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及光伏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317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储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及光伏储能系统,包括建筑的内墙墙体,内墙墙体为非承重墙,内墙墙体上开设凹槽,凹槽内设置电池支架用于储存电池,既不影响建筑本身的强度,也合理利用了闲置空间。置空间。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及光伏储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及光伏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太阳能光伏板的进一步推广,储能建筑应运而生,建筑采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屋面采用可以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瓦,外墙采用具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集成光伏板,或采用生态墙体,建筑内开辟独立的空间用于存放储能的电池,而对于储能建筑比较麻烦的是电池组件会占用较多建筑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减少电池组件对建筑内空间的占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及光伏储能系统。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包括建筑的内墙墙体4,所述内墙墙体4为非承重墙,内墙墙体4上开设凹槽41,凹槽41内设置电池支架5用于储存电池。
[0005]进一步的,电池支架5包括至少两个隔板51,每个隔板51的一侧或两侧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板52,两个相邻的隔板51的支撑板52在两个隔板51之间相对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52形成电池的支撑结构。
[0006]进一步的,每个支撑结构外侧设置水平束线板53,水平束线板5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隔板51,水平束线板53顶部高于对应支撑结构的支撑板52的顶面。
[0007]进一步的,隔板51外侧固定连接垂直束线板54。
[0008]进一步的,内墙墙体4固定连接电线管55,电线管55一端进入凹槽41,用于将电池的线束与外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支撑板52下部与隔板51之间设置加强筋521。
[0010]进一步的,凹槽41外设置保险门56,保险门56通过合页561与内墙墙体4铰接,保险门56上开设散热孔562。
[0011]进一步的,凹槽41位于内墙墙体4的上部。
[0012]一种建筑光伏储能系统,包括建筑的外墙墙体1,外墙墙体1表面固定连接光伏支架2,光伏支架2固定连接太阳能光伏板21,太阳能光伏板21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所述电池支架5上设置蓄电池57,多个蓄电池57之间串联或并联形成蓄电池组,太阳能控制器电连接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电连接配电箱,配电箱电连接电源。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在非承重墙的建筑内墙上开设凹槽,凹槽内设置支架用于存放电池,既不影响建筑本身的强度,也合理利用了闲置空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建筑外墙光伏保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系统结构图;
[0017]图4是内墙墙体内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6是电池支架不设置束线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电池支架内设置有电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图7中B

B剖视图
[0022]图9是电池支架外的保险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技术电池支架应用场景图之一;
[0024]图11是本技术电池支架应用场景图之二。
[0025]其中,1外墙墙体;11保温层;2光伏支架;21太阳能光伏板;3挡风筏板;31圆杆;32固定座;33固定板;331螺孔;34双向电机;4内墙墙体;41凹槽;5电池支架;51隔板;52支撑板;521加强筋;53水平束线板;54垂直束线板;55电线管;56保险门;561合页;562散热孔;57蓄电池;6建筑楼层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如附图1

3所示,一种建筑外墙光伏保温系统,包括建筑的外墙墙体1,所述外墙墙体1通过开合机构铰接挡风筏板3,挡风筏板3通过旋转伸出至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用于阻挡垂直风,挡风筏板3通过反向旋转收回,使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通路。
[0029]上述安装在外墙上的光伏支架2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实际应用时,光伏支架2可以是市面上任意的外墙光伏支架,只要是架体,使得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形成空气流通层即可。
[0030]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设置挡风筏板,挡风筏板3与外墙墙体1之间铰接,外界温度高需要降温时,收起挡风筏板3,由于自热,激发烟囱效应使得空气在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形成的空气流通层内流通,对建筑表皮降温,外界温度低时伸出挡风筏板3,使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形成半封闭或全封闭空
间,空气不再流通,保持温度。
[0031]实际应用场景下,上下两块太阳能光伏板21之间必然存在间隙,优选的,如图1所示控制该间隙使之成为进风口,便于空气流通。
[0032]开合机构包括,挡风筏板3一侧固定连接的圆杆31,圆杆3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固定座32,圆杆31其中一端穿过固定座32连接双向电机34的输出轴,该连接可以是通过联轴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齿轮与减速机连接,或是其他常见的传动方式,固定座32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33,固定板33用于与外墙墙体1固定连接,固定板33上设置至少两个用于固定的螺孔331,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墙上,双向电机34与固定板33固定连接。
[0033]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太阳能光伏板21的顶边及底边垂直对应的外墙墙体1上分别设置挡风筏板3与开合机构,使得上下的挡风筏板3伸出时最大限度的阻挡垂直风。
[0034]更进一步的,太阳能光伏板21的左右两侧边垂直对应的外墙墙体1上分别设置挡风筏板3与开合机构(两侧结构图中未画出,但是可以根据其他附图及结构描述唯一得到),使得上下左右四个挡风筏板3将太阳能光伏板21四周完全遮挡,太阳能光伏板21与外墙墙体1之间可以形成保温腔体(保温层)。
[0035]见图3,太阳能光伏板21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控制器电连接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电连接配电箱,配电箱电连接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双向电机34,实现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包括建筑的内墙墙体(4),所述内墙墙体(4)为非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墙体(4)上开设凹槽(41),凹槽(41)内设置电池支架(5)用于储存电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5)包括至少两个隔板(51),每个隔板(51)的一侧或两侧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板(52),两个相邻的隔板(51)的支撑板(52)在两个隔板(51)之间相对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52)形成电池的支撑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结构外侧设置水平束线板(53),水平束线板(5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隔板(51),水平束线板(53)顶部高于对应支撑结构的支撑板(52)的顶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1)外侧固定连接垂直束线板(54)。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非承重墙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墙体(4)固定连接电线管(55),电线管(55)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亮张明明刘洋刘晨赵亚楠郭欣谭首郑霍雅汝白丛张川刘朝阳张植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朝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