊单元内滑动连接横滚架,横滚架的两端通过轴承轴连接于保持架的中部,保持架的一端通过上肢调整滑道滑动连接前托梁,前托梁的两侧相对固定有手肘板,保持架的另一端通过下肢调整滑道滑动连接后托梁,后托梁上固定设置有膝托板,保持架设置有膝托板一端的端部固定有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的健身装置却大多无法实现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平衡训练的问题。实现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平衡训练的问题。实现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平衡训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状轴、垂直轴旋转平衡训练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冠状轴、垂直轴旋转平衡训练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平衡是维持人体站立、行走以及协调地完成动作的基本保障,也是维持人体稳定状态的一种能力。平衡包括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分别指的是在运动与非运动状态下控制身体的一种能力,静态平衡能力难以控制,动态平衡能力却可在后天的训练中得到有效的提高。现有的健身房使用的健身健康装置,如跑步机、踏步机或踏车功能试验器等,通常是由使用者坐在或站立在其上并进行预定的运动。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动作锻炼身体,强健肌肉,达到某种训练效果。但现有的健身装置却大多无法实现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平衡的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冠状轴、垂直轴旋转平衡训练测试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健身装置却大多无法实现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平衡训练的问题。
[0004]技术方案:
[0005]一种冠状轴、垂直轴旋转平衡训练测试装置,该装置的底板上固定有外框架,外框架的上端固定有箱型悬吊单元,箱型悬吊单元内滑动连接横滚架,横滚架的两端通过轴承轴连接于保持架的中部,保持架的一端通过上肢调整滑道滑动连接前托梁,前托梁的两侧相对固定有手肘板,保持架的另一端通过下肢调整滑道滑动连接后托梁,后托梁上固定设置有膝托板,保持架设置有膝托板一端的端部固定有脚架。
[0006]进一步的,箱型悬吊单元包括滑轮保持板、滑轮和悬吊架,悬吊架与滑轮保持板之间夹持外框架顶部横梁,悬吊架与滑轮保持板固定连接,使箱型悬吊单元固定于外框架上,滑轮保持板内部的两侧通过轴连接有多个滑轮,滑轮与滑动连接横滚架相配合。
[0007]进一步的,保持架距地面的高度高于底板,不超过保持架长度的1/3;横滚架为半圆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手肘板远离外框架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扶手,手肘板上依次固定粘贴有手托垫和手肘垫,手托垫位于扶手底部。
[0009]进一步的,膝托板上固定粘贴有膝垫。
[0010]进一步的,轴承为可调节阻尼轴承。
[0011]进一步的,脚架为一条纵向杆上设置有多条横向杆的结构。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装置中的横滚架和保持架巧妙的结合为冠状轴、垂直轴旋转装置,用于容纳前臂和膝盖的托板以及前托梁和扶手可以相对于彼此设置为刚性。通过这种结构设计,使用者能够以特别简单且精确的方式转移其重心,使用者可以自由地移动其臀部区域,以便能够尽可能简单地进行重心的转移。
[0014]本装置具有锻炼平衡的作用:第一、可以提高肢体的稳定性,防止摔倒,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第二、可以增强背部和腹部肌肉核心肌群的稳定性,改善平衡稳定性。第三、可以提高肢体的柔韧性,通过牵伸训练方法,让肢体活动更加灵活。第四、提高视觉神经与本体感觉功能协调性,增加身体抗重力的能力,通过协调重心,达到稳定步态,增加平衡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装置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装置的侧视图;
[0018]图4为本装置的正视图;
[0019]图中标注:1、扶手,2、手托垫,3、手肘垫,4、手肘板,5、前托梁,6、上肢调整滑道,7、保持架,8、膝垫,9、膝托板,10、后托梁,11、下肢调整滑道,12、脚架,13、轴承,14、横滚架,15、横滚支撑柱,16、滑轮保持板,17、滑轮,18、悬吊架,19、外框架,20、加强筋,21、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更详细的说明本技术。
[0021]本装置是一种用于通过人体的重心转移和/或肌肉驱动来进行移动的装置。如图1

4所示,一种冠状轴、垂直轴旋转平衡训练测试装置,该装置的底板21上固定有外框架19,外框架19的上端固定有箱型悬吊单元,箱型悬吊单元内滑动连接横滚架14,横滚架14中夹持若干横滚支撑柱15,以提高横滚架14的刚度。使保持架7能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摇摆,也即以L2为轴倾斜摇摆,横滚架14的两端通过轴承13轴连接于保持架7的中部,这样保持架7能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摇摆,也即以L1为轴倾斜摇摆,保持架7的一端通过上肢调整滑道6滑动连接前托梁5,前托梁5的两侧相对固定有手肘板4,保持架7的另一端通过下肢调整滑道11滑动连接后托梁10,后托梁10上固定设置有膝托板9,保持架7设置有膝托板9一端的端部固定有脚架12。保持架7、手肘板4、前托梁5、后托梁10、膝托板9和脚架12组成身体支撑装置,通过身体支撑装置,将使用者的身体支撑在装置上。
[0022]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保持架7距地面的高度一定,不能超过保持架7前后长度的1/3,高于底板21。当绕L1倾斜时,最大倾斜角度即为保持架7前端或脚架12触及地面时的角度,若要加大前后限位角度,可在避免保持架7绕L1完全回转的情况下适当加高保持架7的离地间隙,即加高外框架19的高度。
[0023]横滚架14为半圆结构,安装轴承13处需要微微变形,利于安装,其余均为正圆弧,保证横向倾斜的稳定。当绕L2倾斜时,最大倾斜角度即为保持架7中部至安装轴承13的类弧形区域左右倾斜时触碰滑轮保持板16的左右两边的角度。
[0024]上肢调整滑道6和下肢调整滑道11均为现有带有锁止结构的滑道,设置在保持架7两端开设的条形孔内,上肢调整滑道6和下肢调整滑道11与保持架7上的条形孔为过盈配合,可以相对于保持架7移动又能够固定的结构。
[0025]外框架19为门字形框架结构,外框架19相临边形成的直角处,以及与底板21接触的3个直角处均设置有加强筋20,加强筋20用于加持外框架19的连接强度。
[0026]箱型悬吊单元包括滑轮保持板16、滑轮17和悬吊架18,悬吊架18与滑轮保持板16之间夹持外框架19顶部横梁,悬吊架18与滑轮保持板16通过螺栓固定,使箱型悬吊单元固定于外框架19上,滑轮保持板16内部的两侧通过轴连接有多个滑轮17,滑轮17与滑动连接横滚架14相配合,使保持架7能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摇摆。
[0027]手肘板4远离外框架19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扶手1,便于使用者握住扶手1,便于调整身体的平衡;手肘板4上固定粘贴有手托垫2和手肘垫3,手托垫2位于扶手1底部,用于保护使用者的手部腕部,手肘垫3用于保护使用者的手肘部。膝托板9上固定粘贴有膝垫8,膝垫8用于保护使用者的膝部。脚架12用于支撑使用者脚掌。
[0028]此外,轴承13为可调节阻尼轴承,通过变阻尼,可调节使用者的训练难易程度。
[0029]脚架12为一条纵向杆上设置有多条横向杆的结构,便于适应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0030]本装置为一种用于通过人体的重心转移来进行回转移动的装置,图1中示出了在本装置的水平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横向轴线L1、水平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L2和在空间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状轴、垂直轴旋转平衡训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底板(21)上固定有外框架(19),外框架(19)的上端固定有箱型悬吊单元,箱型悬吊单元内滑动连接横滚架(14),横滚架(14)的两端通过轴承(13)轴连接于保持架(7)的中部,保持架(7)的一端通过上肢调整滑道(6)滑动连接前托梁(5),前托梁(5)的两侧相对固定有手肘板(4),保持架(7)的另一端通过下肢调整滑道(11)滑动连接后托梁(10),后托梁(10)上固定设置有膝托板(9),保持架(7)设置有膝托板(9)一端的端部固定有脚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状轴、垂直轴旋转平衡训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箱型悬吊单元包括滑轮保持板(16)、滑轮(17)和悬吊架(18),悬吊架(18)与滑轮保持板(16)之间夹持外框架(19)顶部横梁,悬吊架(18)与滑轮保持板(16)固定连接,使箱型悬吊单元固定于外框架(19)上,滑轮保持板(16)内部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甫郭辉刘韵婷徐方超李强孙凤王宏俊张明金俊杰佟玲刘波刘诗萌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