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396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包括:壳体,其设置为U状三段式板体结构,所述壳体上端等距设置有减震垫,且减震垫上端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两侧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台,且支撑底座上端一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中间卡合连接有中继台。该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通过装置内部的中继台配合地震检波器在使用时,地震检波器放在地面可以对地壳下端浅层区域发生的振动波进行记录,通过中继台将地震检波器接受的数据进行放大,将信号进行再生、放大处理后,再转发给下一个中继台或者直接传输给相对应的接受装置,以确保传输信号的质量。以确保传输信号的质量。以确保传输信号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地震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矿源的采集以及勘测的使用配合人工爆炸使用,可以对地面引起的振动以及通过地震波在岩石当中的传播规律,可以对地震界面的埋藏深度以及形状进行记录确认,便于对矿物的直接采集使用,现有的地震勘测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位于空旷地带,信号的传输面积小,难以直接将数据向工作区域传输,且在运输装置进行使用时,由于内部的摇晃容易导致装置地震波探测部位受创导致机器灵敏度降低,并且在面对多种设备同时工作使用状态下需要对装置内部的工作空间不足,长时间使用时之后,内部电力不足难以进行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由于位于空旷地带,信号的传输面积小,难以直接将数据向工作区域传输,且在运输装置进行使用时,由于内部的摇晃容易导致装置地震波探测部位受创导致机器灵敏度降低,并且在面对多种设备同时工作使用状态下需要对装置内部的工作空间不足,长时间使用时之后,内部电力不足难以进行供电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包括壳体,其设置为U状三段式板体结构,所述壳体上端等距设置有减震垫,且减震垫上端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两侧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台,且支撑底座上端一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中间卡合连接有中继台;
[0005]定位板,其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端中间,所述定位板中间放置有地震检波器,所述壳体两侧内壁表面设置有硅胶卡槽,且硅胶卡槽内壁等距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壳体两侧卡合连接有侧板,且壳体两侧外表面对称设置有硅胶垫;
[0006]盖板,其下端卡合连接在所述壳体和侧板上端,所述盖板上端中间设置有光伏板,且光伏板背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且蓄电池安装在盖板内壁。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置内部保护中继台和地震检波器,进行保护使用。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下端中间设置为转轴结构,且壳体两端设置为L状板体结构,所述壳体L状板体结构下端设置有凸起条状结构。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壳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便于将保护装置转变成户外简易工作装置。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上端一侧设置有长条状导轨结构,且支撑底座内部对称设置有板状凹槽位置。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调整中继台的左右位置,便于配合地震检波器位置进行使用。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和限位板内壁设置有绒布,所述限位板一侧设置为开口结构,且限位板一侧设置有长条状凸起结构。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置内部对中继台以及地震检波器进行二次保护使用。
[0014]优选的,所述硅胶卡槽一侧设置为U状结构,且硅胶卡槽一侧与侧板内壁之间留有缝隙,所述侧板两侧对称设置有凹槽结构。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伸缩台进行支撑,增加工作台面,便于户外作业使用。
[0016]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下端设置有输出端,且蓄电池侧边与盖板内侧壁之间卡合连接有壳体与侧板上端两侧。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中继台以及地震检波器进行续电供电使用,延长工作时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
[0019]1.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装置内部的中继台配合地震检波器在使用时,地震检波器放在地面可以对地壳下端浅层区域发生的振动波进行记录,通过中继台将地震检波器接受的数据进行放大,将信号进行再生、放大处理后,再转发给下一个中继台或者直接传输给相对应的接受装置,以确保传输信号的质量;
[0020]2.通过装置内部的壳体以及内壁的减震垫配合硅胶卡槽对地震检波器以及中继台进行保护减少,地震检波器以及中继台受到的振动,便于保护地震检波器以及中继台内部的结构,再通过限位板与定位板对地震检波器以及中继台进行限位保护,增加二次保护使用效果;
[0021]3.通过装置内部的光伏板配合太阳能电池板在日常状态对太阳能光进行转化,变成电能,在储存在蓄电池内部,使用时蓄电池可以对地震检波器以及中继台出现电力不足的状况下进行补充电能,延长装置的使用时间,提高装置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整体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壳体使用状态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整体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整体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壳体、2

减震垫、3

支撑底座、4

伸缩台、5

限位板、6

中继台、7

定位板、8

地震检波器、9

硅胶卡槽、10

侧板、11

硅胶垫、12

盖板、13

光伏板、14

太阳能电池、15

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包括壳体1、减震垫2、支撑底座3、伸缩台4、限位板5、中继台6、定位板7、地震检波器8、硅胶卡槽9、侧板10、硅胶垫11、盖板12、光伏板13、太阳能电池14和蓄电池15;
[0029]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其设置为U状三段式板体结构,壳体1上端等距设置有减震垫2,且减震垫2上端设置有支撑底座3,支撑底座3两侧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台4,且支撑底座3上端一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板5,限位板5中间卡合连接有中继台6;
[0030]进一步的,壳体1下端中间设置为转轴结构,且壳体1两端设置为L状板体结构,壳体1L状板体结构下端设置有凸起条状结构;在运输该装置时,通过拉动壳体1两端设置的L状板体结构,使得壳体1形成U状状态,如图1所示,使得壳体1L状板体结构下端的凸起条状结构与外部底面接触,通过壳体1上端等距设置的减震垫2,减少外部向内部的振动,在使用时将壳体1两端设置的L状板体结构通过转轴向下,如图2所示,使得壳体1对支撑底座3提供支撑,便于支撑底座3对上端的中继台6进行支撑,由于中继台6外部被限位板5保护,且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中继台6使用位置调整左右位置,推动限位板5位置。
[0031]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设置为U状三段式板体结构,所述壳体(1)上端等距设置有减震垫(2),且减震垫(2)上端设置有支撑底座(3),所述支撑底座(3)两侧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台(4),且支撑底座(3)上端一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中间卡合连接有中继台(6);定位板(7),其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3)上端中间,所述定位板(7)中间放置有地震检波器(8),所述壳体(1)两侧内壁表面设置有硅胶卡槽(9),且硅胶卡槽(9)内壁等距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壳体(1)两侧卡合连接有侧板(10),且壳体(1)两侧外表面对称设置有硅胶垫(11);盖板(12),其下端卡合连接在所述壳体(1)和侧板(10)上端,所述盖板(12)上端中间设置有光伏板(13),且光伏板(13)背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14),所述太阳能电池(14)电连接蓄电池(15),且蓄电池(15)安装在盖板(12)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搭载中继站的无线传输地震勘探设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龙李鹏飞孙如江申有义李莲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