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消防工程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3845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BI M技术的楼层消防工程规划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规划领域,包括S1、构建基于B I M的楼层消防结构布局三维图;S2、构建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S3、基于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进行自动诊断;S4、构建基于B IM的建筑消防预警系统;S5、基于B I M的疏散路径动态选择方案,通过BI M技术将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工程的各种信息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记录整个消防工程中的信息,结合建筑消防预警系统对建筑工程实时进行消防安全预警,由于信息集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精简了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环节和流程,且增强了各个环节之间的系统性,降低了消防工程在建设时存在运行安全隐患,避免造成损失。避免造成损失。避免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消防工程规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规划领域,具体为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消防工程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0002]BIM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它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0003]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消防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建设部分,建筑消防工作承担着保护建筑和使用者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建设时必须要保证建筑消防工程的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环节和流程非常多,且各个环节之间有很强的系统性,因此消防工程在建设时很容易存在运行安全隐患,从而造成重大损失,故目前亟需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消防工程规划方法以适应系统性更强的消防工程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消防工程规划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消防工程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构建基于BIM的楼层消防结构布局三维图,楼层消防结构布局三维图,为三维立体结构,楼层消防结构布局三维图中包括T1、楼层消防水管道布局结构,T2、楼层消防防火排烟管道结构,T3、楼层消防疏散通道结构,T4、楼层消防喷淋器分布结构,T5、楼层消防烟雾报警装置分布结构,T6、楼层消防防火监控分布结构,T7、楼层消防传感器分布结构;
[0007]S2、构建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通过建立虚拟的楼层消防结构布局三维图,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建筑工程信息库包含描述建筑物以及T1、楼层消防水管道布局结构,T2、楼层消防防火排烟管道结构,T3、楼层消防疏散通道结构,T4、楼层消防喷淋器分布结构,T5、楼层消防烟雾报警装置分布结构,T6、楼层消防防火监控分布结构,T7、楼层消防传感器分布结构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的状态信息,建立起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
[0008]S3、基于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进行自动诊断,发现该楼层消防工程结构中存在的消防隐患,同时提出处理方案;
[0009]S4、构建基于BIM的建筑消防预警系统,可以对区域范围内的火情进行监控,并且启动灭火,若火情较为严重可以预测火情的蔓延趋势,从而安排撤离疏散的路径;
[0010]S5、基于BIM的疏散路径动态选择方案,通过建筑消防预警系统中的火情蔓延趋势模块M4以及结合楼层内部安装的温度传感器自动生成最适合撤离的疏散通道,可以大大降低发生火灾时由于路径选择错误而造成的人员伤亡;
[0011]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包括T1、楼层消防水管道布局结构的信息为消防水压力P1、消防管道管径D1,其中消防水压力P1通过管道内部设置的压力表进行实时监测,消防管道管径D1根据实际采用的管道将参数输入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
[0012]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包括T2、楼层消防防火排烟管道结构的信息为防火排烟管道管径D2、管道内风速V1、管道内温度t1以及管道耐火极限H,其中防火排烟管道管径D2以及管道耐火极限H根据设计时采用的管道而定,输入至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管道内风速V1通过管道内置的风速传感器监测,管道内温度T1通过管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监测;
[0013]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包括T3、楼层消防疏散通道结构的信息为通道人员流动情况K以及通道沿途监测点温度t2,所述通道人员流动情况K以及通道沿途监测点温度t2均有设置于疏散通道内部的热成像仪进行监测,通过热成像仪可以通过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翻译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原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从而可以将通道人员流动情况K以及通道沿途监测点温度t2进行可视化;
[0014]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包括T4、楼层消防喷淋器分布结构的信息为安装位置L0、监测范围U0和喷淋器出口压力P2,所述喷淋器出口压力P2通过压力表进行实时监测反馈,避免使用时出现喷淋器压力不足而导致火情蔓延;
[0015]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包括T5、楼层消防烟雾报警装置分布结构的信息为安装位置L1、监测范围U1和监测点烟雾浓度W,可以实时监测监测点处的烟雾浓度,当出现火情时,可以对火情警报模块M2发出警报;
[0016]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包括T6、楼层消防防火监控分布结构的信息为安装位置L2、监测范围U2和监测点热成像图G,通过设置的防火监控对监测点进行红外监测,产生的热成像图反馈至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
[0017]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包括T7、楼层消防传感器分布结构的信息为安装位置L3、监测范围U3、传感器型号m和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s,显示的传感器型号m可以方便在需要更换传感器时可以快速得到型号参数等数据,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s可以对楼层进行消防监测,及时发现火情;
[0018]所述S3、基于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进行自动诊断过程中,通过将监测范围U0对监测范围U1、监测范围U2和监测范围U3形成的区域进行覆盖,监测范围U1、监测范围U2和监测范围U3所对应的区域均为易发生火情的区域,进行覆盖后若还有没被监测范围U0覆盖的区域则为火情盲点,需要在此处增设喷淋器,若监测范围U1、监测范围U2和监测范围U3之间具有重复覆盖区域,则需要设置更多的喷淋器,通过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可以自动形成区域覆盖图,可以更好地指示完成喷淋器的设置,避免消防工程中存在火情盲点;
[0019]所述S4、构建基于BIM的建筑消防预警系统,所述建筑消防预警系统包括指挥中心模块M1,火情警报模块M2,火情级别判断模块M3,火情蔓延趋势模块M4,灭火模块M5;
[0020]火情警报模块M2可以对区域范围内的火情进行监控,一旦发现火情立刻向指挥中心模块M1发出火情警报,同时通过火情级别判断模块M3判断火情级别,并且立即启动灭火模块M5;
[0021]指挥中心模块M1与各个模块之间信息交互,可以汇总各个模块反馈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
[0022]火情警报模块M2包括设置于楼层内部的消防烟雾报警装置以及防火监控,通过消防烟雾报警装置以及防火监控对楼层区域进行常态化的监控;
[0023]火情级别判断模块M3与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信息交互,可以通过设置的消防烟雾报警装置以及防火监控对火情进行监测,火情级别判断模块M3调取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中的实时监测数据判断火情级别;
[0024]火情级别判断模块M3判断火情共分为1、2和3三个级别的火情等级,火情等级数字越大表示火情越紧急,其中“1”级别为无危级别,“2”级别为风险级别,“3”级别为高危级别,当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消防工程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基于BIM的楼层消防结构布局三维图,楼层消防结构布局三维图,为三维立体结构,楼层消防结构布局三维图中包括T1、楼层消防水管道布局结构,T2、楼层消防防火排烟管道结构,T3、楼层消防疏散通道结构,T4、楼层消防喷淋器分布结构,T5、楼层消防烟雾报警装置分布结构,T6、楼层消防防火监控分布结构,T7、楼层消防传感器分布结构;S2、构建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通过建立虚拟的楼层消防结构布局三维图,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建筑工程信息库包含描述建筑物以及T1、楼层消防水管道布局结构,T2、楼层消防防火排烟管道结构,T3、楼层消防疏散通道结构,T4、楼层消防喷淋器分布结构,T5、楼层消防烟雾报警装置分布结构,T6、楼层消防防火监控分布结构,T7、楼层消防传感器分布结构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的状态信息,建立起基于BIM技术的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S3、基于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进行自动诊断,发现该楼层消防工程结构中存在的消防隐患,同时提出处理方案;S4、构建基于BIM的建筑消防预警系统,可以对区域范围内的火情进行监控,并且启动灭火,若火情较为严重可以预测火情的蔓延趋势,从而安排撤离疏散的路径;S5、基于BIM的疏散路径动态选择方案,通过建筑消防预警系统中的火情蔓延趋势模块M4以及结合楼层内部安装的温度传感器自动生成最适合撤离的疏散通道;所述S3、基于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进行自动诊断过程中,通过将监测范围U0对监测范围U1、监测范围U2和监测范围U3形成的区域进行覆盖,监测范围U1、监测范围U2和监测范围U3所对应的区域均为易发生火情的区域,进行覆盖后若还有没被监测范围U0覆盖的区域则为火情盲点,需要在此处增设喷淋器,若监测范围U1、监测范围U2和监测范围U3之间具有重复覆盖区域,则需要设置更多的喷淋器;所述S4、构建基于BIM的建筑消防预警系统,所述建筑消防预警系统包括指挥中心模块M1,火情警报模块M2,火情级别判断模块M3,火情蔓延趋势模块M4,灭火模块M5;指挥中心模块M1与各个模块之间信息交互;火情警报模块M2包括设置于楼层内部的消防烟雾报警装置以及防火监控;火情级别判断模块M3与楼层消防工程信息库C信息交互;火情级别判断模块M3判断火情共分为1、2和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敏茅慧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振大实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