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004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5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储液罐,串联于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之间;第一管路,连通储液罐与第一换热支路,用以冷媒自第一换热支路流入储液罐;第二管路,连通储液罐与第二换热支路,用以冷媒在储液罐和第二换热支路之间流动;第三管路,连通储液罐与第一换热支路,用以冷媒自储液罐流入第一换热支路;其中,第一换热支路在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中择一连通,以适配不同工况下冷媒的流动。这样,不仅满足制冷工况下减少冷媒循环回路的冷媒流量的需求,而且还能够避免换热器在制热工况下的正常使用。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还公开一种空调器。还公开一种空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空调器


[0001]本申请涉及空调
,例如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器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电器,可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以对用户的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商场等多种生活或工作环境中。不同工况下或不同负荷下运行时,空调器所需的最优冷媒量是不同的。例如空调器制冷时,冷凝器换热系数较大,其内部液态冷媒含量增加。但此时蒸发器所需冷媒流量较小,即实际冷媒流量大于系统所需的冷媒流量,从而导致系统的能效损失。
[0003]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媒循环流量自适应系统,在冷凝器上增设冷媒储液罐,重新设计冷凝器内管路结构,在不同工况下储液罐中气液组分不同,其储存的液体量也不同,通过合理设计的进口出口管路液面位置,通过储液罐实现了对系统循环冷媒量的有效调节。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现有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的设置不利于储液罐内的冷媒气液分离,使得储液罐的出口管路的气态冷媒不能满足蒸发器的流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以重新布设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不仅满足制冷工况下减少冷媒循环回路的冷媒流量的需求,而且还能够避免换热器在制热工况下的正常使用。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
[0009]换热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
[0010]储液罐,串联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之间;
[0011]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用以冷媒自所述第一换热支路流入所述储液罐;
[0012]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用以冷媒在所述储液罐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之间流动;
[0013]第三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用以冷媒自所述储液罐流入所述第一换热支路;
[0014]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择一连通,以适配不同工况下冷媒的流动。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罐内设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用以延展
所述储液罐内冷媒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强气液分离。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设于所述储液罐的顶部,且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相接触,以使所述第一管路内的冷媒流入所述储液罐沿所述气液分离装置流动;
[0017]所述第三管路设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以使所述储液罐内液态的冷媒优先流出。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设于所述储液罐的顶部或侧部,且高于所述储液罐的液面,以便所述储液罐内气态的冷媒自所述第二管路流出。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均设有单向阀,以使冷媒沿单一方向流动从而达到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择一连通的目的。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连通处设有电磁阀或换向组件,以控制冷媒的流向从而达到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择一连通的目的。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组件包括:
[0022]管道,包括垂直且连通设置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呈内部贯通的T型结构;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一管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二支管的两个管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一换热支路;
[0023]滑块,设于所述管道的交叉连通处,沿所述第一支管滑动以阻断所述第一管路的流路或所述第三管路的流路;
[0024]在所述滑块滑动至所述第一管口侧,所述第一管路的流路被阻断,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经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
[0025]在所述滑块滑动至所述第二管口侧,所述第三管路的流路被阻断,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经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包括:
[0027]移动部,贴合所述第一支管的内侧壁移动;
[0028]止挡部,与所述移动部垂直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管,用于与所述第二支管相抵触以限定所述滑块的位移及阻断冷媒的流通;
[0029]所述移动部沿所述第一支管的内侧壁向所述第一管口侧移动,直至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支管的内侧壁相抵触而停止移动,所述第一管路的流路被阻断,冷媒自所述第三管路经所述管道流入所述第一换热支路;
[0030]所述移动部沿所述第一支管的内侧壁向所述第二管口侧移动,直至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支管的内侧壁相抵触而停止移动,所述第三管路的流路被阻断,冷媒自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经所述管道流入所述第一管路。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
[0032]定位块,设于所述第一支管的内侧壁,以止挡并支撑所述移动部从而防止所述滑块在冷媒的作用下发生旋转。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换热器。
[003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35]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向室外换热器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冷媒在换热管路上换热。当第一换热支路的冷媒通过第一管路流入储液罐时,存储部分液态冷媒,从而减少冷媒循环回路的冷媒流量。这样降低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减小空调器的能效损失。通过第一管
路和第三管路的择一流通设置,在制热模式下,储液罐内的液态冷媒经第三管路流入第一换热支路储液罐,从而避免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
[0036]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3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38]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空调器的系统示意图;
[0039]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在制冷工况下所述换热器内冷媒流动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在制热工况下所述换热器内冷媒流动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在制冷工况下所述换热器内冷媒流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2]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在制热工况下所述换热器内冷媒流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3]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在制冷工况下所述换热器内冷媒流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4]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在制热工况下所述换热器内冷媒流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5]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换向组件在制冷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储液罐,串联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之间;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用以冷媒自所述第一换热支路流入所述储液罐;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用以冷媒在所述储液罐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之间流动;第三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用以冷媒自所述储液罐流入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择一连通,以适配不同工况下冷媒的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内设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用以延展所述储液罐内冷媒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强气液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设于所述储液罐的顶部,且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相接触,以使所述第一管路内的冷媒流入所述储液罐沿所述气液分离装置流动;所述第三管路设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以使所述储液罐内液态的冷媒优先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设于所述储液罐的顶部或侧部,且高于所述储液罐的液面,以便所述储液罐内气态的冷媒可自所述第二管路流出。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均设有单向阀,以使冷媒沿单一方向流动从而达到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择一连通的目的。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连通处设有电磁阀或换向组件,以控制冷媒的流向从而达到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爽王飞许文明林超蒋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