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相邻热特征的单片式冗余循环冷板的歧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449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6
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包括芯结构和形成在所述芯结构中的第一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在一个或多个通道中跨热交换器芯延伸。所述一个或多个通道包括至少第一通道。所述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包括形成在所述芯结构中的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通道中跨所述热交换器芯延伸。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与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在单个冷却平面中以交替的并排布置方式混合。所述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为包含整体结构的单件。板芯为包含整体结构的单件。板芯为包含整体结构的单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相邻热特征的单片式冗余循环冷板的歧管装置


[0001]本文公开的主题总体上涉及热传递装置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冗余热传递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中的关键热排出应用通常需要冗余冷却回路,因此如果在第一冷却回路中发生故障,则车辆仍能够使用第二冷却回路运行。当前冗余冷却回路利用两个堆叠冷却层,所述两个堆叠冷却层将第一冷却回路堆叠在第二冷却回路的顶部,其中第一冷却回路最靠近热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单片式(monolithic)冗余回路冷板芯。所述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包括芯结构和形成在所述芯结构中的第一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在一个或多个通道中跨热交换器芯延伸。所述一个或多个通道包括至少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被配置成将第一冷却剂分配到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被配置成组合来自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的所述第一冷却剂。所述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包括形成在所述芯结构中的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通道中跨所述热交换器芯延伸;和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被配置成将第二冷却剂分配到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中。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被配置成组合来自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的所述第二冷却剂。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与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在单个冷却平面中以交替的并排布置方式混合。所述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为包含整体结构的单件。
[0004]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和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被组织成彼此堆叠的布置。
[0005]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和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被组织成彼此堆叠的布置。
[0006]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相邻的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延伸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端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被配置成将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的高度或尺寸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扩展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端部。
[0007]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相邻的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延伸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端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被配置成将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的所述高度或尺寸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扩展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端部。
[0008]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跨所述热交换器芯遵循非线性图案。所述非线性图案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端部延伸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端部。
[0009]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跨所述热交换器芯遵循非线性图案。所述非线性图案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延伸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
[0010]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中为线性的。
[0011]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中遵循非线性图案。
[0012]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中为线性的。
[0013]除了上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中遵循非线性图案。
[0014]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包括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相邻的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延伸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斜坡端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被配置成将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的高度或尺寸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扩展到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斜坡端部。
[0015]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包括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相邻的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延伸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斜坡端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被配置成将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的所述高度或尺寸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扩展到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斜坡端部。
[0016]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跨所述热交换器芯遵循非线性图案。所述非线性图案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斜坡端部延伸到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斜坡端部。
[0017]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跨所述热交换器芯遵循非线性图案。所述非线性图案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延伸到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
[0018]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中为线性的。
[0019]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中遵循非线性图案。
[0020]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中为线性的。
[0021]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中遵循非线性图案。
[0022]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制造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形成芯结构,所述形成包括:使用所述增材制造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其包括:芯结构;第一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形成在所述芯结构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在一个或多个通道中跨热交换器芯延伸,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通道包括至少第一通道;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被配置成将第一冷却剂分配到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中;以及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被配置成组合来自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的所述第一冷却剂;以及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形成在所述芯结构中,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通道中跨所述热交换器芯延伸;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被配置成将第二冷却剂分配到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中;以及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被配置成组合来自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的所述第二冷却剂,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与所述多个第二冷却回路通路在单个冷却平面中以交替的并排布置方式混合,并且其中所述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为包含整体结构的单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和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入口歧管被组织成彼此堆叠的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和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出口歧管被组织成彼此堆叠的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相邻的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延伸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端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被配置成将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的高度或尺寸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扩展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端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相邻的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延伸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端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被配置成将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的所述高度或尺寸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扩展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端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跨所述热交换器芯遵循非线性图案,并且其中所述非线性图案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端
部延伸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端部。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跨所述热交换器芯遵循非线性图案,并且其中所述非线性图案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歧管延伸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歧管。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中为线性的。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入口斜坡部分中遵循非线性图案。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回路通路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出口斜坡部分中为线性的。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片式冗余回路冷板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