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网络模型弯曲变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4838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维网络模型弯曲变形方法,包括综合用户设置的基准点和变形平面、方向及幅度的信息,进行变形预处理,得到源控制点集和目标点集、采用TPS插值函数,对模型点集进行初次插值,计算初次插值的插值误差、遍历所有误差值,提取超过误差极限的控制点,构成二次控制点,以二次控制点的插值误差作为插值位移进行二次TPS插值,直到插值误差达到误差极限时迭代终止,实现弯曲变形、对变形后模型采用建立的最小角度量法来度量标准度量网格质量,若未达到要求,则对输入模型进行网格质量优化;以优化后的模型和弯曲变形条件为输入,得到最终的弯曲变形模型。得到最终的弯曲变形模型。得到最终的弯曲变形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网络模型弯曲变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网格模型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三维网络模型弯曲变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医疗和艺术设计等领域中,由于个性化的需求,常常需要采用弯曲变形的方法,将三维网格模型设计为符合用户设计意图的目标模型;在医用外固定支具领域,医生需要将扫描得到的伤患处模型通过弯曲变形,得到符合临床意义的模型。这些个性化要求都需要一种网格弯曲变形技术作为支撑,传统的三维CAD系统不具备三维网格模型的此种设计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三维网络模型弯曲变形方法,提高网格弯曲变形精度,改善网格质量,实现个性化地弯曲变形。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维网络模型弯曲变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综合用户设置的基准点和变形平面、方向及幅度的信息,进行变形预处理,得到源控制点集和目标点集;
[0007]S2、采用TPS插值函数,对模型点集进行初次插值,计算初次插值的插值误差;
[0008]S3、遍历所有误差值,提取超过误差极限的控制点,构成二次控制点,以二次控制点的插值误差作为插值位移进行二次TPS插值,直到插值误差达到误差极限时迭代终止,实现弯曲变形;
[0009]S4、对变形后模型采用建立的最小角度量法来度量标准度量网格质量,若未达到要求,则对输入模型进行网格质量优化;以优化后的模型和弯曲变形条件为输入,得到最终的弯曲变形模型。
[0010]进一步,所述S2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1]S201、建立插值函数f,使f的能量E最小,以使插值误差最小, f需要满足的插值条件为:
[0012]f(r
i
)=t
i
,i=1,2,3...n
ꢀꢀꢀꢀꢀꢀꢀꢀꢀꢀꢀꢀꢀꢀꢀ
(1)
[0013]其中,r
i
为模型源控制点集;t
i
为目标控制点集,n为自然数;
[0014]S202、f的能量E表示为:
[0015][0016]其中,R3为三维空间,x、y、z为三维坐标轴;
[0017]S203、满足仿射部分和非仿射部分为线性组合的插值函数f为:
[0018][0019]其中,f(x,y,z)为模型上某点插值的位移;||(x
i

,y
i

,z
i

)

(x,y,z)||为欧拉范数;TPS插值函数在三维空间中的基函数为U(r)=r;q
i
为对应于每个源控制点的权重系数;p1+p
x
x+p
y
y+p
z
z是表示仿射变换的线性多项式;
[0020]S204、结合式(2)和式(3)计算出各系数线性系统:
[0021][0022]其中,是U(r)的矩阵;为目标控制点集;O(4,4)和 O(4,3)分别为4
×
4和4
×
3的零矩阵;
[0023]S205、计算式(4)中权重矩阵Q和放射矩阵P后,能够描述出空间中任意一点在x、y、z上的变形分量分别为f
x
(x,y,z)、f
y
(x,y,z)和 f
z
(x,y,z),表示为:
[0024][0025]S206、结合式(5)中各变形分量和源模型顶点集合,得到插值后的顶点集合:
[0026][0027]进一步,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0028]S301、对源模型进行TPS初次插值后,得到的模型分析计算插值误差,得到位移量S0,以不满足插值误差极限的点为插值点,以当前点的插值误差为插值对象进行二次插值,得到位移量S1,模型上所有顶点的总位移量S
sum
为:
[0029]S
sum
=S0+S1ꢀꢀꢀꢀꢀꢀꢀꢀꢀ
(7)
[0030]S302、由于算法的终止条件是插值误差达到误差极限,即会出现多次的再插值,再插值的总位移S1为:
[0031][0032]在多次的插值过程中,模型中第i个顶点第k次的插值位移为:
[0033][0034]S303、得到第k+1次的坐标为:
[0035][0036]其中,为第k+1次插值在第k次插值位移上进行的x、y、z方向上位置的修正,减小插值误差;
[0037]进一步,所述S4包括:经过v次插值的修正,整个模型点的最终位置为:
[0038][0039]初始位移经过多次迭代修正位移,直到位移满足误差极限,即停止迭代。
[004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针对传统的TPS网格模型弯曲变形插值结果不精确、插值误差较大,且弯曲变形时会产生细长的退化网格、生成不自然的变形网格的问题;
[0041]该方法使操作更加简单,变形效果更加直观可控。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三维网络模型弯曲变形方法的流程图;
[0043]图2为变形条件的确定与演示图;
[0044]图3为不同参数的下采样对比图;
[0045]图4为变形平面的选择图;
[0046]图5为变形方向的选择图;
[0047]图6为变形幅度的选择图;
[0048]图7为变形前后的ankle模型图;
[0049]图8为位移误差图;
[0050]图9为网格质量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52]请参阅图1,一种三维网络模型弯曲变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3]S1、综合用户设置的基准点和变形平面、方向及幅度的信息,进行变形预处理,得到源控制点集和目标点集;
[0054]其中,算法的变形条件由用户自定义选择的基准点、变形平面、变形方向及幅度确定。该算法的弯曲平面使用铰链式模型确定,如图2所示。在选择基准点A、B后,连接两个基准点生成向量AB,作为弯曲变形算法的弯曲轴。在模型上遍历顶点,找到模型上离AB中点的最近点M,求出模型上点M的法向量nor1,将向量AM与nor1叉乘,求出AM与nor1 组成的平面的法向量nor2,分别沿着nor2的正反方向移动点M,移动的距离为向量AM与nor2差的模,得到两个空间中的点。在模型上找到离这两个点最近的点C、D。至此,A、B、C、D形成的平面即为弯曲平面,AB两点的连线为弯曲轴,CD两点的连线决定弯曲方向。以弯曲轴为基准轴,根据设置的变形方向沿着变形平面变形。
[0055]网格模型顶点数据很庞大,严重影响变形的效率。因此本方法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网络模型弯曲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综合用户设置的基准点和变形平面、方向及幅度的信息,进行变形预处理,得到源控制点集和目标点集;S2、采用TPS插值函数,对模型点集进行初次插值,计算初次插值的插值误差;S3、遍历所有误差值,提取超过误差极限的控制点,构成二次控制点,以二次控制点的插值误差作为插值位移进行二次TPS插值,直到插值误差达到误差极限时迭代终止,实现弯曲变形;S4、对变形后模型采用建立的最小角度量法来度量标准度量网格质量,若未达到要求,则对输入模型进行网格质量优化;以优化后的模型和弯曲变形条件为输入,得到最终的弯曲变形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网络模型弯曲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包括以下步骤:S201、建立插值函数f,使f的能量E最小,以使插值误差最小,f需要满足的插值条件为:f(r
i
)=t
i
,i=1,2,3...n
ꢀꢀꢀꢀꢀꢀꢀꢀꢀꢀꢀꢀꢀꢀꢀ
(1)其中,r
i
为模型源控制点集;t
i
为目标控制点集,n为自然数;S202、f的能量E表示为:其中,R3为三维空间,x、y、z为三维坐标轴;S203、满足仿射部分和非仿射部分为线性组合的插值函数f为:其中,f(x,y,z)为模型上某点插值的位移;||(x
i

,y
i

,z
i

)

(x,y,z)||为欧拉范数;TPS插值函数在三维空间中的基函数为U(r)=r;q
i
为对应于每个源控制点的权重系数;p1+p
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志良李锋李章华刘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必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