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组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57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组接线结构,包括:蓄电池组本体;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蓄电池组本体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正接线端子,所述正接线端子固定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的底部;负接线端子,所述负接线端子固定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的底部;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开设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蓄电池组接线结构,通过在蓄电池组本体上开设连通槽,加固件位于连通槽内部,下压卡在正接线端子和负接线端子上的限制套中,限制套对电源端部进行夹紧的同时,加固件可限制限制套的位置,保证限制套的位置稳定,从而提高电线端部与正接线端子和负接线端子连接后的稳定性。接线端子连接后的稳定性。接线端子连接后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组接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组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多节蓄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源叫做蓄电池组,蓄电池分为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等。
[0003]现在的电动车都是使用蓄电池组为其供电,充电时电能存储在蓄电池组内,随时向负载供电,而在蓄电池组使用时,则需要使用电线进行正接线端子和负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之后才能实现电能的传输。
[0004]而现有的接线端子上电线在连接后,上方直接使用一些绝缘装置进行螺纹固定,但蓄电池组安装在车内,受到车辆行驶颠簸的影响,固定装置可能出现松动,导致电线连接不稳定,影响蓄电池组的正常供电。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蓄电池组接线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组接线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蓄电池组接线处受车辆颠簸影响,电线处易出现松动,影响蓄电池组的正常供电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蓄电池组接线结构,包括:蓄电池组本体;
[0008]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蓄电池组本体的顶部的左右两侧;
[0009]正接线端子,所述正接线端子固定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的底部;
[0010]负接线端子,所述负接线端子固定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的底部;
[0011]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开设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的一侧,所述连通槽连通两个所述凹槽,所述连通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的两端套设于所述正接线端子和所述负接线端子的表面。
[0012]通过在蓄电池组本体上开设连通槽,加固件位于连通槽内部,下压卡在正接线端子和负接线端子上的限制套中,限制套对电源端部进行夹紧的同时,加固件可限制限制套的位置,保证限制套的位置稳定,从而提高电线端部与正接线端子和负接线端子连接后的稳定性。
[0013]优选的,所述正接线端子和所述负接线端子顶部均设置有限制套,所述限制套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卡孔。
[0014]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凹槽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折型槽。
[0015]优选的,所述加固件包括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连通槽内壁的顶部,两个所述弹簧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延伸至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卡孔的内部。
[0016]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杆。
[0017]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组本体表面的底部套设有存放箱,所述存放箱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存放箱和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储水槽,所述隔板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导热板。
[0018]隔板中间部分开设有安装槽,与隔板大小适配,隔板安装在安装槽中,一侧之后与单个蓄电池组接触,一侧与储水槽内部的水接触,从而实现导热。
[0019]优选的,所述存放箱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注水孔,所述存放箱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座。
[0020]通过将单个蓄电池放置在存放箱内的不同区域,储水槽内部储存冷水,并在导热板的传导下,蓄电池组之间不直接接触,且水冷散热,散热效果更好,避免蓄电池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蓄电池组内部元件受损,影响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0021]所述注水孔的内部通过橡胶塞封堵,两个所述隔板与所述存放箱之间形成的墙体大小相同。
[002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蓄电池组接线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组接线结构,通过在蓄电池组本体上开设连通槽,加固件位于连通槽内部,下压卡在正接线端子和负接线端子上的限制套中,限制套对电源端部进行夹紧的同时,加固件可限制限制套的位置,保证限制套的位置稳定,从而提高电线端部与正接线端子和负接线端子连接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蓄电池组接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的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所示的单个蓄电池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所示的结构后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蓄电池组接线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图6所示的存放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图7所示的存放箱的结构剖视图。
[0032]图中标号:1、蓄电池组本体,2、凹槽,3、连通槽,4、正接线端子,5、负接线端子,
[0033]6、加固件,61、弹簧,62、连接板,63、套环,64、卡块,65、拉杆,
[0034]7、限制套,8、卡孔,9、折型槽,
[0035]10、存放箱,11、隔板,12、储水槽,13、导热板,14、注水孔,15、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7]第一实施例
[0038]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蓄电池组接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单个蓄电池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结构后
视图。蓄电池组接线结构包括:蓄电池组本体1;
[0039]凹槽2,两个所述凹槽2开设于所述蓄电池组本体1的顶部的左右两侧;
[0040]正接线端子4,所述正接线端子4固定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凹槽2的内表面的底部;
[0041]负接线端子5,所述负接线端子5固定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凹槽2的内表面的底部;
[0042]连通槽3,所述连通槽3开设于所述凹槽2的内表面的一侧,所述连通槽3连通两个所述凹槽2,所述连通槽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固件6,所述加固件6的两端套设于所述正接线端子4和所述负接线端子5的表面。
[0043]正接线端子4和负接线端子5安装在凹槽2内,避免接线端子凸出后受外物撞击,连通槽3连通两个凹槽2,加固件6位于连通槽3中,两端作用在正接线端子4和负接线端子5上。
[0044]所述正接线端子4和所述负接线端子5顶部均设置有限制套7,所述限制套7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卡孔8。
[0045]其中一个所述凹槽2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折型槽9。
[0046]限制套7将电线的端部限制在接线端子上,是绝缘材质,卡孔8开设在两侧,折型槽9用来走线,限制电线的位置,避免电线散乱。
[0047]所述加固件6包括两个弹簧61,两个所述弹簧61固定连接于所述连通槽3内壁的顶部,两个所述弹簧61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2,所述连接板62的两端延伸至两个所述凹槽2的内部,所述连接板6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63,所述套环63底部的前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组本体;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蓄电池组本体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正接线端子,所述正接线端子固定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的底部;负接线端子,所述负接线端子固定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的底部;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开设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的一侧,所述连通槽连通两个所述凹槽,所述连通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的两端套设于所述正接线端子和所述负接线端子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接线端子和所述负接线端子顶部均设置有限制套,所述限制套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卡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凹槽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折型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包括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连通槽内壁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方王伍娒李晓燕朱建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赫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