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4574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茶树三阶段生长期设置激光光场,对茶树进行补光处理;所述三阶段生长期依次为: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成年生长期和采摘前补熟期;所述激光光场由红光激光和蓝光激光构成;所述蓝光激光波长为440~460 nm;所述红光激光波长为650~670 nm;所述激光光场总光强为0.1~2.0μm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种茶和饮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茶树是多年生常绿作物,在我国和众多热带、亚热带国家中广泛种植。茶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利的成分,如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绿茶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尤为重要。目前在茶叶中已经鉴定出 26 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茶氨酸是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主体部分,被认为是茶树的特征性氨基酸,在茶树新稍中占游离氨基酸的 70%左右,其不仅具有降压、安神、抗肿瘤等功效,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绿茶的鲜爽滋味。
[0003]光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对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基因表达等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可引起植物的多种化学组分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对茶树的品质产生影响。通过控制光合作用而影响茶树生理和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从而影响茶树生长和氨基酸的含量,不仅成本低而且见效快。
[0004]最初,人们通过采用不同颜色遮光膜的方法对茶树不同光质下的光合作用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其中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展,人工光源被逐渐用于植物照明领域。然而LED光源的光电转换效率低,能耗高等缺点也限制了它的应用。
[0005]激光作为新型的人工光源,具有其他光源所不具备的特点,如高相干性,高光电转换效率,低能耗等,同时由于其相干性的特点也使得激光光源在植物补光生长中表现出了独特的性能。
[0006]为了克服原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激光光照促进茶树增产提质的方法。利用激光具有波长精准、方向性好、亮度高、能量大、光电转换效率高、节能等特点,改善现有技术局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及叶片中的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叶的酚氨比,提高茶叶发芽率,提升茶叶品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茶叶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的茶树补光方案采用LED光,而LED光利用率低、能耗大且实际补光效果有限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改变补光光场所用光质,提高光能利用率;二、针对茶树不同的发育阶段制定相应的补光策略,优化得到最佳补光方案;三、通过补光实现茶树发芽率,以及茶叶的感官品质以及营养品质。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茶树三阶段生长期设置激光光场,当环境光强≤200 μmol
·
m
‑2·
s
‑1时,启动激
光光场对茶树进行补光处理;所述方法包括:在茶树三阶段生长期设置激光光场,当环境光强≤200 μmol
·
m
‑2·
s
‑1时,启动激光光场对茶树进行补光处理;所述三阶段生长期依次为: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成年生长期和采摘前补熟期;所述激光光场由红光激光和蓝光激光构成;所述蓝光激光波长为440~460 nm;所述红光激光波长为650~670 nm;所述激光光场总光强为0.1~2.0 μmol
·
m
‑2·
s
‑1,且控制单日辐照时长≤18 h。对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而言,首先即是确立茶树需要补光的三大阶段。
[0011]其中,以茶树的成年为界限划分首先形成茶树幼年期和茶树成年期,通常茶树的幼年期是在茶树苗移栽后至第一次结实前,通常多年生茶树该周期有3~5年,而处于江浙一带的茶叶幼年期通常为三年左右,在三年会开始结实。
[0012]而在幼年期中又可细分为幼苗生长期和成熟生长期,对这两个阶段进行细分的主要原因即在于对茶树的生长进行有效的引导。本专利技术所述幼年生长期即对应茶树幼年期中的幼苗生长期,而成年生长期则对应茶树幼年期中成熟生长期至茶树成年期这一个跨阶段时间范围。
[0013]其中,在茶树幼年期,由于茶树刚进行移栽,在缓苗期后其根系发育得到一定的补全,使其能够正常的存活,但实际根系在整个幼年期间乃至于成年期均需要进行不断的发育。而对于茶树根系的发育,会对最终的茶树生长趋势以及结实所得的茶叶品质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对于茶树的幼年期,根系的发育情况会极大地影响全周期茶树的生长发育情况。
[0014]对此,在移栽缓苗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其归回幼苗生长期,在该期间进行激光补光的目的主要是在于根系的促发育。而在成熟生长期至茶树成年期,随着茶树根系的发育初步完善,则需要偏向于植物的茎部发育引导,以及根分化引导。而在茶叶采摘前,激光补光处理的目的则在于茶叶酚氨比的控制,通过对茶叶氨酚比的控制实现茶叶的提质。
[0015]而本专利技术选用激光作为补光光源,主要是因为激光与常见补光系统所用的LED光源等普质光源相比,还具有特殊的显著区别,即在于激光的高相干性且能量密度是远远高于常见的普质光源,因此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也是远远不同的。如普质光源的蓝光穿透能力弱,通常无法被植物叶绿体直接吸收,需要经过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转化后才能够传递给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激光光源下,蓝光穿透浅的缺陷被弥补,可被叶绿体直接吸收,能够更加有效地直接促进植物地生长。
[0016]作为优选,所述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的具体补光处理为:将茶树苗移栽并缓苗后,当环境光强≤200 μmol
·
m
‑2·
s
‑1时,启动激光光源,调节红蓝光光强比为0.5~6:1,总光强为0.1~1.5 μmol
·
m
‑2·
s
‑1;所述茶树苗移栽并缓苗后的幼年生长期补光进行30~180 天。
[0017]在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采用上述的红蓝光比主要是在于控制并促进茶树
的根系发育情况。对于一年生茶树和多年生茶树,实际所需的补光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如一年生茶树本身根系发育速率较高,因而在短期内垂直根即会自发性地形成快速发育,且实际一年生茶树对于根系地深度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对于一年生茶树,早该阶段需要施加相对较强的红光,控制红蓝光光强比为3~6:1,在该阶段内,实现对垂直根一定程度的发育抑制,并促进水平根的快速发育,以实现幼苗早期的茎部发育生长,使其形成更加粗壮的茎部和水平根系,水平根系的形成更加有利于茶树苗对于茶树吸收养分后用于地上部的生长和转化,即促进茎部发育。而对于多年生茶树,垂直根系得发育能够起到更优得“扎根”作用,使得茶树产生更强得长期发育优势,且促进垂直根系得发育能够一定程度抑制地上部的开花结果,形成早期发育优势,因而多年生茶树可适当提高蓝光光强比例。
[0018]作为优选,所述成年生长期具体补光处理为:茶树成年后,当环境光强≤200 μmol
·
m
‑2·
s
‑1时,启动激光光源,调节红蓝光光强比为1~8:1,总光强为0.5~2.0 μmol
·
m
‑2·
s
‑1;所述成年生长期补光于茶树移栽并缓苗至少30天后开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茶树三阶段生长期至少一个生长期中设置激光光场,并在环境光强≤200 μmol
·
m
‑2·
s
‑1时,启动激光光场对茶树进行补光处理;所述三阶段生长期依次为: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成年生长期和采摘前补熟期;所述激光光场由红光激光和蓝光激光构成;所述蓝光激光波长为440~460 nm;所述红光激光波长为650~670 nm;所述激光光场总光强为0.1~2.0 μmol
·
m
‑2·
s
‑1,且控制单日辐照时长≤18 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的具体补光处理为:将茶树苗移栽并缓苗后,当环境光强≤200 μmol
·
m
‑2·
s
‑1时,启动激光光源,调节红蓝光光强比为0.5~6:1,总光强为0.1~1.5 μmol
·
m
‑2·
s
‑1;所述茶树苗移栽并缓苗后的幼年生长期补光进行至少30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来王辉马强卞婷王英李成龙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