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移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5352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供技术,主要通过获取整个配网网络区域各条配网线路参数,从SCADA系统获取配电网中各线路的负荷,根据配电网拓扑结构进行拓扑分析,得到所有联络的供电路径;然后计算各供电路径的额外可供负荷;根据停电变电站出线负荷,用配电网拓扑结构查找与需转供负荷可连接的供电路径;再用重要用户风险约束、功率约束、配网线路负载约束等进行校验,得到变电站负荷转移报表。如此,可实现负荷的自动转供计算与校验,无需人工操作,转供效率高,原来人工计算将近30分钟,且准确性、优化性不高,用该方法计算生成报表只需不到1分钟,准确性高且时间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移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网约束
,尤其涉及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移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负荷转供是电网运行调度中常见的问题,当遇到主变设备过载或变电站进线电源设备故障停电、设备检修时,为提高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不对外停电,需要将变电站负荷通过配网联络线路进行转供,调度员一般都是靠调度经验或进行粗略的人工计算,然后进行负荷转供、对失电负荷进行恢复供电,虽然靠经验解决了失电负荷恢复供电的问题,但是转供路径是否最优、转供操作是否简单、转供后的运行方式是否最优、运行风险是否最小等问题,不能完全考虑继电保护、电压水平、电网安全稳定问题。没有自动计算的系统进行校验,存在很大的运行隐患,存在因整定值或CT容量受限等因素跳闸的风险,扩大了停电范围,影响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定需要转供电分析的区域,确定整个区域配电网的网络结构;获取配电网拓扑结构图进行拓扑分析,得到变电站所有出线的供电路径、联络关系;从SCADA系统分别获取待转电变电站各供电线路的运行负荷;根据配电网络拓扑结构查找与需转供变电站所有出线可连接的供电路径;根据变电站负荷转移约束条件对查找到的供电路径进行安全校验,计算校验结果生成变电站负荷转移报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包括,配电网网络复杂,有复杂的开关、刀闸、变压器运行,设定的变电站负荷转移主要考虑线路负荷转移至对侧联络线,需要的参数为线路属性、线路载流量、线路所带重要用户、小电源用户以及线路所属变电站的基础数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网拓扑结构包括,配电网拓扑结构分析是分析每条配电线路的联络关系、联络线数量以及联络开关的运行状态并由配电线路的拓扑关系计算出变电站拓扑关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CADA系统包括,从SCADA系统导出的变电站负荷报表中有各条线路的最大负荷,最大负荷决定了线路能转带负荷的额度,各条线路额度累计后得到变电站的转带负荷额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配电网络拓扑结构查找与需转供变电站所有出线可连接的供电路径包括,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分析的结果,计算每条线路可以转移负荷的对侧联络线路,得到转移报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关系包括,判断线路是否有联络;所述判断该联络线路所属变电站与该线路是否同一变电站;所述判断该联络线路联络设备是否正常,是否可正常转供负荷。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配网约束的变电站负荷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变电站负荷转移时,需要满足线路功率约束、重要用户风险约束、变电站负荷约束;所述线路功率约束包括,对侧联络线不过载,通过线路功率约束公式判断联络线路负荷裕度是否大于该线路,公式表示如下:f(lineCh arge)<Ch arge(linkLine)其中,Charge(linkL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元姜仕波黄代云石海英贺才华彭斌陈欢袁金姚雨谷友方黄佐林连新乐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