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散热方法、装置、散热设备、车辆及储存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825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散热方法、装置、散热设备、车辆及储存介质。涉及冷却或保持低温技术领域。在散热设备中,散热设备包括制冷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冷却风扇,制冷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冷却风扇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车外。在本方案中,一方面在充电过程中当手机温度不超过影响充电效率的最高温度时散热风扇不工作,可减少车内噪音;另一方面在判断车外空气温度能够满足手机需要的散热温度时使用车外空气对手机进行散热,节约了车辆的散热用电。进一步地,手机充电时高效散热可提高无线充电手机充电效率,提升用户驾驶体验感。用户驾驶体验感。用户驾驶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散热方法、装置、散热设备、车辆及储存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却或保持低温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散热方法、装置、散热设备、车辆及储存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用户对充电便捷性要求的提高,车载无线充电已经逐渐成为汽车标配。无线充电可减少传统充电的充电线使用,避免了不同充电接口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手机充电便捷性,增加用户驾驶体验感。
[0003]在中高端车型上,普通无线充电甚至升级成了大功率(≥40W)无线充电。大功率无线充电由于充电功率大、速度快,将导致手机在充电过程中升温度上升,导致手机充电效率下降。为解决大功率无线充电充电过程中手机温度上升问题,当前解决办法是在无线充电底部增加散热风扇吹风或者吸风将热量带出。
[0004]中国专利CN212627194U公开了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无线充电模组,还包括设于外壳内的导热板及散热风扇,导热板靠近无线充电模组设置,散热风扇设于外壳的底板与导热板之间的腔室内;外壳内设有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将外壳的底板与导热板之间的腔室分隔成前腔与后腔,前腔的一端与后腔的一端相连通,外壳上设有连通前腔的进风口以及连通后腔的出风口。
[0005]研究数据表明,市面手机充电温度大于38℃后,充电效率将下降。上述专利的无线充电散热通过无线充电背部安装散热风扇,风扇工作将车外空气吹进手机充电区域,提高手机充电区域空气流通达到手机散热的效果。此种散热方式一方面当手机温度不足38
°
时风扇仍继续工作,将导致蓄电池电量的亏损浪费,另一方面此种结构的局限性在夏天车外温度过高时散热风扇将车外的热空气吹进无线充电区域达不到手机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绝缘防护结构及电池,用来解决现有散热风扇将车外的热空气吹进无线充电区域导致达不到降温效果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散热方法,应用于散热设备,所述散热设备包括制冷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冷却风扇,所述制冷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冷却风扇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无线充电器表面,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车外,所述方法包括:
[0009]S1:将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充电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车外温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0010]S2:基于所述充电温度和所述车外温度分别与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的对
比结果输出控制信号;
[0011]S3: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冷却风扇或所述制冷器的启停。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0013]当所述充电温度不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0014]当所述充电温度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车外温度不超过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0015]当所述充电温度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车外温度超过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
[00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制冷器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保持静默;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制冷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冷却风扇启动且所述制冷器保持静默;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制冷器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时,所述冷却风扇保持静默且所述制冷器启动。
[001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散热装置,应用于散热设备,所述散热设备包括制冷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冷却风扇,所述制冷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冷却风扇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无线充电器表面,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车外,所述装置包括:
[0019]传输单元,将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充电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车外温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0020]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充电温度和所述车外温度分别与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的对比结果输出控制信号;
[0021]启停单元,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冷却风扇或所述制冷器的启停。
[002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启停单元分别耦合至所述控制器。
[0023]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设备,所述散热设备包括制冷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冷却风扇及存储器,所述制冷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冷却风扇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无线充电器表面,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车外,所述储存器内储存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控制器执行时,使得所述散热设备执行上述的方法。
[0024]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及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散热设备,所述冷却设备设置于所述车辆上。
[0025]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7]1.本专利技术在充电过程中当手机温度不超过影响充电效率的最高温度时散热风扇不工作,可节约汽车蓄电池电量减少车内噪音;
[0028]2.本专利技术在判断车外空气温度能够满足手机需要的散热温度时使用车外空气对手机进行散热,节约了车辆的散热用电,进一步地,优化了夏天车外温度较高时使用空气对手机降温带来的降温失效甚至进一步升温造成手机损伤的问题。
[0029]3.进一步地,手机充电时高效散热可提高无线充电手机充电效率,使得即使在大功率无线充电器下进行充电的手机也能保证温度不超过影响充电效率的温度,保证了手机的充电效率,对手机的使用寿命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延长,进一步提升用户驾驶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30]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设备的安装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的电子元件连接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方法的逻辑运行示意图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方法的流程图。
[003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6]100:空调;200:第一温度传感器;300:控制器;400:第二温度传感器;500:冷却风扇;600:无线充电器;700:传输单元;800:处理单元;900:启停单元;1:风管;2:副仪表板。
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散热设备,所述散热设备包括制冷器(100)、第一温度传感器(200)、控制器(300)、第二温度传感器(400)和冷却风扇(500),所述制冷器(10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00)、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0)和所述冷却风扇(50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00)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00)设置在无线充电器(600)表面,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0)设置在车外,所述方法包括:S1:将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00)采集到的充电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0)采集到的车外温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300);S2:基于所述充电温度和所述车外温度分别与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的对比结果输出控制信号;S3: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冷却风扇(500)或所述制冷器(100)的启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当所述充电温度不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当所述充电温度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车外温度不超过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当所述充电温度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车外温度超过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500)和所述制冷器(100)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保持静默;所述冷却风扇(500)和所述制冷器(100)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冷却风扇(500)启动且所述制冷器(100)保持静默;所述冷却风扇(500)和所述制冷器(100)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时,所述冷却风扇(500)保持静默且所述制冷器(100)启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5.一种无线充电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散热设备,所述散热设备包括制冷器(100)、第一温度传感器(200)、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渝王栋邓中林管书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