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RFID分布式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物联网防伪与追溯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防伪追溯系统
,具体地说,涉及基于RFID分布式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物联网防伪与追溯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RFID电子标签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第一,可以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此外,储存的信息量也非常大,所以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RFID标签贴附在商品上,对商品进行扫描追踪,但是商品众多,对于每个商品进行追踪是需要很大的数据处理工程。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1553708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RFID标签追溯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和系统对在生产中贴附在商品上的RFID标签可以起到记录追溯的作用,当商品在运输或者被购买后,标签被扫描后都可以在云平台对商品的信息进行更新,并且,获取标签信息后可以在云平台建立的数据库中对标签进行查找匹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RFID分布式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物联网防伪与追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S001、系统架设,在货品的生产平台中架设采集端,货品运输平台的每一运输节点和销售平台中的每一销售节点均独立架设检验端,生产平台通过管理平台对检验端所用设备进行授权验证与设备管理,生产平台、采集端和检验端的数据输出端均采用通信模块与外部云服务器数据通信,云服务器所获取的数据实时存储至数据库,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数据经由大数据平台处理并被生产平台、运输平台和销售平台依权限调取,防伪平台依照授权验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读取匹配,查询终端通过WEB、4G、5G或WIFI连接方式向防伪平台中输入查询码或查询指令;SS002、出厂采集,采集端和检验端中均安设多种对货品的标识或编码设备,采集端和检修端中的设备分别为RFID读写器、称重传感器、深度摄像头和条码扫描器,生产平台产出货品后,条码生成器产出一条形码,该条形码带有唯一特征编码信息并原始标记为QR
A
,同时生产平台产出一RFID标签,并被采集端的RFID读写器写入唯一特征信息,该写入的被标记为RD
A
,该条形码与RFID标签集成为一体并布设于产品端的表面,随后,称重传感器对该货品进行称重,称重的原始数据被标记为CZ
A
,深度摄像头采集货品的三维原始图像或三视图,该三维图像和三视图出厂数据被标记为SD
A
,QR
A
、RD
A
、CZ
A
和SD
A
同步上传至数据库中的生产数据分库,生产数据分库获取上述数据后,对QR
A
、RD
A
、CZ
A
和SD
A
进行数据绑定与统一归档;SS003、运销复检,当货品到达运输平台的一运输节点和销售平台的一节点时,该节点内的采集端设备均对货品进行复检,当到达第一运输节点时,条形码扫描息标记为QR1RFID标签信息被标记为RD1称重数据信息被标记为CZ1三维图像和三视图信息被标记为SD1,当到达运输节点时,形码扫描息标记为QR2、RFID标签信息被标记为RD2、称重数据被标记为CZ2、三维图像和三视图信息被标记为SD2,依此类推,货品每到达一节点,该节点内的信息条形码扫描息、RFID标签信息、称重数据信息和三维图像和三视图信息均与上一节点内的信息进行匹配差计算和数据库的同步归档及数据绑定;SS004、匹配差计算,匹配差计算时,依照以下规则:当QR
n
与QR
n+1
的数据不一致时,检验端产生QW信号;当RD
n
与RD
n+1
的数据不一致时,检验端产生RW信号;当SD
n
与SD
n+1
的画面匹配度不高于匹配阈值WS时,检验端产生SW信号;当CZ
n
与CZ
n+1
的数据差高于设定阈值(WC)时,检验端产生CW信号;当QR
n
、RD
n
、SD
n
、CZ
n
数据绑定对应关系不匹配时,检测端产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