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楼板盘扣式超简组合支撑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4744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盘扣式超简组合支撑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搭设盘扣式支撑架;S2、搭设板带模板吊模;S3、叠合板吊装和安全防护,将叠合板吊装至模板上,做好安全吊装过程安全防护;S4、进行混凝土浇筑;S5、支撑架拆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盘扣式支撑架拆除,将可调底座、可调托座拆分单独组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叠合板施工作业量大、施工成本高等问题,简化叠合楼板的支撑方式,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效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楼板盘扣式超简组合支撑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楼板盘扣式超简组合支撑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工程为了保证支撑体系的绝对安全,在叠合楼板施工时仍采用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该技术消耗大量的钢管、扣件、木方及胶合板等周转材料,使得项目周转材料的投入成指数倍增长。近年来的部分创新做法如下:(1)采用定型化独立三角支撑架体系支撑叠合板下端按间距布设可调式钢制预制工具式三脚架,三角支撑架体系由钢支撑、四向支撑头、三脚架、木工字梁组成,稳定三脚架的腿部用薄壁钢管焊接做成。该技术需对支撑三脚架进行定制,难以大面积推广,经济性差;(2)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架型钢主龙骨支撑采用钢管扣件式满堂支撑架,主龙骨采用型钢,次龙骨采用木方,设计架体的排距和间距,按顺序搭设满堂脚手架架体。该技术钢管投入大,且需要大量的型钢作为龙骨,经济性差;(3)钢管脚手架叠合楼板边带式支撑体系在墙柱梁或柱的一侧或两侧、及叠合板板带中心部位下方,沿墙梁柱及板带的长度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一排支撑用钢管立杆,各钢管立杆间通过水平杆连接固定。该技术采用钢管扣件支撑,搭设工程量较第二种有所减少,虽然减少了部分钢管扣件等材料,但耗材耗工仍然较大,经济效益不明显,安全性能不易保证,且目前政府正强制推广项目使用盘扣,钢管扣件在不久的将来逐步淘汰。
[0003]以上三种创新做法材料的投入相对仍然较大,且施工效率较慢,不适合大体量项目的实施。常规盘扣支架叠合板支撑中,目前仍参照第二种采用满堂支撑架搭设方式,为此行业对盘扣式叠合板支撑架的创新需求强烈、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盘扣式超简组合支撑架施工方法,能够解决叠合板施工作业量大、施工成本高等问题,简化叠合楼板的支撑方式,提高施工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盘扣式超简组合支撑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设盘扣式支撑架:在叠合板板带中心下方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一排支撑用的盘扣立杆,叠合板板跨中间位置设置一道或两道盘扣立杆,各个盘扣立杆之间通过水平杆固定连接,位于墙梁柱处的叠合板搭设在墙梁柱用模板上方,叠合板深入墙梁柱模板100mm;在板带中心位置下方且盘扣立杆上方设置木方,在木方的上方放置叠合板连接用的
板带模板;S2、搭设板带模板吊模:板带模板由吊模方木、板带模板、横向抗剪钢筋、U型别扣钢筋、下层通丝螺杆、丝杆螺母接头、上层通丝螺杆组成,板带模板安装后,上层钢筋通丝螺杆下端插入模板顶面的丝杆螺母接头中,上端与上部抗剪横向钢筋可靠连接,下层钢筋通丝螺杆上端插入模板顶面的丝杆螺母接头中,下端与下层U型别扣钢筋可靠连接;S3、叠合板吊装及安全防护:S3.1、根据叠合板安放线,将叠合板吊装至模板上,将叠合板的边线与墙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使叠合板伸入墙梁柱一定距离,避免叠合板预留钢筋与墙梁钢筋位置发生冲突;S3.2、墙梁柱钢筋板扎支模完成后,进行叠合板起吊;S3.3、安全防护:在叠合板安装时,利用建筑外侧脚手架及配套防护绳网、安全绳进行逐排叠合板依次吊装就位,待外围叠合板安装后,再进行内部叠合板安装;S4、进行混泥土浇筑,包括浇筑准备、收光、养护、清理校正预留钢筋;S5、支撑架拆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盘扣式支撑架架体拆除。
[0006]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叠合板深化施工图纸,进行叠合板图纸深化设计,设计单向板、双向板的尺寸模数,跨度方向模数为300mm,宽度方向为100mm,以满足建筑间模数的变化,叠合板的宽度为1.2~2.4m,跨度为2.1~9.0m。
[0007]其中,步骤S1中,盘扣立杆水平间距0.9~2.1m,纵向间距0.9~2.1m,步距1.5m。
[0008]其中,步骤S1中,在叠合板板垮下方设置有独立的支撑架,各个独立的支撑架之间通过水平杆连接固定;独立的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数个盘扣立杆,以及在盘扣立杆上设置的木方,使得叠合板在施工阶段形成简支板及连续板。
[0009]其中,当叠合板板跨跨度为3.0~6.0m时,叠合板板跨中间设一道独立的支撑架,与叠合板板带下方的盘扣立杆连接形成四方形架体;当叠合板板跨跨度为6.0~9.0m时,叠合板板垮中间设有两道独立的支撑架,与叠合板板带下方的盘扣立杆连接形成六边形架体。
[0010]其中,所述架体包括体式分段架体、可调底座、可调托座,所述四方形架体或六边形架体的拆分面积不大于3m
×
3m。
[0011]其中,步骤S1中,支撑架搭设时,在地面上放置底部支撑垫板和扫地杆,所述底部支撑垫采用槽钢垫板,所述扫地杆至地面距离不大于550mm。
[0012]其中,步骤S1中,所述盘扣立杆顶部设置可调节盘扣立杆高度的可调托架,可调托架上方设置有双拼钢管或槽钢,所述双拼钢管或槽钢上方布设有木方,叠合板跨中区域内盘扣立杆可调托架上方设置模块化主楞,将下层的双拼钢管或槽钢与上层的井字形木方用扎丝绑扎固定后,统一吊装至相应位置。
[0013]其中,所述步骤S3.1中,叠合板安装时,叠合板边贴有海绵条,以防止混凝土漏浆;吊模拆除时,拆除下层的通丝螺杆,丝杆螺丝接头封堵,并刷涂防锈漆。
[0014]其中,所述步骤S3.3中,盘扣式支撑架架体外围采用盘扣式防护栏杆,高度距地1.2m,两端防护栏杆高度2.0m,两端防护栏杆之间系挂一道安全绳,脚手板高度不大于180mm,配套防护绳网系挂于叠合板区域下方的盘扣立杆上,距地2.0~2.5m。吊装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带系挂于二侧外脚手架的安全绳上,高挂低用,双举措防护措施以保证
施工人员作业施工安全。
[0015]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采用超简组合盘扣脚手架支撑体系,取代满堂支撑搭设模式,操作简单,能够有效优化施工工序,可以节省大量的支撑材料且安拆方便,周转效率高,保证支撑架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0016](2)本专利技术中,板带模板上的通丝螺杆采用螺母接头,避免了后期通丝螺杆切断,盘扣立杆之间用横杆相连接,横杆规格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工况要求,可以灵活布置、安全可靠、施工方便、快捷。
[0017](3)本专利技术对于跨度较小的叠合板安装区域,在每块叠合板中间位置设置单支撑;跨度较大的叠合板安装区域,在每块叠合板中间位置设置双支撑,立杆上放置木方以增大受力面,且立杆通过水平横杆与叠合板支撑体系相连接,保证支撑体系整体刚度,避免失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盘扣式支撑架施工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叠合板板带支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板带模板吊模支撑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四边形架体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六边形架体布置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盘扣立杆;2、水平杆;3、扫地杆;4、可调托架;5、木方;6、板带模板;7、墙;71、墙模板;8、梁;81、梁模板;9、叠合板;10、海绵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楼板盘扣式超简组合支撑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搭设盘扣式支撑架:在叠合板板带中心下方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一排支撑用的盘扣立杆,叠合板板跨中间位置设置一道或两道盘扣立杆,各个盘扣立杆之间通过水平杆固定连接,位于墙梁柱处的叠合板搭设在墙梁柱用模板上方;在板带中心位置下方且盘扣立杆上方设置木方,在木方的上方放置叠合板连接用的板带模板;S2、搭设板带模板吊模:板带模板由吊模方木、板带模板、横向抗剪钢筋、U型别扣钢筋、下层通丝螺杆、丝杆螺母接头、上层通丝螺杆组成,板带模板安装后,上层钢筋通丝螺杆下端插入模板顶面的丝杆螺母接头中,上端与上部抗剪横向钢筋可靠连接,下层钢筋通丝螺杆上端插入模板顶面的丝杆螺母接头中,下端与下层U型别扣钢筋可靠连接;S3、叠合板吊装及安全防护:S3.1、根据叠合板安放线,将叠合板吊装至模板上,将叠合板的边线与墙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使叠合板伸入墙梁柱一定距离,避免叠合板预留钢筋与墙梁钢筋位置发生冲突;S3.2、墙梁柱钢筋板扎支模完成后,进行叠合板起吊;S3.3、安全防护:在叠合板安装时,利用建筑外侧脚手架及配套防护绳网、安全绳进行逐排叠合板依次吊装就位,待外围叠合板安装后,再进行内部叠合板安装;S4、进行混泥土浇筑,包括浇筑准备、收光、养护、清理校正预留钢筋;S5、支撑架拆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盘扣式支撑架架体拆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盘扣式超简组合支撑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叠合板深化施工图纸,进行叠合板图纸深化设计,设计单向板、双向板的尺寸模数,跨度方向模数为300mm,宽度方向为100mm,以满足建筑间模数的变化,叠合板的宽度为1.2~2.4m,跨度为2.1~9.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盘扣式超简组合支撑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盘扣立杆水平间距0.9~2.1m,纵向间距0.9~2.1m,步距1.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盘扣式超简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升李培培徐笛江林徐广舒姚亚锋洪荣宝闵悦环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