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4911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属于地下水环境技术领域。该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包括外壳、模拟件和试验件。所述模拟件包括土壤层模型和隧道模型,所述土壤层模型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隧道模型设置于所述土壤层模型上表面,所述排水头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且所述排水头外壁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内壁和所述第二进水管内壁贴合。通过本装置的设计,整体设计优化常规的隧道模拟实验设计,使其便于调节突水位置,使其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同时,整体提升模拟试验的精准度,更加直观看到突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更加直观看到突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更加直观看到突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地下水环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环境是地下水及其赋存空间环境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作用影响下所形成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总称,目前,在隧道模拟实验中发现,突水的位置基本均为固定式,无法移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发现,突水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同时,突水存在位置不确定性特征,这导致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际情况是不符的,降低整体模拟试验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旨在改善常规的模拟试验突水位置为不可调节移动的问题。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包括外壳、模拟件和试验件。
[0005]所述模拟件包括土壤层模型和隧道模型,所述土壤层模型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隧道模型设置于所述土壤层模型上表面,且所述隧道模型上表面分别间隔分布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隧道模型内设置有网板,且所述隧道模型底部间隔分布有出水孔,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均与所述网板连通,所述网板与所述出水孔连通,所述试验件包括排水头和水泵,所述水泵出水端与所述排水头连通,所述排水头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且所述排水头外壁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内壁和所述第二进水管内壁贴合。
[000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启动水泵,通过水泵抽取的水通过排水头排出,排水头可与其中一个第一进水管连通或与其中一个第二进水管连通,实验时不要改变排水头与第一进水管或第二进水管连接位置,避免影响试验精度,一定时间后,水通过网板随意渗透流出,通过出水孔随意渗透流出,使其更加贴合模拟现场土壤实际情况,一定时间后,停止水泵,可通过水试验取样装置和取样孔配合对土壤层模型内的水取样试验,同时,可取不同深度的水进行试验,便于知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同时,可改变排水头与第一进水管或第二进水管连接位置,使其便于知晓不同位置的突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范围,通过本装置的设计,整体设计优化常规的隧道模拟实验设计,使其便于调节突水位置,使其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同时,整体提升模拟试验的精准度,更加直观看到突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000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壳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土壤层模型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000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凹槽设计,实现土壤层模型的放置。
[000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壳侧壁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凹槽连通。
[00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排水管与凹槽连通设计,使其便于位于凹槽内的液体通过排水管排出。
[00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土壤层模型内设置有沉积层,所述沉积层底部设置有第一含水层。
[00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实验后的水进入到沉积层再进入到第一含水层内,实际使用时,沉积层上表面可设置岩石,模拟隧道内实际情况。
[00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含水层底部设置有第一隔水层,所述第一隔水层底部设置有第二含水层。
[00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位于第一含水层内的水进入到第一隔水层,位于第一隔水层内的水进入到第二含水层内。
[00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含水层底部设置有第二隔水层,所述第二隔水层底部设置有第三含水层。
[00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位于第二含水层的水进入到第二隔水层内,位于第二隔水层内。
[00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沉积层、所述第一含水层、所述第一隔水层、所述第二含水层、所述第二隔水层和所述第三含水层均间隔分布有取样孔,所述取样孔连通设置。
[00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取样孔的设计,使其便于试验时,通过取样装置和取样孔配合取水,使其对不同层次和深度的水取样,通过试验装置进行试验,不同位置突水对不同位置和不同深度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
[00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隧道模型外壁开设有缺口,所述网板设置于所述缺口内。
[00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缺口设置便于安装网板,通过网板设计,模拟实际土层情况,使其便于水随意流淌,使其模拟更加贴合实际。
[00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泵进水端连通有水箱,所述排水头外部设置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外部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内壁和所述第二进水管内壁贴合。
[00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水箱为水泵提供水源,便于模拟实验突水,通过密封套设计,使其放置水散发外射。
[00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泵出水端连通有承接管,所述承接管与所述排水头连通,所述水箱外壁连通有承管,所述水箱通过所述承管与所述水泵进水端连通。
[00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承接管设计实现水泵与排水头之间的连通,通过承管设计,实现水箱与水泵之间的连通。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隧道模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隧道模型和网板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土壤层模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00

外壳;110

凹槽;120

排水管;200

模拟件;210

土壤层模型;211

沉积层;212

第一含水层;213

第一隔水层;214

第二含水层;215

第二隔水层;216

第三含水层;217

取样孔;220

隧道模型;221

第一进水管;222

第二进水管;223

出水孔;224

网板;225

缺口;300

试验件;310

排水头;311

密封套;320

水泵;321

承接管;322

水箱;3221

承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32]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模拟件(200),所述模拟件(200)包括土壤层模型(210)和隧道模型(220),所述土壤层模型(210)设置于所述外壳(100)内,所述隧道模型(220)设置于所述土壤层模型(210)上表面,且所述隧道模型(220)上表面分别间隔分布有第一进水管(221)和第二进水管(222),所述隧道模型(220)内设置有网板(224),且所述隧道模型(220)底部间隔分布有出水孔(223),所述第一进水管(22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222)均与所述网板(224)连通,所述网板(224)与所述出水孔(223)连通;试验件(300),所述试验件(300)包括排水头(310)和水泵(320),所述水泵(320)出水端与所述排水头(310)连通,所述排水头(310)与所述第一进水管(22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222)连通,且所述排水头(310)外壁与所述第一进水管(221)内壁和所述第二进水管(222)内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内开设有凹槽(110),所述土壤层模型(210)设置于所述凹槽(11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侧壁连通有排水管(120),所述排水管(120)与所述凹槽(110)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突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模型(210)内设置有沉积层(211),所述沉积层(211)底部设置有第一含水层(212)。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颐杰鸿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