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间粉尘防爆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5064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气间粉尘防爆监测装置,属于粉尘监测技术技术领域,包括粉尘监测仪本体,所述粉尘监测仪本体顶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底部安装有粉尘检测装置,所述粉尘监测仪本体一侧表面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和可拆卸机构,能够通过过滤网箱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隔离,避免粉尘进入到微型气泵中,造成微型气泵和粉尘监测仪损坏,同时能够对过滤网箱进行拆卸,方便粉尘的清理,避免粉尘堆积在过滤网箱内部造成粉尘监测仪失灵,保证粉尘监测仪的一直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在便于拆卸安装的同时,能够通过弹簧弹力使密封垫抵住固定槽,提高空腔的密封效果。提高空腔的密封效果。提高空腔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间粉尘防爆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粉尘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电气间粉尘防爆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微电脑激光控制来实现空气中粉尘等颗粒物的监测。仪器的连续性使得其适用于监测颗粒、龙卷风、除尘器或任何防尘设备的排放。最适合用于监测地下运输系统、通风系统、室内工作场所,或任何其它监测烟气、粉尘、烟雾等空气质量,或需要即时数据的场所,粉尘检测仪主要用于实时监测空气中的颗粒存以及粉尘的浓度。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空气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粉尘监测仪的应用也就越来越广泛。
[0003]现有的粉尘监测仪在电气间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气间内部容易产生火花,同时电气间长时间使用空气中容易堆积粉尘,容易发生粉尘爆炸,需要用到粉尘监测仪对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进行实时监测,但是由于粉尘监测仪的工作环境,极易导致粉尘监测仪在粉尘含量检测时粉尘进入其内部导致仪器损坏,同时粉尘监测仪内部的粉尘不方便清理,导致粉尘监测仪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间粉尘防爆监测装置,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和可拆卸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粉尘监测仪的工作环境,极易导致粉尘监测仪在粉尘含量检测时粉尘进入其内部导致仪器损坏,同时粉尘监测仪内部的粉尘不方便清理,导致粉尘监测仪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间粉尘防爆监测装置,包括粉尘监测仪本体,所述粉尘监测仪本体顶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底部安装有粉尘检测装置,所述粉尘监测仪本体一侧表面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
[0006]所述过滤机构过滤网箱,所述过滤网箱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空腔之间设置有可拆卸机构;
[0007]所述空腔内壁底部安装有第一连接气管,所述第一连接气管底部设置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气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密封垫,所述固定板顶部和底部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顶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开设在空腔内壁表面,所述密封垫设置在固定槽内部,所述密封垫底部设置有移动杆,所述放置槽底部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开设在粉尘监测仪本体内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杆底部贯穿粉尘监测仪本体并延伸至调节槽内部,所述移动杆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调节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
底部与调节槽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槽内壁一侧表面开设有贯穿滑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贯穿滑槽内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贯穿滑槽与调节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一端贯穿粉尘监测仪本体并延伸至粉尘监测仪本体外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箱设置在空腔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气管安装在过滤网箱一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气管内部安装有防尘网,所述第一连接气管顶部贯穿粉尘监测仪本体并延伸至空腔内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拉杆,所述过滤网箱一侧设置有固定套,所述空腔内壁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套与固定块之间活动卡接。
[0014]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15]1、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和可拆卸机构,通过启动微型气泵进而使空气进入粉尘检测装置中进行实时检测,随后空气吸入到空腔内部的过滤网箱中,过滤网箱过滤粉尘,空气通过第一连接气管和第二连接气管排出,通过拉动调节杆,使弹簧压缩,同时带动密封垫从固定槽中取出,拉动拉杆将固定板和过滤网箱从空腔中取出,对过滤网箱中堆积的粉尘进行清理,随后将过滤网箱插入到空腔中,弹簧的弹力使密封垫卡入固定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通过过滤网箱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隔离,避免粉尘进入到微型气泵中,造成微型气泵和粉尘监测仪损坏,同时能够对过滤网箱进行拆卸,方便粉尘的清理,避免粉尘堆积在过滤网箱内部造成粉尘监测仪失灵,保证粉尘监测仪的一直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在便于拆卸安装的同时,能够通过弹簧弹力使密封垫抵住固定槽,提高空腔的密封效果。
[0016]2、通过设置拉杆,方便对固定板和过滤网箱进行安装拆卸,通过过滤网箱因此而设置固定套,并在空腔内壁设置有连接杆和固定块,使固定块可以卡入到固定套中,方便对过滤网箱和固定板在空腔内部的位置进行定位,避免密封垫与固定槽不在同一垂直面,提高安装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过滤网箱和固定板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粉尘监测仪本体;2、进气管;3、粉尘检测装置;4、空腔;5、过滤网箱;6、固定板;7、固定槽;8、放置槽;9、密封垫;10、移动杆;11、调节槽;12、滑块;13、弹簧;14、贯穿滑槽;15、调节杆;16、第一连接气管;17、微型气泵;18、第二连接气管;19、防尘网;20、拉杆;21、固定套;22、连接杆;23、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照说明书附图1

4,一种电气间粉尘防爆监测装置,包括粉尘监测仪本体1,粉尘监测仪本体1顶部设置有进气管2,进气管2底部安装有粉尘检测装置3,粉尘监测仪本体1一侧表面开设有空腔4,空腔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
[0026]过滤机构过滤网箱5,过滤网箱5一侧设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与空腔4之间设置有可拆卸机构。
[0027]空腔4内壁底部安装有第一连接气管16,第一连接气管16底部设置有微型气泵17,微型气泵17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气管1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间粉尘防爆监测装置,包括粉尘监测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监测仪本体(1)顶部设置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底部安装有粉尘检测装置(3),所述粉尘监测仪本体(1)一侧表面开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过滤网箱(5),所述过滤网箱(5)一侧设置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与空腔(4)之间设置有可拆卸机构;所述空腔(4)内壁底部安装有第一连接气管(16),所述第一连接气管(16)底部设置有微型气泵(17),所述微型气泵(17)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气管(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间粉尘防爆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密封垫(9),所述固定板(6)顶部和底部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槽(7),所述固定槽(7)顶部设置有放置槽(8),所述放置槽(8)开设在空腔(4)内壁表面,所述密封垫(9)设置在固定槽(7)内部,所述密封垫(9)底部设置有移动杆(10),所述放置槽(8)底部设置有调节槽(11),所述调节槽(11)开设在粉尘监测仪本体(1)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间粉尘防爆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10)底部贯穿粉尘监测仪本体(1)并延伸至调节槽(11)内部,所述移动杆(10)底部设置有滑块(12),所述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闯平海龙华先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龙源华煜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