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及其热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494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及其热处理方法,属于控温式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束风机构、传动机构和喷淋机构,束风机构包括顶框,顶框的上表面设置有壳体,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框架,上框架的内侧装有半导体冷凝片,上框架的上表面装有防尘透气网,壳体的内壁两侧均装有安装架,通过半导体冷凝片进行制冷,通过多级风槽对于一级牵引机、二级牵引机和三级牵引机的位置进行限定,达成对于气流的束风效果,启动一级牵引机、二级牵引机和三级牵引机,通过导向风机的运作,带动空气流通,并基于尾流效应,达成对于气流的收束集中效果,达成更加强力的冷却效果,提升冷却速率,对燃气轮机叶片进行冷却处理。对燃气轮机叶片进行冷却处理。对燃气轮机叶片进行冷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及其热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控温式冷却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舶等领域,通常工作在高温、高压、高载荷、高腐蚀以及工况状态变化剧烈的极端条件下,极易产生疲劳失效,而叶片为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其表面完整性控制对其工作性能与寿命有重要影响,项目针对燃气轮机叶片类典型复杂结构件进行精密磨削工艺实验和模拟仿真,研究精密磨削过程材料

磨粒相互作用机制、精密磨削温度场和应力

应变场及精密磨削热/力耦合作用规律、精密磨削表层烧伤及表层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形成机理,通过实验与测试研究表面完整性对疲劳的影响规律,分析疲劳强度应力集中的影响规律,通过端口形貌特征与疲劳仿真模型分析疲劳失效机制并最终获得疲劳约束的工艺控制方法,从而提高磨削加工后燃气轮机叶片的抗疲劳性能。
[0003]控温式冷却装置是一种通过控温效果,达成对于加工产品表面冷却加工效果的专业装置,在控温式冷却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冷却装置的制冷方式往往仅通过对温度调控的方式,对加工产品进行冷却,整体制冷流程速度较慢,而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后的冷却过程,往往需要在极短的过程中,对燃气轮机叶片表面进行散热,传统类型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跟不上热处理的冷却速率需求,需要进行改进。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6]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包括束风机构、传动机构和喷淋机构,所述束风机构包括顶框,所述顶框的上表面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内侧装有半导体冷凝片,所述上框架的上表面装有防尘透气网,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均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之间装有限位杆,所述安装架之间装有双向螺杆,所述限位杆和双向螺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侧开设有多级风槽和卡位槽,所述多级风槽的内侧设置有一级牵引机、二级牵引机和三级牵引机,所述一级牵引机、二级牵引机和三级牵引机均包括外框架和导向风机。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顶框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套设在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放置槽呈等间距分布,所述上框架的下表面四角位置均装有插杆,所述壳体的内侧四角位置均装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套设在插杆的外表面。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框呈对称分布,所述固定框的外表面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侧表面贯穿开设有螺孔和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套设在限位杆的外表面,所述双向螺杆与螺孔的内壁相啮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多级风槽包括一级风槽、二级风槽和三级风槽,所
述一级风槽、二级风槽和三级风槽分别套设在一级牵引机、二级牵引机和三级牵引机的外表面,所述卡位槽开设在多级风槽的内侧,所述外框架的外表面装有卡位环,所述卡位环与卡位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导向风机装在外框架的内侧,所述外框架设置为网状镂空结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侧框架,所述侧框架固定连接在顶框的两侧,所述侧框架之间装有一号传送带和铁质连接架,所述侧框架的前后端均装有隔温布,所述隔温布的外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隔温布的底端装有磁块,所述磁块与铁质连接架相贴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铁质连接架的下表面装有电机和套件,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装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的内侧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套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万向轴,所述万向轴的底端装有下框架,所述下框架的下表面两侧均装有滑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装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两端均滑动连接在滑轨的内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下框架的内侧装有一号双轴气缸,所述一号双轴气缸的输出端装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侧装有二号传送带。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装在铁质连接架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装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内侧贯穿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放置框的外表面两侧均装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顶端装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的内侧设置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的内侧填装有冷却液,所述储液槽的内侧插设有封盖,所述雾化器的输出端装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呈等间距分布。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放置框的前端装有二号双轴气缸,所述二号双轴气缸的输出端装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放置框的内壁相贴合。
[0015]燃气轮机叶片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将燃气轮机叶片放置在锻造炉中控制炉温、保温时间和淬火时间,达成对于燃气轮机叶片的热处理效果;
[0017]S2:将燃气轮机叶片放置在放置框的内侧,通过雾化器的运作,将冷却液通过雾化喷头喷出,喷淋在燃气轮机叶片表面,通过二号双轴气缸的运作,带动推板进行位置调节,以此推动燃气轮机叶片进入传动机构内部,并确保燃气轮机叶片位于一号传送带的居中位置;
[0018]S3:通过半导体冷凝片进行制冷,通过多级风槽对于一级牵引机、二级牵引机和三级牵引机的位置进行限定,达成对于气流的束风效果,启动一级牵引机、二级牵引机和三级牵引机,通过导向风机的运作,带动空气流通,并基于尾流效应,达成对于气流的收束集中效果,达成更加强力的冷却效果,提升冷却速率,对燃气轮机叶片进行冷却处理;
[0019]S4:通过磁块对隔温布的位置进行限定,以此达成一号传送带上方空间的相对密封效果,并通过开口给燃气轮机叶片的导出提供空间,燃气轮机叶片在传送至一号传送带末端后,掉落在二号传送带表面,通过电机的运作,对导向架的方向进行调节,并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带动滑动轴移动,以此对滑轨的方向和角度进行调节,并通过一号双轴气缸的运作,对支撑框的位置进行进一步调整,以此对传动机构的最终落点进行灵活支配,给后续加工步骤提供便捷。
[0020]有益效果:
[0021]1、在装配过程中,将外框架放置在多级风槽内侧,通过转动双向螺杆的方式,对调
节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此调节两组固定框的间距,通过卡位槽对外框架进行固定,将插杆插入空心筒内侧,对上框架的位置进行限定,通过半导体冷凝片进行制冷,通过多级风槽对于一级牵引机、二级牵引机和三级牵引机的位置进行限定,达成对于气流的束风效果,启动一级牵引机、二级牵引机和三级牵引机,通过导向风机的运作,带动空气流通,并基于尾流效应,达成对于气流的收束集中效果,达成更加强力的冷却效果,提升冷却速率,对燃气轮机叶片进行冷却处理。
[0022]2、通过磁块对隔温布的位置进行限定,以此达成一号传送带上方空间的相对密封效果,并通过开口给燃气轮机叶片的导出提供空间,燃气轮机叶片在传送至一号传送带末端后,掉落在二号传送带表面,通过电机的运作,对导向架的方向进行调节,并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带动滑动轴移动,以此对滑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包括束风机构、传动机构和喷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风机构包括顶框(1),所述顶框(1)的上表面设置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框架(3),所述上框架(3)的内侧装有半导体冷凝片(4),所述上框架(3)的上表面装有防尘透气网(5),所述壳体(2)的内壁两侧均装有安装架(6),所述安装架(6)之间装有限位杆(7),所述安装架(6)之间装有双向螺杆(8),所述限位杆(7)和双向螺杆(8)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框(9),所述固定框(9)的内侧开设有多级风槽(10)和卡位槽(11),所述多级风槽(10)的内侧设置有一级牵引机(12)、二级牵引机(13)和三级牵引机(14),所述一级牵引机(12)、二级牵引机(13)和三级牵引机(14)均包括外框架和导向风机(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套设在壳体(2)的外表面,所述放置槽呈等间距分布,所述上框架(3)的下表面四角位置均装有插杆,所述壳体(2)的内侧四角位置均装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套设在插杆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9)呈对称分布,所述固定框(9)的外表面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侧表面贯穿开设有螺孔和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套设在限位杆(7)的外表面,所述双向螺杆(8)与螺孔的内壁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风槽(10)包括一级风槽、二级风槽和三级风槽,所述一级风槽、二级风槽和三级风槽分别套设在一级牵引机(12)、二级牵引机(13)和三级牵引机(14)的外表面,所述卡位槽(11)开设在多级风槽(10)的内侧,所述外框架的外表面装有卡位环,所述卡位环与卡位槽(1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导向风机(15)装在外框架的内侧,所述外框架设置为网状镂空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侧框架(16),所述侧框架(16)固定连接在顶框(1)的两侧,所述侧框架(16)之间装有一号传送带(17)和铁质连接架(18),所述侧框架(16)的前后端均装有隔温布(19),所述隔温布(19)的外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隔温布(19)的底端装有磁块(20),所述磁块(20)与铁质连接架(18)相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轮机叶片热处理的控温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质连接架(18)的下表面装有电机(21)和套件(24),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装有导向架(22),所述导向架(22)的内侧装有电动伸缩杆(23),所述套件(2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万向轴(25),所述万向轴(25)的底端装有下框架(26),所述下框架(26)的下表面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铭朱运虎黄磊陈春伦舒晨晨西加艾提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