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控双联流量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20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控双联流量放大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一体式底座,用于接收输入气源并输出放大气流;第一流量放大器,用于改变所述一体式底座输入气源的气体流量;第二流量放大器,用于改变所述一体式底座输入气源的气体流量;第一进气口,可供动力气源输入,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一体式底座的一侧;第一出气口,可供放大气流输出,所述第一出气口设于所述一体式底座的另一侧;第二进气口,可供控制气源输入,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和第二流量放大器的上端;本申请具有可实现流量放大器的气动双联控制效果且设备体积更小的优点。且设备体积更小的优点。且设备体积更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控双联流量放大器


[0001]本技术涉及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控双联流量放大器。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流量放大器是一种广泛用于工业领域、利用“科恩达”效应工作的气动元件,空气流量放大器可以将小流量高压压缩空气转换成低压大流量气流,在空气流量放大器的进气端产生负压效应,产生一真空低压区,该区具有极强的真空吸附功能,可用于气动真空抽吸固态颗粒和油烟雾气。
[0003]公告号为CN21651988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快排式流量放大器,其起到了流量放大并可代替快排阀快速开启、关闭阀门的作用,然而其为单作用阀体,功能单一,且无法达到通过气动方式控制放大器内气流导通的效果,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气控双联流量放大器,具有可实现流量放大器的气动双联控制效果且设备体积更小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控双联流量放大器,包括:一体式底座,用于接收输入气源并输出放大气流;第一流量放大器,用于改变所述一体式底座输入气源的气体流量;第二流量放大器,用于改变所述一体式底座输入气源的气体流量;第一进气口,可供动力气源输入,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一体式底座的一侧;第一出气口,可供放大气流输出,所述第一出气口设于所述一体式底座的另一侧;第二进气口,可供控制气源输入,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和第二流量放大器的上端;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和第二流量放大器均安装在所述一体式底座上;所述第一进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和第二流量放大器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和第二流量放大器连通。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包括:阀体、用于控制所述阀体内部气路通断的密封组件、可供控制气源输入到所述阀体内并驱动所述密封组件的上盖组件、及用于顶紧所述密封组件并控制所述阀体与所述一体式底座间气路通断的滑阀组件;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盖组件的上端;所述阀体安装在所述一体式底座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上盖组件安装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密封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密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盖组件抵接;所述滑阀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滑阀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一体式底座抵接,所述滑阀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组件抵接。
[0007]可选的,在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可改变输入气源的气体流量并生成放大气流的腔室;在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若干可供所述气体排出的排气孔;所述腔室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连通。
[0008]可选的,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体;在所述上盖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弹簧、及与所述第一弹簧对应适配的弹簧保护套;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体的上端;所述弹
簧保护套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弹簧上,所述弹簧保护套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组件抵接。
[0009]可选的,在所述上盖体上设置有可控制所述腔室内的气体压力的调节螺钉、及可调整所述调节螺钉的工作位置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螺钉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的另一端与所述上盖体抵接。
[0010]可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阀体内部气路通断的支撑块、及可对所述支撑块进行缓冲的上膜片和下膜片;所述支撑块活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上膜片设置在所述支撑块的上端且与所述弹簧保护套抵接;所述下膜片设置在所述支撑块的下端且分别与所述阀体和滑阀组件抵接。
[0011]可选的,所述滑阀组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腔室与所述一体式底座间气路通断的密封体、用于带动所述密封体移动的支撑柱、及用于使所述支撑柱移动后复位的第二弹簧;所述支撑柱滑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且与所述下膜片抵接;所述密封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上且与所述阀体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体抵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一体式底座抵接。
[0012]可选的,所述密封体为锥形弹性密封体。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申请中通过两个流量放大器共用一个加工底座并形成一个双联流量放大器,通过两个流量放大器上的第二进气口可达到以气动控制方式来实现放大器内气流导通的效果;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均设置在一体式底座上,因此一体式底座既可接收动力气源又可输出放大气流,减少了空间占用。
[0015]2.本申请的双联流量放大器直接采用加工通道通气,不仅可减少两个放大器的连接接头,减少漏点并节约成本,而且可更方便的应用在双作用气动设备上,方便实现两者间开关动作的接管控制,尤其是采用分体控制时方便安装及管路的走向。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中A

A剖面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中:1、一体式底座;21、第一流量放大器;22、第二流量放大器;3、第一进气口;4、第一出气口;5、第二进气口;61、阀体;62、密封组件;63、上盖组件;64、滑阀组件;71、腔室;72、排气孔;81、调节螺钉;82、调节螺母;91、密封体;92、支撑柱;9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002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控双联流量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底座,用于接收输入气源并输出放大气流;第一流量放大器,用于改变所述一体式底座输入气源的气体流量;第二流量放大器,用于改变所述一体式底座输入气源的气体流量;第一进气口,可供动力气源输入,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一体式底座的一侧;第一出气口,可供放大气流输出,所述第一出气口设于所述一体式底座的另一侧;第二进气口,可供控制气源输入,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和第二流量放大器的上端;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和第二流量放大器均安装在所述一体式底座上;所述第一进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和第二流量放大器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和第二流量放大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控双联流量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放大器包括:阀体、用于控制所述阀体内部气路通断的密封组件、可供控制气源输入到所述阀体内并驱动所述密封组件的上盖组件、及用于顶紧所述密封组件并控制所述阀体与所述一体式底座间气路通断的滑阀组件;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盖组件的上端;所述阀体安装在所述一体式底座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上盖组件安装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密封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密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盖组件抵接;所述滑阀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滑阀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一体式底座抵接,所述滑阀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组件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控双联流量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可改变输入气源的气体流量并生成放大气流的腔室;在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若干可供所述气体排出的排气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志辉何浩民艾鹏龙张蒙熊文武朱雄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渤辉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