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乘客数据进行车辆甩站的识别与管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甩站管理系统及方法
,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乘客数据进行车辆甩站的识别与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甩站”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用语。那时的公交车经过一些站台不停,不管站台上有无等车人直接就甩站了。原因是车上没有在这站下车的人,司乘人员为了节约时间就不停车直接往前开走。
[0003]而公交车在早晚高峰时间段,经常会出现停靠站台时无人上下车的情况,这样效率低下增加了不必要停靠的站台,导致乘客乘坐时间延长,无法快速地抵达目的地;还会使得司机频繁启停车辆导致车辆能源使用不充分造成浪费,增加公交车的用车成本;同时还会造成一定的交通拥堵。
[0004]所以,本申请提出基于乘客数据进行车辆甩站的识别与管理系统及方法,来改善上述的在无人上下车的站台停车造成时间与能源的浪费,进一步提升公交车的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基于乘客数据进行车辆甩站的识别与管理系统及方法。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乘客数据进行车辆甩站的识别与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GPS模块(1),所述GPS模块(1)安装在公交车内,用于实时监测公交车与下一公交站的位置;甩站提示模块(2),所述甩站提示模块(2)安装在公交车内,用于提示司机是否甩站;甩站判断模块(3),所述甩站判断模块(3)设置在公交车内,用于判断是否甩站;生物识别模块(4),所述生物识别模块(4)安装在公交站台处,用于监测公交站台是否有等待中的乘客;下车按钮模块(5),所述下车按钮模块(5)安装在公交车的下车门处,用于乘客提前告知司机需要在下一站下车;所述下车按钮模块(5)、所述生物识别模块(4)、甩站判断模块(3)、所述GPS模块(1)与所述甩站提示模块(2)相互通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乘客数据进行车辆甩站的识别与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模块(4)包括但不限于全景摄像头、红外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乘客数据进行车辆甩站的识别与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车按钮模块(6),且所述上车按钮模块(6)与所述甩站判断模块(3)通过互联网电信连接,所述上车按钮模块(6)的数量与公交站线路数量保持一致且最少为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乘客数据进行车辆甩站的识别与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线路的公交车上的所述甩站判断模块(3)相互通过互联网通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乘客数据进行车辆甩站的识别与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按钮模块(5)、所述甩站判断模块(3)与所述甩站提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何承,张祎,汤奇峰,刘振,焦敏朵,慕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